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資源共享 人才共育

資源共享 人才共育

■2018年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巡禮①

編者按:第二屆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經過嚴格評審,最終確定了特等獎2項、一等獎50項、二等獎400項。這些成果充分展現了近年來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最新成果。課程周刊將從獲獎成果中選取部分實踐性強、具有較強推廣應用價值的成果進行報道,力求讓獲獎成果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推動基礎教育課程及教學改革發展。

2010年5月,在北京市丰台區教委和方庄辦事處主導下,覆蓋北京市第一個大型商業住宅區——方庄、以北京市第十八中學為龍頭、由27家教育機構組成的方庄教育集群成立(現已擴大到46家)。方庄教育集群是方庄教育人自發組成的命運共同體,旨在探索解決區域教育資源結構性匹配不合理導致的資源短缺與閑置並存的問題,促進教育均衡發展,讓區域內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增強老百姓教育發展改革的實際獲得感。

盤活存量資源,推進集群內教育資源共享

集群首先成立了由區教委、辦事處、成員校、社區代表組成的管理協調中心,在摸清集群存量資源、成員資源需求的基礎上,探索出以共享為基礎的資源匹配機制,創建了集群的雲平台、教師培訓基地、校長論壇、班主任論壇、教師科研中心、家長培訓中心等集群組織,通過對這些組織進行調試匹配,盤活已有資源,實現了集群存量資源的共享。

在人力資源共享方面,北京十八中的京劇專任教師、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的新音樂教師、東鐵匠營一中的跆拳道教練、左安門中學的圍棋教練等都實現了集群內的共享。集群內教師可以跨校交叉教學,學生也可以在職業學校、普通學校間「走校上課」。

在物質資源共享方面,以北京十八中的音樂廳為例,過去只限本校使用,現在面向集群開放,年使用200場次以上,大大提高了使用效率,為成員單位節省租金近千萬元。

在課程資源共享方面,集群教師把自己的精品教學課件、課堂錄像、優秀作業設計等上傳到集群雲平台,集群學生登錄平台即可使用。目前,平台已積累了4萬餘節微課及匹配不同版本教材的視頻課程,供師生觀看。

創建集群課程體系,促進學生特長可持續發展

在現有資源盤活共享基礎上,集群突破學校邊界、學科界限,打破學段壁壘,利用成員單位原有的特色優質課程資源,整合開發出區域課程體系,促進了有學校特色的學段銜接。

目前,集群課程體系由橫向貫通、縱向銜接、縱橫融通的三大類課程組成。橫向貫通的集群課程包括美育課程、科技課程、社團課程等。集群突破校際邊界,強強聯合,開發出了「新音樂教育」、紙藝服裝、國畫書法等50多門集群美育課程,每年惠及3000多名學生,占集群學生總數的41.10%。

——以北京十八中的金鵬科技團成員為骨幹,採取聯動模式,滾動發展,以集群科技節為龍頭,以科學課程為核心,開發出了小衛星、航模、機器人等30多門集群科技課程,2/3的集群學生參與其中。

——整合集群成員校的特色校本社團課程,跨校協同開發出了系列集群社團課程。目前,集群擁有社團223個,覆蓋了集群83.19%的學生。

縱向銜接的集群課程包括倫理課程、體育課程、傳統文化課程等。集群打破年級界限,以集群種子項目——東鐵匠營二小的微黨課、芳星園中學的美德工程為重點,整合傳統德育課程,開發出了30多門集群倫理課程。

集群推進跨學段體育課程開發,形成了10多門多學段銜接的體育特色課程,其中足球、圍棋、橋牌已成為品牌課程。足球課程覆蓋了集群7所幼兒園、10所小學和5所中學,3個集群成員校成為全國校園足球特色校。

集群以「永定河傳說」「盧溝橋傳說」等50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內容,開發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探索丰台」系列課程、「中華傳統文化」等小初學段的銜接課程。

縱橫融通的集群課程包括職業教育課程、人生規劃體驗課程、綠色生活課程、書院文化課程、一體化科學課程等,充分發揮集群的職業教育資源優勢,採取簽訂合作協議的彈性合作機制,開發出集群職業教育課程50多門,53%的集群學生在假期中選修了這些課程。

集群整合職業教育、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資源,開發出人生規劃體驗課程,54.79%的集群學生選修了「名家大師」職業理想教育課程。

在北京養生文化學會指導下,集群開展「以符合自然規律的生活方式實現青少年可持續發展」的教育實驗,運用中醫時令養生手段,指導學生調理日常飲食、起居、運動、情志和學習等行為,使他們的生活順應自然規律,促進了身心健康、道德完善和智力發展。

方庄地區是北京第一個大型商業住宅區,聚集了一批文化名流、外交官和體育人才等。集群充分利用這一優勢資源,邀請他們指導開展國內外文化交流,指導師生開展文化研究,形成了書院文化課程。

集群還組織成員校的小學科學教師和初、高中的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教師,聯合開發出一體化的科學課程。

拓寬多學段出口,創新優化育人模式

集群通過資源共享、特色銜接、學段銜接、教育融合,推進育人模式結構不斷完善,通過打通各學段學生出口,拓寬學生區域性發展通道,使集群學生能夠享受適合自己的優質教育,使區域教育結構由金字塔式向圓柱式漸變,努力建構教育的叢林生態系統。

首先是做大做強集群龍頭學校,大力推進集群龍頭校集團化發展,以集團化推動集群發展。目前,北京十八中教育集團由5個校區組成,構建起十二年一貫制的辦學格局。

其次,大力推進學段有效銜接。集群積極推進幼小、小初、初高銜接,打通學生集群內直升通道。集群還積極與大學銜接,龍頭校十八中成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13所高校的生源基地校。

再其次,積極探索多相性銜接。集群實施普職融通辦學,拓寬了學生成長通道。集群大力拓展音樂、美術、體育等特長生的升學通道,積極發展國際教育,逐步打通了國外留學的通道。如學校足球隊員,可以選擇去國內外的專業俱樂部,也可以選擇去大學高水平運動隊,更可以參加普通高考。

構建集群治理體系,推進學習型和諧社區建設

隨著集群建設不斷深化,集群實現了由協調管理向共同治理的轉變。

首先是建立了多元主體理性參與的制度機制。集群成員校法人代表、教師、家長、學生、社區和政府等方面代表組成了集群代表大會,選舉產生集群理事會、監事會,確認集群人民調解委員會組成人員。這些機構相互制約、相互配合,平衡了多元主體利益關係,提高了集群治理效能,形成了多元主體理性參與機制,使社區居民能夠參與集群治理,共享集群資源,切實成為集群的參與者、獲益者,從而推動集群教育的社區化進程,探索出一條社區協同共建「人民滿意教育」的路徑。

同時,集群雲平台、講壇、論壇向社區開放,還面向社區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技術服務、休閑健身娛樂活動,服務於學習型和諧社區建設。

其次是不斷完善開放性的發展機制。集群積極與社會機構合作開展優質項目。如中國最大圍棋培訓機構——葛(玉宏)聶(衛平)道場與十八中左安門校區(原左安門中學)合作,為中國棋院輸送了40多位棋手,共計培養了104名專業棋手。目前,集群圍棋教育覆蓋了11個成員校,並成為歐洲圍棋聯盟中國培訓基地。

利用偏好機制,推進對外開放。集群憑藉學生共同愛好,推進集群對全市乃至全國開放。如足球教育,全市8個區110多所中小學2000多名學生在集群國安金冠足球俱樂部謝朝陽教練團隊指導下訓練。集群還積極推動與港澳台及海外的集群、社群、聯盟合作。

再其次是形成群集智慧的發展機制。集群雲平台通過課程、師訓、家長、慕課、社會實踐、預約場地等板塊,推進信息共享、資源共建,形成一個日新月異的教育教學資源生態系統。集群還注重推進人工智慧的應用,促使集群師生從「淺層學習」向「深度學習」轉變。

同時,在國培、市培、區培和校培的基礎上,集群精準把握教師專業發展訴求,積極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自組織」的建立,構建了層次化、結構化的集群教師專業發展體系。採取分層培訓,同儕互助,項目驅動,舉辦家長工作坊、祖輩講堂等措施,形成家長、教師、學生共同成長的區域教育合力。

方庄教育集群作為叢林式區域教育生態系統,在不斷推進課程體系升級過程中,創新了區域教育治理模式,實現了區域教育內涵升華,推動了育人模式轉型,推進了學習型和諧、智慧社區建設,實現了集群內教育共通、共識、共治、共享、共贏,促進了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作者系北京市十八中校長。本成果獲2018年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中國教育報》2019年03月13日第9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熊思東代表:規範「一帶一路」大學聯盟建立和發展
美國「國家年度教師」詹森·卡姆拉斯在薄弱校體驗成功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