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勞動教育這一課,大學怎麼補

勞動教育這一課,大學怎麼補

「德智體美勞,現在整個高等教育『勞』這一塊是絕對的短板,連老師們都不了解生活了,學生還怎麼了解國情。」近日,在全國政協教育界別小組討論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臨時黨委書記、常務副校長張政文的這番話引起很多委員共鳴。

勞動教育不應該僅成為中小學的必修課。大學應該如何加強勞動教育,幫學生補好這門課?記者採訪了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和會外專家。

勞動教育對大學生的意義不容忽視

一直以來,整個社會對勞動教育的討論更多集中在中小學階段,對大學勞動教育的關註明顯不足。

「目前,受到家庭、學校、社會和傳統文化的一些消極影響,部分大學生身上還存在勞動觀念不夠端正、勞動意識比較淡薄、勞動素養比較缺乏、勞動情懷比較缺失等問題。」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戴立益說。

事實上,大學生作為直接面向勞動、直接對接職業的勞動後備軍,比中小學生更迫切地需要帶著全面系統的勞動素養走上工作崗位。

「要高度重視勞動的教育價值,勞動不僅創造財富,而且也造就人才。」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清華大學原副校長謝維和說,勞動造就人才的功能至少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實現自我認同,二是完成自律,把社會的外部控制轉化為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戴立益認為,高校勞動教育要深度構建「三位一體」的協同育人機制,健全勞動教育的保障制度,從國家、學校和家庭三方面明確責任、達成共識、通力合作完成勞動教育的任務。

大學勞動教育要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

勞動教育教什麼、怎麼教,是困擾很多高校的現實問題。

「要全面強化勞動教育的頂層設計,加快出台國家層面的高校勞動教育政策文件,並提高文件的層級。」戴立益說。

與中小學以體驗、認識為主的勞動教育不同,面向大學生的勞動教育不僅要教育學生愛勞動、會勞動,更要使學生「明勞動之理」。此外,由於高等教育的整個培養體系都是直接指向勞動的,如何使勞動教育有機融入高校立德樹人、教學科研的方方面面,與現有人才培養體系真正結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是高校開展勞動教育必須通盤考慮的問題。

對此,中國勞動關係學院院長劉向兵說:「高校推進勞動教育要在進課堂、進教材的同時,將其與專業教育相結合、與實踐實習相結合、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將勞動教育融入高校立德樹人、教學科研的方方面面。」

全國政協委員、空軍航空大學教授楊承志建議,大學勞動教育要與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工匠精神結合起來,「培育勞動情懷,讓學生在勞動教育和實踐中掌握勞動技能、積累勞動經驗、提升勞動能力,塑造崗位需要的職業素養和道德品質」。

在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院長賴德勝看來,推動勞動教育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是加強勞動學科的建設,「目前,研究勞動的各個學科分散在不同學科門類下,導致高校很難有一個集中的培養勞動人才的學科平台」。

新時代大學勞動教育形態要與時俱進

隨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一些體力勞動崗位將來可能被機器所替代,在這種情況下還需要勞動和勞動精神嗎?

「這絲毫不影響我們的勞動和勞動教育。」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政協副主席、省教育廳廳長李和平認為,創造性勞動是機器替代不了的,而且會越來越重要。而從教育的角度看,勞動教育的功能更是人工智慧所不可取代的。

新時代的大學勞動教育面向的群體是00後,他們伴隨互聯網長大,對勞動的認識與上一代人、上兩代人有很大差異。

針對這一特點,新時代的勞動教育必須直面質疑,及時更新教育形式,使青少年認識到,技術進步只不過使人類的勞動方式、勞動領域、勞動崗位發生了新的變化,但人的勞動精神和很多勞動技能仍是人機協同、智慧勞動、創造性勞動的重要基礎。

「新時代勞動教育的開展要考慮兩點:一是勞動形態,要與時俱進,不能犯把勞動等同於體力勞動的錯誤;二是教育形態,需要一定的課程,關鍵是要考慮怎樣讓間接的勞動教育在教育實踐中得到強化。」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檀傳寶說。

《中國教育報》2019年03月13日第6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回歸規律辦教育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