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朝一奇人,科舉落榜後意外成為科學家,他造的漢字沿用至今

清朝一奇人,科舉落榜後意外成為科學家,他造的漢字沿用至今

清朝一奇人,科舉落榜後意外成為科學家,他造的漢字沿用至今

他造出了中國第一艘,元素周期表也是他翻譯命名的,也是第一個在《Nature》發布文章的中國人,《Nature》雜誌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科技期刊,始創於1869年的英國。那麼第一個在《Nature》上發布文章的中國人你知道是誰嗎?他叫做徐壽,清朝人。清朝不是在科學技術上落後其他國家百年嗎,怎麼有人能夠在國際國際科學雜誌上發表文章。此人當然是天生異丙,有過人之處。

徐壽從小就很聰明,喜歡動手製作一些小玩意,周圍鄰居見到他都是一頓誇獎。等他考科舉的時候,竟然連秀才都沒考上,著實令人吃驚。不過也正是因為沒考上秀才,一位科學巨匠由此誕生。在萬般皆下苦,惟有讀書高的年代,不讀書又不種田的人被大家當成無所事事的人。

徐壽精通樂器,自製了許多精美的古代樂器,正是這一點,帶他走向了人生巔峰。有一次他在給別人修樂器,正是清代舉人華翼綸看到他心靈手巧,言談舉止又是一個讀書人,恰好這個時候他在給他的兒子華蘅芳找一個陪讀,徐壽就跟著他們一家了。華蘅芳比徐壽小15歲,但是他們卻相見恨晚,兩人都相信科學,在當時閉關鎖國的大清中,能找到一個可以談論科學的人是相當的難。他們攜手去看看新世界,來到了當時洋人洋貨最多的地方,上海。在上海,他們看到了一本書《博物新編》,兩人頓時著迷,徐壽趕緊把書買回去研究。

這是近代西方科技輸入中國的第一本著作,物理、化學、天文、生物無所不包。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兩人不僅反覆看這本書,而且還動手做實驗。在當時連試驗器具都沒有的情況下,他們是怎麼做實驗的呢?徐壽從小就愛動手製作,當然是按照書里的東西自己製作試驗工具,驗證光的折射和分色要用到三稜鏡,徐壽就用水晶磨一個出來。這種實驗精神正是科學家所具有的。看到蒸汽機的圖片原理他就跑到洋人的船上去看。

正值鴉片戰爭失敗,洋務派提出:我們要師夷長技以制夷,要開工廠辦學堂。當時徐壽已經小有名氣,洋務派一致想到了此人。曾國藩開設了安慶內軍械所,請來了徐壽、華蘅芳、徐壽兒子徐建寅等進入軍械所研究器械。研究決定先造出蒸汽機,但是曾國藩不同意,徐壽一再堅持,後來先翻譯三本書,結果曾國藩態度大變,給他們專門建立一個翻譯官,這一翻譯就是17年,引進了我國第一批化學教材。其中元素周期表中鈉、鉀、鈣、鎳等一些字是他造出來的,一直沿用至今。

1881年,他的一篇文章《考證律呂說》,糾正了著名的伯努利定律,還登上了國際頂級期刊《Nature》,震驚了當時的雜質編輯部。徐壽建立的上海格致中學現在還在,為我國的科學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被譽為「天下第一巧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古今 的精彩文章:

玉帝的老婆是王母娘娘?你錯了,也不看看七仙女的父親是誰
古代一罕見動物,晉朝皇帝見一隻殺一隻,如今已滅絕

TAG:道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