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誰願執手便是不棄?

誰願執手便是不棄?

創八卦,嘗百葯,制九針,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伏羲氏,仰望日月星辰的深邃而發的體悟;遠窮僻壤之產,險探麓之華,是瀕湖先生李時珍對本草的堅守;勤求古訓,博採眾方,一代醫聖為救濟蒼生,嘔心瀝血著成不朽巨作……在中華泱泱千年的歷史上,無數仁人醫者用他們的一片赤誠守護著這片廣袤土地上的人們,鑄成不盡璨若星辰的詩篇,使得中藥的繁榮薪火相傳,綿延不息。

多少年多少代我們懷著對中藥堅定不移的信仰和感激,卻終在西方醫學的洪流下如摧枯拉朽?是本就不曾擁有,還是太過理所當然以致時間讓我們輕易忘卻,陷入歷史的虛無?

中藥的美一轉眼就能看見。麗人化形以夢相托,華佗始得白芍之奇效;益母草婷婷而立,搖曳的是程咬金對母親的憂思;胡麻好種無人種,正是歸時又不歸,荊夫對秦娘的星夜相守只化作「當歸」。續斷、景天、半夏……每個起承轉合的名字都易讓人聯想到一段蕩氣迴腸的溫柔,於心底微漾。其名可成歌,淺唱低吟;其名可作詩,汝又知否?中藥美還在人美。現代西學肆虐的當下,人們走進藥房便被刺鼻的消毒水籠罩,看病時心耳相通的也不過是冰冷的儀器。可曾在腦海中想過,一提到中醫,浮現出的便是溫潤醫者,望聞問切,以及那輕觸脈搏的指尖微涼。

似乎身為一名中國土著,每個人都會與中藥有著或深或淺的緣分,尤其「高手」在民間。咳嗽不停,媽媽便會買來羅漢果,雖泡出的顏色、初喝起來的味道都不甚美好,但回味也總是甘的;一杯清香沁鼻的金銀花茶是敗火的上品,每每花絲流轉,晶瑩剔透,美不勝收;每逢佳節倍思親,重陽節家家戶戶遍插艾,其味清香外,亦有平喘利膽之效。在老家鄉下,每位老人都對草藥有著天然的親近和熟稔,小病小痛的,想到的也並非請醫生,而是上山找什麼葯。

「做葯的是有情懷的。」常聽到這麼一句話,每次聽到心底依舊會和第一次一樣湧起一股強烈的認同感、敬畏感和自豪感。那想必做中藥,更是需要一種情懷吧,對水深火熱中的病患,對倏忽而去的歷史,對腹背受敵的傳統?不知現在中藥所處的困境,又讓多少以之為傲的中藥人輾轉反側,深思哀嘆呢?

高考填報志願時,原本以為我既然能就一定會選擇醫學的父母,對我最終選了藥學感到匪夷所思,甚至難以接受。但這是我的選擇,一種道不明說不清的「衝動」。說是歷史先輩的感召或許太過浮誇,亦尚未形成一種怎樣的情懷,但我想總是少不了他們給予的一些感動,是對中藥的一種迫切想要了解的渴望,一些希望得到實現的想望。

在深入了解浙江大學科技陳列館時發現裡面有兩項科技成果,給我以震撼。一項是以「中藥指紋圖譜」為核心技術的中藥質量計算分析技術,一項是中藥智能化提取精製工廠及其模型。回想起來,依舊難以抹去傳統中醫採藥、曬葯、煉藥的情景。老醫師毛筆蘸墨,輕提微轉,藥方揮毫而就;葯童執一蒲扇,守著煎藥壺慢悠悠地扇著,中藥一劑,最需要的便是時間。卻原來,中藥本身也早已與時俱進,一個個巨大的鋼鐵造物,終是隔絕了自然,將中藥生產的效率提到了人力無法企及的程度。於是輕笑,是我妄念了。仔細一想,早在很早很早之前,便還有多少人執著依舊呢?

這也在啟示我,機會與挑戰並存,動力和壓力同在。現代西醫的衝擊對中藥來說或許是一次致命的打擊,傷痕纍纍,刻骨銘心。但這何嘗又不是一次機遇呢?科學技術的飛躍式發展使得中藥生產的「量」和「質」大為提高;全球化的進程是中藥走出國門、走向國際的重要渠道;西醫的挑戰使得中藥開始找探索自身的科學性……誠然中藥依舊存在很多短板,研發資金短缺、創新力不夠、國際化不力。線上線下亦不乏很多大行其道的「中藥黑」放肆猖獗地渲染中藥的不足,有的缺點客觀存在,有些卻只是一味地抹黑。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國家的重視、中藥的發展、國際的逐步認可,一次次創新性的嘗試,無數「第一次」的出現,使得傳統的中藥亦將以一種新的姿態綻放出新的年華,不斷壯大,煥發出新的活力。它只是需要時間,需要機遇。

依舊忘不了的啊,還是那個葯童執扇煎藥伴葯香的情景,每每想起便覺得心受到震動,又怎能輕易道一聲割捨?只是終究還是難再。中藥,中國發展無數星辰日夜的見證者,經受了歲月的沉澱,亦終在歲月中改變;華夏子孫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守護者,亦在掙扎彷徨中亟待自身年華的守護者。

因為忘不掉,因為放不下,因為割不斷,所以我願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生微頭條 的精彩文章:

小姐姐來「大姨媽」的時候,「寵愛」4種水果,緩解痛經一身輕鬆
女生換「姨媽巾」不洗手?你的這些壞習慣,正在虐待自己的身體

TAG:養生微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