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陶淵明:生活沒有那麼多煩惱,只不過庸人自擾罷了

陶淵明:生活沒有那麼多煩惱,只不過庸人自擾罷了

陶淵明是古代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他的「不為五斗米折腰」事迹流傳至今。

從陶淵明的詩歌文學作品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非常樂觀的人,而且心境非常高。在他看來,生活是很安逸的,沒有什麼煩惱。世人常說的煩惱,在他看來,都只不過是庸人自擾罷了。

有一次,陶淵明家中來了客人,自知家裡沒什麼能夠招待朋友的,於是就拿出了一張古琴。演奏一曲給朋友聽,讓朋友盡興一下。

陶淵明拿出古琴後才發現,原來琴上的弦早已斷了,不能再彈。

不過陶淵明依然手起手落,彈起了沒有琴弦的琴,並獨自沉醉在自己的意境中。

陶淵明彈完後,問他的朋友:「我這首曲彈得如何?」

他的朋友都很好奇,問:「你這琴沒有弦,我們都沒聽到琴聲,這怎麼評價呢?」

陶淵明笑了笑:「聽琴,要用心去聽,不能只聽客觀存在的琴聲。你們煩惱太多了,放不下,所以才聽不到我的琴聲。」

這就是陶淵明「無弦琴」的故事。陶淵明通過「無弦琴」告訴他的朋友,聽不到琴聲,是因為心中煩惱雜念太多。

陶淵明認為,生活本來就不存在煩惱,而是他們自己找上煩惱,所以陶淵明認為他們都只不過是庸人自擾,所以才聽不到琴聲。

陶淵明很多朋友問,他是怎麼做到心無煩惱的。於是陶淵明寫了一首詩,給他們朋友看。這首詩我們都非常熟悉。

《飲酒·其五(節選)》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最後兩句,是陶淵明告訴他的朋友,我為何能夠做到如此,是因為我心志高遠,所以就覺得自己所處的地方偏僻,然後也就沒有煩惱了。

陶淵明能寫出「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這一句,就已經證明了他意境的高度與深度。

當時有個叫顏延之的人,和陶淵明交情非常深。後來顏延之當了大官,經過陶淵明家裡時,陶淵明設酒宴招待他。

陶淵明喝醉後,和顏延之說:「我醉了,要休息,你自便就好。」

正所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家裡有客人,很多人都會盡東道主之宜,款待客人。而陶淵明則非常有個性,陪朋友喝完酒,累了就讓朋友自便。

這就是陶淵明的率真。

如果是換做別人,有朋友來了,還要打掃屋子,考慮一下怎麼照顧。而陶淵明從來不會計較這些。也正因為陶淵明的這份率真與心境,所以才沒有煩惱找上他。

陶淵明辭官歸隱後,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讓他感到非常滿足。因為在他看來,身在紅塵,難免要接受紅塵所帶來的煩惱。選擇避世,遠離紅塵,自然就沒有煩惱了。

而身在紅塵中的人,是因為他們看不破,所以才有煩惱。所以在陶淵明看來,世上並無煩惱,只不過庸人自擾罷了。

筆者認為,生活是自己選擇的,有什麼樣的生活,就有什麼樣的煩惱。只要看清了,看穿了,自然就沒有煩惱了。所以陶淵明說庸人自擾,也不是不無道理的。

期待各位看官留下精彩的評論!【一筆春秋】也希望成為你們的朋友,原創不易,關注收藏轉發點贊是最大的鼓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筆春秋 的精彩文章:

花木蘭從軍十二年,女性身份為何沒被發現?
宋江對哪些人說過「讓位」?他是真心讓賢,還是意在試探

TAG:一筆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