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考古再現河姆渡人建築智慧,專家讚歎:這個細節很「小資」

考古再現河姆渡人建築智慧,專家讚歎:這個細節很「小資」

考古再現河姆渡人建築智慧,專家讚歎:這個細節很「小資」 | 文 青衫文齋

在河姆渡的考古發掘中,考古工作者不僅挖掘出石器、骨器、玉器、陶器、木質漆器和大量的稻穀,還挖掘出了許多木板和木樁。前面那些物品的用途大多一目了然,但這些木板和木樁是用來做什麼的,誰也說不清楚。最初,有專家根據古代當地的地形布局,推測可能因為以前這裡是海灣,這些木板和木樁是破損的船隻遺留下來的。

可事實真是這樣嗎?滿懷疑問的考古隊員們順著這些木板、木樁繼續挖掘,出現了更多的木板、木樁,而其中一些木樁和木板的兩端,居然有榫卯的印記。然而,考古資料中已知人們使用最早的榫卯式樣是在青銅時代,是用青銅工具製造出來的,而生活在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人是靠什麼加工出這些榫卯的呢?

考古隊的專家們聯想到已經發掘出來的石制工具,經過仔細查看和實地測試,這些石制工具的鋒利程度加工木材綽綽有餘。所以,用它們加工出相對簡單的榫卯還是可以的。此地出土的上百件帶榫卯的構件,把我國應用榫卯技術的歷史向前推進了3000多年。那時的古人就已經懂得運用自己的智慧,去改良自己的生活。

與木板、木樁相伴出土的還有一些用蘆葦編成的席子,它們與當地人現在使用的葦編席子極其相似。這種葦席質地堅韌厚實,既可以遮風擋雨,也能供人坐卧休息。進一步研究葦席的用途時,專家們又發現了一個細節,如果把葦席撐在房間中間還能把大房間隔成小隔間,這讓人又不得不佩服幾千年前河姆渡人生活細節方面的智慧。

考古人員按照榫卯結構重新組裝了這些木板、木樁,又層層鋪設了葦席。復原的結果令人大吃一驚,展現在人們面前的竟然是南方地區常見的干欄式建築。干欄式建築,即干欄巢居,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築的高出地面的房屋。這種建築以竹、木為主要建築材料,主要分為兩層,下層放養動物和堆放雜物,上層住人。干欄式建築還有防震的功能。

河姆渡先民們居住的地區多雨、多蟲蛇,地下比較潮濕,不適合使用地穴式的建築,這就是干欄式房屋形成的主要原因。這種建築形式對工藝要求很高,必須先計算好承重力,然後選好圓樁、方樁、板樁,削尖後深深地打入土中,然後才能架設地梁,根據建築的大小,分隔出房間。對於原始居民來說,這是一項相當浩繁的工程。

除了修建房屋以外,河姆渡人也有了初步的裝修意識。考古專家曾在其房屋的地板位置發掘出「人」字形土塊,應該是河姆渡人在坐卧的主要地方曾經抹過泥土,在這上面鋪上葦席後,就會平整很多。這種講究舒適性的做法,在考古中尚未有發現,這在當時應該是帶有一點「小資」的情調了。

具有「小資」情調之處還不止坐卧的地方,專家們研究河姆渡人遺址後,還發現其室外有1米多寬的走廊,外側還裝有欄杆,同時出土的刻花木構件、馬鞍形五葉紋陶塊、屋脊上的鳥形器都可能是裝飾房屋的藝術品。由這些細節可以推測,河姆渡的建築者還真是提前6000年,享受了現代「小資」情趣。

考古專家發現河姆渡人建造的房屋,並不像現在房屋那樣坐北朝南,大都是面朝東南,難道是古人缺乏理性頭腦?經過仔細研究後,專家們才發現所有的房子都有門無窗,門既供人出入,同時也有通風、採光等功能。而且這種朝向更容易在冬季時獲取日光,夏季時避免強烈日照。所以,具有「小資」情調的河姆渡人,在建築方面的確極具超前的智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隻眼文齋 的精彩文章:

初學參禪,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禪修中的「八觸」現象
從禪宗公案「南泉斬貓」中,可以領悟到禪師對學僧的四點開示

TAG:三隻眼文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