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清朝寧肯割地賠款,也不同意外國使節進京?

為什麼清朝寧肯割地賠款,也不同意外國使節進京?

乾隆五十八年,英國派使臣馬噶爾尼子爵來華,上朝時一干人等不願意行清朝的雙膝跪拜禮節,與和珅等大臣爭執不下。乾隆皇帝無奈之下只好答應馬噶爾尼等人行單膝跪拜禮即可。

這次來華,馬噶爾尼等人還帶來了不少禮物,不過馬噶爾尼等人的目的並不是來中國進貢稱臣,而是帶著英皇的使命,期望與中國建交,和中國進行貿易通商,而且希望在京城設立英國常駐使節,處理外交事務。

此時,中國僅僅開放了廣州貿易口岸。馬噶爾尼來到中國就是希望中國能夠增加開放寧波、舟山和天津等沿海的貿易口岸,加大海外與中國的貿易力度。

乾隆皇帝一口回絕了請求,傲慢的說到:「我天朝上國,物產豐盈,不需借外夷貨物互通有無」,還警告馬噶爾尼等人不要在江南和天津等地再進行貿易,否則「驅逐出洋」。在中國閉關鎖國的政策面前,馬噶爾尼等外國人吃了閉門羹,便敗興而歸了。

道光二十二年,清王朝鴉片戰爭失敗被迫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讓人覺得屈辱的不平等的條約《南京條約》,條約協定中國海關無權自主,准許英商在華自由貿易等條約。

即使有這些不平等的恥辱條款,咸豐四年英國又向清政府提出修改條約要求,再次提出要在京城設立駐華使節時,咸豐皇帝仍然不答應。按理來說,乾隆皇帝在鴉片戰爭之前嚴詞拒絕設立英國駐京辦事處是天朝上國的傲慢,但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慘敗,為什麼仍然敢拒絕英美帝國主義呢?

這還要從清朝的閉關鎖國說起,清政府始終不願意設立外國駐京城辦事處的憂慮主要有兩點:一是清朝已經設立了外務大臣專門負責外交事宜,一旦再設立外國駐京辦事處,必然有駐京的外務使節。這樣兩者之間必然會頻繁交流,外務使節一般來說身份尊貴難免會威懾朝廷,更容易向清朝施壓。

二是各國駐京後不同文化和信仰的外國人便會更多的進入京城,尤其是轉播宗教思想的傳教士有動搖清朝根基的嫌疑,因此清朝歷來就不允許外國使節駐紮京城。

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國家多次要求進京遞交國書,清朝的態度就是能拖就拖,寧可犧牲國家的主權和土地,也不同意此事。清王朝沒有認識到外國駐華機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失去了和世界交流和溝通的機會。因此在外交事務和商業發展上都大為吃虧,清政府的閉關鎖國也讓中國錯失了工業革命的機會,令人扼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前程影史 的精彩文章:

一外國人模仿中國魔術師,表演絕活抓子彈,最後卻中彈身亡

TAG:前程影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