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說話晚就是"貴人語遲"?別再忽悠自己了
每位家長朋友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儘早學會說話,現在各種視頻軟體上我們也可以經常看到一些小寶寶爆出雷人語句,這些孩子的家長往往是很自豪的。
但是我們醫生工作中碰到更多的是家長朋友的困惱和憂愁:「寶寶都兩歲多了,每天都給他放兒歌,還只會單個蹦字」「我的孩子什麼話都能聽懂,就是不說話,急死我了」「寶寶怎麼說話口齒不清啊」......
有些老人會自我安慰:沒事沒事,孩子說話晚是好事,「貴人語遲」嘛,你看看網上不都說愛因斯坦,多著名的物理學家,不是一樣說話很晚么,不礙事的。
其實,貴人語遲這個詞語來源於「水深流去慢,貴人話語遲」這句名言,意思是深思熟慮的人不輕易表態,句句斟酌,力求準確無誤。貴人語遲用在孩子說話晚這件事上,確實有些不妥。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那麼寶寶說話晚,需不需要過度去干預,去擔憂呢?今天,我將和大家一起探討寶寶說話晚的那些事。
一、循序漸進,從依依呀呀變成能說會道
寶寶從出生後就開始反覆接觸語言刺激,慢慢從依依呀呀的發音,到單個字的重複,最後成為一個能說會道的小朋友。
絕大部分孩子能夠在3歲以前完成上述一系列改變,因此我們說0-3歲是兒童言語發展的關鍵期,也是一生中掌握言語最迅速的時期。
寶寶能夠正常地進行言語表達,要經歷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言語準備階段。0-5個月齡的嬰兒能發出「咕咕聲」、咂舌聲等單音音節,6個月左右開始發出「重疊音」。
6個月-1歲,嬰兒發出音節種類增多,有些家長朋友說,我家寶寶幾個月的時候就會叫媽媽了。其實,這個只是孩子簡單地重複發音,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說話。
而第二個階段,也就是言語發生階段,才是兒童進入學習說話的階段。研究表明,兒童最早在9-10個月齡時說出第一個有意義的詞,晚的可能在16個月才說出,這第一個辭彙就像一個里程碑,標誌著兒童正式進入學習說話的階段。
18-24個月的兒童開始說出由兩三個片語成的「電報句」,2-3歲兒童進入完整句階段。
二、狼孩的故事,警示家長莫要錯過言語黃金期
前面我們講了,0-3歲是兒童言語發育的黃金期,錯過了言語發展的關鍵期,就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語言發育。我們都聽說過狼孩的故事,小女孩卡瑪拉從小被狼叼走,由狼哺育。
當人們發現她的時候,她已經7歲了,不會說話。後來對她進行7年的教育,才學會45個詞,勉強的學會幾句話,這就是極端的「語言環境缺乏」導致的悲劇。言語發育,錯過了就再也沒有機會糾正。
因此,就算真的要把寶寶說話晚稱為「貴人語遲」「金口難開」,也要分清楚寶寶是否存在導致說話晚的疾病,也就是語言發育障礙。
能夠引起寶寶說話晚的常見疾病及其癥狀基本上包括四大類,用一句話概括為:聽不清,懂不了,說不出,打不開。在黃金期識別出引起語言發音障礙的疾病,避免錯過治療關鍵期,尤為重要。
1、聽不清。
老百姓常說,聾啞聾啞,先聾後啞,還是很有道理的。寶寶要想順利說話,必須接受足夠的言語聲音刺激。在1-2歲時,如果孩子存在聽力受損,接受不到任何語言刺激,必然會導致語言發音障礙。
當超過3歲時發現有問題,即使及時戴助聽器,寶寶學習語言的效果也不理想。不過好在現在家長都高度重視,更多地進行耳聾基因的檢測以及聽力的篩查,目前因為聽不見導致語言發育障礙的寶寶已經非常少了,但是在偏遠地區,這種情況還是很多見的。
2、懂不了。
是指在發育期智力明顯低於同齡兒童平均水平,同時伴有一些行為障礙的疾病。
三思而後行,三省而後語,智力和語言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智力低下的寶寶不能注意別人對他說什麼,精神不能集中,模仿能力差,不能表達和理解語言的意思。有時雖然能夠模仿家長清楚地說出某個詞,但是因為不理解,很快便會忘了。
3、說不出。
這是由於寶寶發音器官、神經肌肉病變或者存在先天的結構異常,導致發聲、發音、共鳴、韻律出現異常。
這些寶寶可以表現出發音困難、發音不準、咬字不清、音調和節律異常、鼻音過重等言語聽覺特徵的改變。家長朋友熟知的「兔唇」「舌系帶短」等疾病引起的語言發音障礙就屬於此類。
4、打不開。
有一類群體比較特殊,是自閉症也叫孤獨症的寶寶,前面我們講到的愛因斯坦就是個例子。自閉症是一種神經系統發育障礙疾病。
這些寶寶聽力正常,發音器官正常,智力測定也可能是正常,但就是不開口說話,對父母的多數指令充耳不聞,但孩子感興趣的指令他們會執行。
由於這些寶寶缺乏與人交流的意願和技巧,習慣獨自玩耍而不願意或不懂得與其他小朋友合作遊戲,形象地說像是把自己關起來,不打開心窗,因此有話不說、自言自語的問題就會存在。
三、科學干預,孩子不說莫慌莫忙
其實,工作中碰到的很多孩子晚開口,並不是疾病原因導致的,屬於正常範疇,不需要特殊干預,也就是醫生所說的「特發性語言發育延遲」。
這些孩子無論在智力、聽力、行為等方面都是正常的,就是單純地說話晚,這可能和先天遺傳、周圍環境、父母語言等因素有關。
在這裡需要強調,「特發性語言發育延遲」專業性強,家長不能自我安慰孩子屬於「特發性語言發育延遲」,自己給孩子診斷。還是要去醫院仔細檢查,排除造成孩子說話晚的其他因素。
有些家長過於著急,強迫孩子跟自己說「這是卡車、卡車,你快說啊,這是卡車,你個熊孩子怎麼就不說呢」。這種做法給孩子過多的壓力,會導致孩子出現畏懼說話的心理。
那麼,如果孩子存在「特發性語言發育延遲」,家長朋友應該怎麼做呢,下面幾條原則可以推薦給大家。
1、注意早期語言刺激:
父母和撫養者在兒童語言發育和語言治療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需積极參与,改變父母與兒童的交往方式,給孩子創造一個豐富的語言環境。
並且在早期成長過程中通過和孩子交流吸引他們對言語的注意力,促使其作出手勢動作和表情的反饋,逐漸導向用簡單的話語作出回應,使語音刺激貫穿於日常交流的每一天。
2、增加操作性訓練:
兒童的天性就是玩,遊戲是一種自願參加的、完全放鬆的活動,不帶強迫又令人愉快。可與兒童共同完成搭積木、串珠子、切東西、拼圖、錘球等作業。
在此過程中促進兒童對顏色、形狀、多少、前後、左右、上下等概念的認知。也可帶領0-3歲兒童一起做麵包、饅頭、洗衣服等,將訓練貫穿於日常生活中。
3、強化言語訓練:
言語訓練主要遵循「刺激-反應-強化」的原理,如一開始教兒童通過口形、聲音控制自己的唇舌運動練習發音,指導兒童跟讀言語訓練和加強言語肌肉訓練,然後複述訓練。會對遲遲不肯開口的孩子有一定的幫助。
訓練可依照單音節詞-幼兒語-雙音節詞-片語-短句-句子的順序來進行,根據兒童水平選擇。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版權聲明:本文為春雨醫生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reading@chunyu.me
※硬度僅次於水晶鑽石,我們體內這個器官很硬氣!
※情人節被分手,如何重新相信愛情?
TAG:春雨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