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學書法避不開的6個難題,從古到今的書法家無一例外,一定要看!

學書法避不開的6個難題,從古到今的書法家無一例外,一定要看!

前段時間,有一位書友問我:「自己最近寫字不順手,感覺遇到了一個瓶頸期」。我在幫他調整的同時也在思考,我們學書法的過程似乎就是一個遇到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查閱書法資料,從古至今,幾乎所有的書法家都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而且有5個問題是書法家無論如何都避不開的,是什麼問題呢?

第一:臨摹與創作各佔多少比例?

臨摹是學習書法避不開的難題,在這個過程中,臨摹的目的就是要接近原帖。要在臨摹中學習古人的筆法、結構、甚至是學習古人的創作理念。很多人在臨摹的時候學的太像了,以至於後來根本無法走出來,也就無法出帖。臨摹本來是為了通過形似達到神似。最後形成自己的面貌。清代的書法家劉墉和王文治有過很精彩的一段討論。劉墉臨摹喜歡用意臨,有人說他臨摹完全是自己寫自己的字。當時王文治對他的字很不喜歡,就嘲笑說:「你的字有幾分是古人的?結果劉墉立馬反過來問:」你的字又有多少是自己的呢?「結果兩人都大笑了起來。看似一個簡單的問題,實際上提出了書法史上的一個難題,臨摹和創作的成分各佔多少呢?不同的書法家有不同的理解。

第二:捻管與運腕哪個更合適?

這個問題在書法上也是一個值得爭論的難題。筆者自己初學的時候,以柳公權的《神策軍碑》為摹本。老師就教了捻管的技法。後來改學魏碑,老師又教了用腕。什麼是捻管呢?其實就是在轉折的地方使用的一種筆法,多為寫出圓潤的筆畫,手指捻動,邊行筆邊捻管。而運腕也是為了在轉折處寫出圓潤的筆畫。但是,是通過手腕的扭轉,調整筆鋒的方向。運用這兩種方法的目的是一致的。但是,從整體看,又各有優點和長處,筆者覺得用腕更習慣點吧!

第三:坐著與站著寫哪個更合適?

初學的時候,有的老師要求坐著寫,後來又有老師要求必須站著寫。反正是各自有各自的理由,都說得頭頭是道。後來發現站的寫著久了,坐下來又不行了,坐著寫得久了,又站不起來。總之,都不太合適。最後就按自己的理解,寫小字的時候就坐著,寫到大字的時候就站著。怎麼舒服怎麼來,不知道大家對此怎麼看呢?

第四:形與神該如何選擇呢?

形與神是書法中一個很古老的話題了,也是臨摹過程中的一個問題。最常見的一個詞就是「神似而形不似」,這也是書法家在臨摹中追求的最高的境界。從客觀的角度看,只有具備了形似,才能有神似。也就是神采是通過具體的點畫來表現。筆者覺得,要在理解中學習,從每一筆每一划中理解書法的真正精神內涵。最終形成自己的東西。

第五:師古人和師今人到底哪個更好?

師古人的過程就是學習古人的書法,直白一點就是臨摹古人的碑帖。師今人就是學習同時代的書家的字。從長遠的角度看,古人的書法才是經久不衰的,是值得我們終身學習的典範。今人的書法在初學的時候可以幫助理解,進步起來也比較快。但是,今人的作品只是在當代比較好,但是沒有經過歷史的考驗。因此不適合長遠學習。筆者覺得,無論學習古人,還是學習今人都要以促進自己的進步為目的。要以古人為主,以今人為否。

第六:傳統和創新哪個好呢?

傳統的東西經常被認為是不好的,是守舊的,和時代的發展不相適應。只有創新才能適合時代的發展,因此出現了很多追求創新的丑書大家。他們過分注重書法的藝術審美價值,忽略了書法的文化內涵。也有一些書法家,堅守傳統,看不起創新的書法家,也是一種極端。我們從客觀角度分析,其實傳統和創新應該是一體的,二者缺一不可。

學習傳統的目的就是為了繼承古人的優秀的精華部分,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研究書法,才會走得更遠。但是,一味地繼承,不去創新,也是一種「不思進取」。「筆墨當隨時代」,任何藝術的發展都應該適合時代發展的需要。書法也不例外,書法創作也要符合時代的要求。筆者覺得,書法的傳統與創新都應該重視,在繼承的同時學會創新,這樣才是真正意義的學習書法。對此,大家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司馬記千年史 的精彩文章:

魏碑書法形成其實是被迫無奈,看了這三點,你就明白!
學王羲之書法,都見不到真跡,何談超越,其實難以超越另有原因!

TAG:司馬記千年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