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白春禮:更好更快向科技強國邁進

白春禮:更好更快向科技強國邁進

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把科技創新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進一步突出科技創新在國家發展全局中的重要位置。必須加快構建新型舉國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和各類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我國由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邁進。

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努力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全國兩會期間,《學習時報》記者就此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白春禮。

學習時報: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開好全國兩會,意義十分重大。請問,今年兩會讓您感觸最深的是什麼?

白春禮:作為科技工作者,我最為關心和感觸最深的是「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這方面的工作部署,把科技創新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進一步突出了科技創新在國家發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這部分內容圍繞新舊動能轉換,明確提出發展以「智能 」「互聯網 」為代表的新業態、新模式,把握了科技創新的新趨勢、新特點,特別是抓住了人工智慧、大數據、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顛覆性技術等新興產業發展的勢頭,並結合我國的特點和優勢,與產業發展有機融合。同時,今年兩會也對提升科技支撐能力提出了明確的工作要求和具體舉措,很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特別是強調要「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支持力度,強化原始創新,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這是我國科技創新向高水平躍升、向創新型國家目標邁進的短板和瓶頸。

圍繞這些改革發展要求,政府工作報告對科技創新工作也提出了一批實招硬招,比如強調要「進一步提高基礎研究項目間接經費佔比,開展項目經費使用『包干制』改革試點,不設科目比例限制」,特彆強調了「決不能讓改革政策停留在口頭上、紙面上」。這些舉措抓住了科技創新工作的難點和熱點,力度大、含金量高,在廣大科研人員中引起了強烈反響,能夠真正讓科研人員充分發揮創新自主權,有利於寶貴的科研經費合理高效使用,也有利於科研人員安心致研,出好成果、大成果,支持國家發展。

學習時報:國家的發展離不開重器的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中科院在科技創新方面卓有成效,大國重器目不暇接。請您簡要介紹一下。

白春禮:科技創新方面的國之重器主要是指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學家也習慣叫「大科學裝置」。這些重器是做出重大原創成果、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搶佔科技競爭制高點的利器,也是全面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實力和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標誌。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科院在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了突出進展。比如,2016年9月,「中國天眼」落成啟用,這是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目前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FAST將在未來10到20年內保持世界領先地位,為我國在科學前沿實現重大原創突破提供前所未有的機遇。去年,由中科院牽頭建設的國內首台、世界第四台脈衝型散裂中子源,也通過了國家驗收,技術指標和綜合性能進入國際同類裝置先進行列,使我國躋身世界四大散裂中子源的行列,為材料、生命科學、能源等基礎前沿研究和技術創新提供了重要的創新平台。此外,中科院承建的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也正式驗收,成為我國首個也是亞洲首個生物安全等級最高的實驗室。

這批已經建成運行的大科學裝置在我國科技創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還有一批專用裝置產出了一批具有世界影響的重大原創成果。比如,「東方超環」,代表中國參加了國際熱核聚變反應堆國際大科學計劃,最近,該裝置在國際上首次實現等離子體溫度超過1億度。此外,利用大亞灣中微子實驗裝置發現了中微子第三種振蕩模式,入選《科學》雜誌2012年度世界十大科學突破,並獲得2016年國際基礎物理學突破獎和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學習時報:讓全體人民對科技創新成果有更多的獲得感,需要把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請您談談,如何讓「高大上」的科研成果走進「尋常百姓家」?

白春禮: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明確提出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落實好這一要求,推動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融合發展,把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是當前我國科技界的一項重大緊迫任務,我們在這方面一直在進行不斷改革、積極探索。

一是要加強政策引導,讓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為國民經濟主戰場服務。我們一直堅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中央對科技創新工作的要求,明確把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作為我院新時期辦院方針的重要內容,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作為評價考核研究所和科研人員的重要依據。同時,我們在科研布局、科研組織體制、科研項目方面,一直強調要立足解決問題、解決需求。

二是要進一步強化目標、需求和問題導向,主動對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使科技成果能夠有效轉化、落地生根。我們充分結合自身的優勢和特點,加強院層面的頂層設計,與部門、地方、企業建立戰略科技合作關係,為研究所和科研人員牽線搭橋。

三是多措並舉、綜合施策,充分發揮研究所和廣大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我們從院層面出台了一批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重大政策和舉措。比如,啟動實施了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專項行動,成立了成果轉移轉化基金,大力支持和鼓勵研究所、科學家投身到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

同時,我們也從政策上、體制上努力打破研究所之間、科研團隊之間的「圍牆」、拆除「柵欄」,加強多學科交叉,通過集成、精選優質科技成果,為企業和區域發展提供更多的高端有效科技供給。此外,我們還通過建立科技成果、專利的信息網站,以信息服務、專利拍賣等多種方式,讓企業更好地了解和承接我院的相關科技成果。我們也明確要求院內的各類科研儀器設備、科研資源都要向社會開放共享,鼓勵科學家主動向社會企業提供技術諮詢服務,積極支持科研人員走進企業、在崗創業等。

學習時報: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一直是我國科技發展的痛點和難點,具體難在什麼地方?我們在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方面採取了哪些舉措?

白春禮:我國在很多高技術領域仍然存在受制於人的短板和「卡脖子」的地方,成為影響我國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的切膚之痛和重大隱患。這一問題引起了從中央到地方乃至全社會的高度關注。總體上看,在信息通信、高端裝備、工業基礎材料、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關鍵領域和關鍵產業,我國都存在明顯的短板。長期來看,這些短板和「卡脖子」地方既嚴重製約了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也是我們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必須邁過的一道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並對此進行了重點部署。最近,中央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推動落實的重大舉措。主要有幾個方面。

第一是國家即將啟動新一輪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的研究制定,重點是針對當前「卡脖子」問題和長遠發展的戰略制高點,從國家層面進行整體的戰略布局,形成更有針對性的科技創新系統布局和科技創新平台的系統安排,著力解決當前「卡脖子」的燃眉之急和長遠發展的心腹之患。

第二是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形成關鍵核心技術攻堅體制。從國家戰略層面加快啟動部署「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加強關鍵科技領域協同攻關。目前正在著手啟動量子通信、腦科學、深海空間站、天地一體化信息網路、新一代人工智慧等專項。

第三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依託龍頭企業整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力量,建立創新聯合體,以解決產業發展的瓶頸技術問題為導向,加強協同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第四是出台一系列保障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改革舉措和激勵政策。比如,改革重大科技項目的立項和組織實施方式,改革科研績效評價機制和國家科技獎勵制度,加強軟硬基礎設施建設和開放共享,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產權激勵,完善創新投入機制和科技金融政策等。

學習時報:從科技大國到科技強國邁進,非一日之功。在創新規律方面,我們有哪些探索?

白春禮:客觀來說,我國科技創新無論是規模、投入還是產出的數量、質量,都已經具備了科技大國的特徵和要求,對現階段我國科技發展而言,最關鍵的是如何更好更快向科技強國邁進。從創新規律來說,我認為有三個方面的關鍵問題。

首先是如何加快構建新型舉國體制。加快構建面向新時代的新型舉國體制,必須進一步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建設。一方面,要集中優勢力量,加強在相關領域的重大創新突破;另一方面,也帶動國家創新體系的改革發展,減少資源分散、重複布局等體制問題。同時,也要以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為牽引,充分發揮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明確要啟動實施「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核心是要充分發揮我們獨特的制度優勢,把各方面的優勢力量組織起來,圍繞具有明確目標和需求導向的重大科技任務,集中攻關、協同創新,加快取得重大突破。

其次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提升國家創新體系的整體效能。要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支持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

再次是要充分發揮我國人力人才資源豐富、國內市場巨大等綜合優勢,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和各類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我國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科技人才隊伍,也是我們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獨特優勢。創新之道,唯在得人。我們要加快建設有利於人才成長的培養機制、有利於人盡其才的使用機制、有利於競相成長各展其能的激勵機制、有利於各類人才脫穎而出的競爭機制,營造良好的科研生態,才能使各類英才輩出、創新成果不斷湧現。

學習時報:的確,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到,科技創新本質上是人的創造性活動。從政策改革層面,如何能把科研工作者從各種束縛中真正解放出來,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活動?

白春禮:中央高度重視這項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改革舉措,為科研人員鬆綁減負。一是改革科研管理方式。對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已有的項目申報材料,不應要求重複提供。同時,要減少各類檢查、評估、審計,特別是自由探索類基礎研究和周期3年以下項目可以不作過程檢查,也要允許科研人員通過購買財會等專業服務,從繁瑣雜務中解放出來。

二是充分相信科研人員,賦予他們更大經費自主權。在研究方向和目標不變的前提下,應該允許科研人員能夠自主調整技術路線,項目直接費用的調劑權也要下放到項目承擔單位。

三是對承擔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攻關任務的科研人員,加大薪酬激勵,對團隊負責人和高端人才允許實行年薪制,並相應增加相關單位績效工資總量。

四是發揮評價的指揮棒和風向標作用,改革科研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強調要科學、規範、分類、高效、誠信,建立重結果、重績效的評價體系,改變片面將論文、專利、資金數量作為人才評價標準的做法,為科研人員營造一個潛心研究、追求卓越、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

五是提高項目間接費用比例,進一步簡化科研項目經費預算編製。這次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進一步提高基礎研究項目間接經費佔比,開展項目經費「包干制」改革試點,不設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團隊自主決定使用等。

來源:學習時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金屬-載體界面結構研究取得新進展
抗腫瘤1類新葯鹽酸希美替尼獲准進入臨床研究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