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教:學佛以後,有這三種狀態,恭喜你,你已經有了成果!

佛教:學佛以後,有這三種狀態,恭喜你,你已經有了成果!

佛教:學佛以後,有這三種狀態,恭喜你,你已經有了成果!

從因果來看,首先必須播種,給予灌溉施肥之後,才會有成果出現。

說到因果,通常會提及到無明、行、識,其內含的意思便是播種,也由於已經播下種子,其結果就會牽涉到名色、六入、觸、受。其次,說到滋潤、培養之後,產生的是生,有了生,接續著便是老、死。總的來說,必須先播下種子、再加上助緣的滋潤,因素才得以圓滿,其後方能有果產生。

第一種狀態「無明」。

倘若缺少了種子,不管如何加以灌溉、滋潤,根本成就不了什麼;反過來說亦然,即便是播下種子,沒了其它條件的滋潤,什麼也產生不了。不妨想想播種,無論是花、麥等等種子的種類數不勝數,在佛教來說,業也是一樣,其種子的類別多如繁星,但談到墮到三有輪迴的因素時,前頭少不了的便是無明。

事實上,輪迴畢竟不是個好東西,所以必須在一個比較惡的情況產生。一般會說因為執著什麼、什麼,所以會產生煩惱,其實即使是佛陀,會說這是我的衣服等語,或者阿羅漢對境亦會擁有悅意或不悅感,也就是說,他們都有受(感受苦受、樂受、舍受),可是那種感受,卻不會帶來輪迴的因,可是當感受攪和上無明,就會帶來輪迴的業。

第二種狀態「行」。

談到種子,無明、行、識之中的行才是真正的種子,行代表的又是業,必須釐清的一點是,業跟煩惱經常混在一塊,然而業是業、煩惱是煩惱兩者並不相同,只不過當煩惱與業一起交互作用之下,其產物便是輪迴的因素。

有時候,自己可能沒什麼太大的感覺,但是身語意已經在晃動,這時候就會成為無記;有時候,自己看看書或看場電影,讓自己心裡覺得愉快或不舒服,這時候的動作就會比前者來得重一些;一旦真正遭遇到某些事,那時候的愉悅或憤怒就會更強烈,而在現實生活中的快樂與瞋恨,又會有強烈之分,因此,業也會越來越重。

前述的意思是,當貪或瞋生起時,與其五相應的業,會比較重。

第三種狀態「識」。

但是,是否快樂或憤怒的程度不同,其無明與執著的程度也有差異?答案是肯定的。當執為實有的程度越重,貪、瞋的力量就會越重,進而使得業的力量也越重。當這些業進到識田裡,播種便算是完成了,也就是無明、行、識。

阿羅漢也會有覺得高興或討厭的時候,可是他會把一切都視為幻化,因此不會種下較重的業,更不會進入輪迴,而且,事實上阿羅漢比我們聰明,其思考速度又比我們更勝百萬倍,思緒如此之多,絕非我們能比擬。

話說回來,雖然我們常說別想太多、不要分別,其寓意就在於不要執著、不要實有的執著,而非不動腦思考,要不然阿羅漢想得更多,可是卻不會製造麻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衫小紳士 的精彩文章:

佛教: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隨意失去貞節,就是不孝!
眾生的存在是因果相續,生死是無窮無盡的流轉過程!

TAG:青衫小紳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