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中山是如何從黨員「總理」成為全民「國父」的?

孫中山是如何從黨員「總理」成為全民「國父」的?

94年前的今天,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逝世前夕簽署的遺囑,包括《國事遺囑》、《家事遺囑》和《致蘇俄遺書》三個文件。在國事遺囑中,他總結了40年的革命經驗,得出結論說:「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發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號召。

說起「國父」,大家都知道指的是孫中山,在電視劇里,會發現很多國民黨員稱之為「總理」。「國父」與「總理」這兩個稱謂都是孫中山逝世之後才有的,要弄清楚它們的來龍去脈,還得從清末革命黨說起。

1905年7月,國民黨的前身中國同盟會在東京成立,主要由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團體合併而成,從「同盟」二字就能看出其聯盟組織的性質,各團體名為合併,但不代表原組織徹底失去自主權。同盟會「反清」的革命目標一致,但組織上卻是鬆散的,缺乏集中統一。

孫中山被選舉為同盟會總理,這時的「總理」雖是同盟會最高職務,但並非他專屬稱呼,相當於造反者聯盟的盟主。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各省紛紛光復,孫中山從海外歸來,被選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這時的孫中山地位與「國父」仍相去甚遠,幾個月後軍政大權就落到袁世凱的北洋系手中。

民國初年,各地大大小小的政治組織無不熱衷於組黨造黨,原為地下革命組織的同盟會必然也要適應這一時代的變化。幾經周折後,中國同盟會與統一共和黨、民國共進會、共和實進會、國民公黨等五黨組成新黨,根據「共和之制,國民為國之主體」的宗旨,定名為國民黨,於1912年8月25日正式召開成立大會。

9月3日,國民黨在北京召開理事會,公推孫中山為理事長,這是孫中山在國民黨成立後的第一個職務。然而孫中山對黨務並無興趣,不久就委託給宋教仁代理。

需要說明的是,民初這個國民黨和我們現在常說的中國國民黨不是同一回事。在隨之而來的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等一系列動蕩後,這個鬆散的國民黨在袁世凱的鎮壓下很快分崩離析了。1913年,孫中山再度流亡日本,於次年6月成立了與國民黨有本質不同的中華革命黨,並自任黨魁。

1919年10月10日,孫中山將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並公布明確以三民主義為宗旨的新規約,黨名從此再未更改,一直延續至今。這個時候已經不存在「黨魁」,孫中山在黨內的職務和同盟會時期的叫法一樣,即總理。

改組後的中國國民黨本部設總務、黨務、財政三部,分別由居正、謝持、廖仲愷分任部主任。在此後幾年,國民黨日益成長。1924年,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孫中山再次被推舉為總理,僅隔一年後,他的生命走到了盡頭。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病逝在總理的任上,他臨終前的遺囑因此被稱為「總理遺囑」。

孫中山逝世後,國民黨中央於1925年5月召開一屆三中全會,這次會議通過了《接受總理遺囑宣言》和《關於接受遺囑的訓令》,此後國民黨一直未選舉出新的總理。1926年1月1日,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大會對黨章的修改、宣傳和財政、軍事等工作做出了相應決議,併產生了黨中央新一代的領導機構。根據「二大」通過的國民黨新修黨章規定,「本黨以創行三民主義五權憲法之孫先生為總理」。從此,總理一職成了國民黨中的特殊職位,總理之位永遠留給了黨的創始人孫中山。

相比之下,「國父」這一稱謂的出現要晚得多。尊孫中山為「國父」,是蔣介石1925年3月30日在東征途中興寧城提出的。當時,他在興寧城北門外召開了追悼孫中山及東征陣亡將士大會。會上,蔣發表演說,尊孫中山為「國父」。

他說:「我們總理為中華民國國父。」蔣在孫中山死後,自稱是孫中山的忠誠門徒和弟子,並尊稱孫中山為「國父」,這是一種尊上隆禮的表現。由於這個稱呼既親切又富有人情味,故廣為民眾所接受。

1940年3月21日,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第143次會議決議:尊稱本黨總理為國父,以表尊崇。根據該決議,國民政府以孫中山先生倡導國民革命,首創中華民國,更新政體,永奠邦基,謀世界之大同,求國際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萬世,於4月1日明令全國自是日起,尊稱總理孫中山為「中華民國國父」。

命令發布後,各地黨政機關、民眾團體普遍感到在一些不同的場合有些無所適從,不知道究竟是稱孫中山先生為總理好呢,還是稱「國父」好呢?基於此,5月29日,國民政府又發布明令,規定在政府機關、民眾團體應一律改稱國父,在國民黨黨內稱國父或總理均可,民間已印就之圖書文字,不必強令改易。自此,孫中山「國父」的歷史地位得以正式確立。

此後,許多叫法也有微妙變化,例如《總理遺囑》開始被改稱《國父遺囑》,《總理紀念歌》改為《國父紀念歌》,就連原歌詞中「我們總理,首創革命」也改成了「我們國父,首創革命」,其實都只改動了兩個字,其他均未變。「總理」是政黨的職位,而「國父」則上升到了國家層面。看似僅僅是稱呼變化,背後伴隨的是一系列強制性政策,例如學校學生必須背誦《國父遺囑》,政府公職人員必須穿中山服等。兩字之差,「黨員必讀」就變成了「全民必讀」。(本文摘自:人民網,作者:周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文讀史 的精彩文章:

教育觀察:寒門與減負之間的不正當關係

TAG:談文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