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晚清罕見照片:北海艦隊真實面貌,日本攝政王裕仁訪問台灣

晚清罕見照片:北海艦隊真實面貌,日本攝政王裕仁訪問台灣

1894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戰敗。第2年,李鴻章和伊藤博文簽訂了《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了日本。直到二戰結束後,中國才收回了台灣,日本佔據時間長達50年。 圖上是1923年,日本攝政王裕仁訪問台灣的情景。這時的裕仁很年輕,還沒有正式登基。

1894年7月25日,日本艦隊偷襲清廷北洋艦隊,清廷和日本之間爆發大戰,史稱甲午戰爭。大戰在陸上和海上兩個戰場進行。9月15日,清廷和日本之間的平壤之戰,是兩國陸軍第一次大兵團作戰,其中清軍約 1.5 萬人,日方約 1.6 萬人。由於清軍統帥葉志超棄城而逃,導致一天內平壤失守,清軍全部退入國內。圖上為當時的清軍士兵。

1894年9月17日,清廷和日本在海上發生了豐島海戰之後,又展開了黃海海戰,這是一次決定甲午戰爭勝負的大海戰。北洋艦隊海軍提督丁汝昌帶領10艘戰艦,迎戰日本聯合艦隊的12艘戰艦。 圖上為北洋艦隊的鎮遠號戰艦。

1903年,威海衛租借地行政長官駱任廷拜訪曲阜,贈送給了孔子第七十六代傳人孔令貽一副牌匾牌匾。上面「大英國欽差大臣駱檄拜」等字樣清晰可見。我們都知道,牌匾上「不亦樂乎」的原句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位英國人在不知不覺中偷換了概念,把「入侵」的行為,變成了「朋友」之間的友好往來,明顯的居心不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單寒說遊戲 的精彩文章:

TAG:單寒說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