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全世界只有中美兩國是「操作系統級」國家,印度頂多是個APP

全世界只有中美兩國是「操作系統級」國家,印度頂多是個APP

造就第414位講者 唐彬森

智明星通 CEO

大家好,我叫唐彬森,是一家遊戲公司的老闆。今天我想談一談遊戲與全球化。

作為一個遊戲公司的老闆,我經常出國,去過很多國家,這幾年越來越有一種民族自豪感,為什麼呢?

你去一些窮國,你覺得那些國家特別窮,但他們也不著急掙錢,掙點錢就花掉了,看著特別不思進取。再看一些發達國家,感覺他們一年當中有一兩個月在休假,我們這些中國公司步步緊逼,他們也不著急,他們總有一天會被中國公司超越。

我出國回來就在想,中國人會非常強大,我甚至對國外那幫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想法感到特別著急。直到有一天我看了一部叫做《岡仁波齊》的電影,這部電影講了一個故事,它改變了我的想法。

講了什麼故事?講了一幫藏族青年為了一個信仰,從家裡,一步一拜,直到布達拉宮,整個過程非常艱辛。作為一個觀眾,當時我在想,那麼窮,那麼苦,吃不好,還得挨凍,為了什麼?中間還有人去世了,他們到底圖什麼?

後來我突然頓悟了,我覺得他們的生活並不比我們的差,他們活在自己認為最值得的信仰裡面,他們把時間都投入在他們認為最有價值的事情上。

我們中國人,有時候覺得很多民族,很多國家忙著生活,忙著享受,不懂得掙錢。我跟大家講,我們不要看不起別人的生活方式。每一個人都是活在他認為最有價值的事情上面。


遊戲是一種信仰

前年我看了一本書叫《人類簡史》,講了一個很簡單的邏輯,結論是什麼呢?人類活在自己的信仰里,你只要信了,就有價值,不信就沒有價值。到底是唯物還是唯心?它的結論是唯心。信仰有客觀的也有虛擬的,只要你信就有價值。

我覺得遊戲就是一種信仰,就像你信仰宗教,信仰上市,信仰賺錢。我們的遊戲里有很多玩家,他們在這裡的生活很滿足。舉個例子,我們有一款遊戲,在遊戲中大概有100個人的付費超過一百萬美金,相當於有100個人在我們那買了一套房。

有的人在笑,覺得他們很傻,但我想告訴你們什麼?他們實現了一百萬美金的體驗。請問在座各位,你們有多少人願意為一件事情花一百萬美金呢?除了買房之外,有什麼東西讓你覺得值一百萬美金?

我講講這些玩家的體驗。有一個玩家是一個工會的會長,他帶了一幫人去打仗,他為了讓這個工會牛逼,花了一百萬美金,你覺得值不值?在那個時刻,整個團隊的人給他鼓勵、鼓掌。你們覺得他可笑,我覺得他得到了人生的極致體驗。

還有一種玩家,他覺得我要有更好的裝備,這個裝備可以讓我更強大。我覺得這個體驗,就像我們今天花錢來上課,來交流一樣,因為我們覺得上課能夠讓我們賺更多的錢,讓我們變得更強大。

從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來講,吃喝這種需求是人的最底層需求,真正讓這個人達到最大的滿足是上層的需求,而遊戲可以讓人達到最大的滿足感。這裡面的信仰是你真正相信它,你真的在這裡面找到一百萬美金的信仰,你是非常快樂的。

作為一家遊戲公司的老闆,過去幾年我一直忙於開發遊戲,反而沒有時間玩遊戲。去年我開始玩一些遊戲,我突然發現人生找到了一種樂趣。以前,我覺得很多大學同學不思進取,浪費了很多時間玩遊戲,我覺得這幫人墮落了。後來我想,不是的,他們在玩遊戲的那一刻,實現了,滿足了。

這裡面有一張圖,叫做黑客帝國,講的什麼故事?講人類生活在一個被飼養的空間里。當時我看這部電影的時候覺得挺好,這樣的生活多好,人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和刺激。不知道在座各位對這種生活是否滿意?但是我覺得人類社會正在往這個方向進化,包括最近的區塊鏈技術、虛擬貨幣。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遊戲都是給人以一種精神上極致的刺激、滿足,實現人生價值最佳的方式。它不亞於一個創業者敲鐘,也不亞於一個老百姓月底拿到工資的喜悅感,我覺得遊戲在精神上給人類提供了一個自我實現的方式。


不存在下一個中國

接下來我想講一下全球化的事情。在開始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必須談談中國市場。這是五個柱狀圖,它是一個第三方的統計,調研全世界每一個玩家的消費能力,以「人均付費價值」作為比較標準。這其中有美國、中國、韓國、英國、日本。你們猜猜,哪個是中國?

答案揭曉,第二個是中國,第一個是日本,最後一個是英國。

大家在這張圖裡是不是找不到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的感覺?感覺中國是個發達國家。我想跟大家說什麼呢?

中國市場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過去很大,未來會更大。在全世界的整個互聯網版圖裡面,消費能力會越來越強。

我們當年出海最早做巴西市場,當巴西市場做到第一名時,我們做到一百萬美金,那時候巴西的人均GDP是七千美金,中國大概是三千多美金。現在是2018年,中國人均GDP已經接近九千美金,巴西還是七千。

巴西第一名的遊戲算下來約1500萬人民幣,這是什麼概念?現在隨便去一個中國的應用商店,隨便找一款遊戲,可能都值1000萬人民幣。大家意識到中國市場有多大了嗎?

最近有很多國家號稱要成為下一個中國,尤其是印度。我們看兩個國家的人口確實很像,印度的人口也很多。

但我做海外市場接近十年,我覺得,可能不存在下一個中國。為什麼呢?

中國跟美國,我認為是兩個「操作系統級」的國家,有自己的語言,有自己的行業標準,有自己的搜索引擎,有自己的社交網路,有自己的電商平台。全世界這樣的國家,除了中國和美國,還有哪個?

我們就講印度吧,印度用的是英語,印度的那些中產階級,天然用美國的服務,天然跟美國連在一起,印度最優秀的人才全部在美國上班。就像我的家鄉合肥,說要成為下一個北京,你覺得可能嗎?合肥的人才也跑到北京去了。

全世界能夠把人才吸引來的地方,我覺得只有北上廣深和美國的一些城市。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辦法把人才留住,它一定不會成為下一個「操作系統級」的國家,它頂多是一個APP

我覺得以色列就是一個APP,它專註圍繞美國市場和中國市場做應用層面的創新。我們看很多國家,誤以為他們會成為下一個中國,事實上,他們的GDP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保持太高增長,而中國的人均GDP還會飛速增長。

之前我們很多人去印度遊學,晚上大家想找個地方吃吃飯,唱唱歌。但我們從學校到酒店就已經晚上11點了,哪裡還有時間去消費呢。我們在路上花了整整4個小時,且每天都是這樣。

我後來才明白,一個國家的基礎設施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有多麼重要,如果沒有好的基礎設施,人們要浪費大量時間在路上,他們沒有時間消費。

而中國創造了非常好的消費基礎,如微信支付等等。舉一個例子,當大家可以方便支付時,大家省下來的時間幹什麼?還是用來消費。過去這十年,中國的基礎設施,互聯網的基礎設施逐漸完善,這會創造一個非常繁榮的消費市場。

以前,中國的人均GDP是六千美金,人們又要買房買車,真正消費的只有一千美金。這很像現在的印度,他們的錢買完房、買完車可能就沒了。但中國未來的人均GDP可能是一萬美金,買房買車後的錢全部拿來消費,這是多大的市場?

我想未來世界級的企業只能誕生在中國和美國,因為它充分了背靠了中國和美國的市場。為什麼臉書、谷歌、微軟誕生在美國?為什麼華為、聯想、小米誕生在中國?因為它們背靠著一個強大的市場。

未來,中國企業如果沒有辦法立足於中國市場,無法立足本土優勢,嫁接本土的資源,無法在本土市場構建一個強大的規模,就無法成為一個全球化的公司。


世界是平的

我們沒有看到一家企業,它在美國市場是零,卻可以在其他市場做得很好,成為一個牛逼的企業,這不可能。這裡面有一個邏輯,我認為真正的全球化不存在本地化。

在2009年,當時全世界有很多社交網站,德國、巴西、丹麥、荷蘭、印度都有,就連越南也有。當時我們在思考一個問題,臉書是不是可以把全世界本地的社交網站全部幹掉?我們的判斷是干不掉。

我們覺得中國的很多互聯網企業靠本地化戰勝了臉書,那德國、巴西的公司也可以,所以當時我們壓注的是當地的公司,判斷它們可以對抗臉書。

後來有一次我去德國,跟德國當地的社交網站公司交流,那時候他們是第一名,臉書是第五名。當那個負責人說完一句話,我就覺得這場戰役他們一定打不過臉書。他說,他們公司有200人,有50人在做臉書這樣的系統。我聽完頓時心涼半截。

為什麼?因為臉書有2000人,他也有50人在做這樣的事情,剩下的1950人卻在做他們做不了的事情。為什麼臉書有2000人?因為他們有一個強大的市場,他們做的是北美市場,北美市場的規模足以讓他們支撐2000人。

互聯網這個行業要的是規模效應。想要規模夠大,你就要有更強大的投入,更強大的服務,從而來做更好的產品。後來那些當地公司全部被臉書幹掉,臉書的員工變成10000人,它可以投入更多的產品和技術,把每一個細節都打磨到完美。

全球化時代的到來,讓每一個本土企業都面臨全球化的挑戰。如果你不具備全球化的能力和規模,你就會被地球另一端的企業分分鐘幹掉。

大家可能會問,為什麼美國公司在中國市場做不起來?我覺得有很多原因,包括中國政策的原因,包括中國有一個巨大的本土市場,可以讓中國的企業有一個巨大的根據地,形成一定的規模跟美國公司抗衡。而其他的小國家,沒有一個巨大的本土市場,沒辦法跟美國市場抗衡。

有一句話叫「世界是平的」,還有些企業被叫做「國際化的推土機」。什麼意思?他們在推動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平。

這就說到另外一個問題,真正的全球化是一種價值輸出。20年前沒有可口可樂,沒有肯德基,中國也不知道這個東西,老美也不知道這個東西到底適不適合中國人,但是美國人就強勢輸出,把這個東西變成了當地的文化。

一個真正的全球化企業應該有自己的價值輸出能力,把自己真正認為對的東西推向全球。

這個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平,而且我們看到更多讓世界越來越平的公司出現,如谷歌、臉書,它們可以讓我們連接到全世界每個用戶身上。在這個層面,如果我們過多強調本地化,我們就逆潮流而動。

我經常舉一個例子,我們做中國市場的同學,不會單獨做廣東省,單獨做湖南省,海外市場更是如此。海外市場在未來的很長時間裡,它的整體規模會越來越小。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一個國家、一個國家地割裂運營,這個市場會越做越小。

所以我認為什麼呢?打一個比方吧,可能以後,整個日本市場,就是一個浙江省那麼大,整個東南亞市場,就是一個廣東省,整個印度市場,可能也就是一個福建省。

我們需要的是什麼能力?我們需要的是把這些市場統一成一個市場去運營的能力,像美國公司一樣,像矽谷的公司一樣,這樣的公司在未來全球化才有競爭力。

文字:方芳

校對:其奇

造就:劇院式的線下演講平台,發現創造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造就 的精彩文章:

心理變態者如何看待這個世界?

TAG:造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