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醫教你看面色、辨疾病!

中醫教你看面色、辨疾病!

仰望岐黃中醫 性命 心靈

關注並在公眾號首頁回復關鍵字:

回復「入群」:加入中醫養生微信群

回復「切脈」:比現場魔術更裝B,3分鐘教會你老中醫切脈

回復「自學」:找不到好中醫?岐黃原創15天中醫零基礎入門

回復「減肥」:10秒減肥操,效果好到爆!

回復「音樂」:聽中醫專屬五臟音樂就能調和養生、懶人必備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通過看面色判斷身體狀態。比如見到自己的朋友身體很棒,常常會形容其面色紅潤有光澤;看到某位朋友面色蒼白,常常會問他「是否身體欠佳」等等。

望面色是望診的重要內容之一,是中醫師診察病情的重要方法,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下面,我們就跟大家詳細的來講一講。

常色和病色

說起健康的面色,人們總會想到「白裡透紅」這個詞,可亞洲人都是黃皮膚,那健康的臉色到底是什麼樣的呢?要知道答案,首先我們要了解面色分為常色和病色這兩大類。

所謂常色是指健康人的皮膚色澤,特點為紅黃隱隱,明潤含蓄,這是精神充沛,氣血津液充足,臟腑功能正常的表現。

岐黃小廣告

千古養血名方:玉靈膏,蒸過100次後吃了不上火、不甜膩,補血益氣、安神改善睡眠、益脾胃,適合女性氣血虛、月經偏少、蹲下起來頭暈、睡不好煩躁,面色萎黃、嘴唇蒼白無血色、精力不濟、脾胃虛弱;玉靈膏補足正氣、陰血,可以使得面色紅潤、氣色好、精力充沛。

常色又有主色和客色之分。主色就是人與生俱來的基本面色,有些人偏黑一些,有些人偏白一些,一生中相對穩定基本不變。

客色就如同客人,作客一段時間就會離開,也就是說面色除了主色外,還會因氣候、情緒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比如夏天面色稍紅,冬天面色稍黑;開心時面色紅潤,恐懼時面色蒼白。

但不論面現何色,只要具備明潤含蓄的特點,都屬於正常的生理變化。病色是指人在疾病狀態下面部的異常色澤,其特點是晦暗枯槁。面部病色的顯露程度反映為光澤的有無,及受疾病輕重的影響。

由面部五色分辨病症性質

病色可分為青、赤、黃、白、黑五種,分別提示不同臟腑和不同性質的疾病,稱為五色主病。當然,五色主病的五色,不是大紅大黑的絕對色,而是以膚色為基色,相對偏向於青色、紅色、黃色、白色和黑色的相對色,是人體內臟腑經絡氣血在不同狀態下變化的外在表現。

面青

面部青色明顯,多認為與寒證、痛證、氣滯、血瘀和驚風有關。當患者面色發青,伴有畏寒肢冷等症時,這是感受寒邪,血行不暢,瘀色外露於面所致,此時當服用如乾薑、肉桂等藥物溫陽散寒,或選取腎俞、腰陽關、命門等穴艾灸;

岐黃小廣告

每一根氣海神針特製粗艾條,都要經過人工精心篩灰、去雜質工序。堅持灸氣海補養陽氣,適合腎虛陽虛,痰濕體質,濕氣重,常人堅持艾灸氣海、關元穴也可以強身健體保長壽!

當面色發青伴有情志不舒、兩脅脹痛時,多是由肝氣鬱滯、血行不暢所致,可服用柴胡疏肝丸等疏肝解郁藥物;

當患者面色青灰,伴有口唇青紫,心胸悶痛時,多因瘀血內阻,痹阻心脈而致,可服用丹參滴丸等活血化瘀葯並及時就醫;當小兒出現眉間、鼻柱、嘴唇周圍發青,同時伴高熱,多屬驚風或驚風先兆。

面赤

面部出現赤色,一般認為與熱證有關,不過這種熱有虛實之分。當出現滿面通紅,伴隨有高熱、口渴、大汗出等癥狀時,多為實熱證,可服用白虎湯,如在夏季還可多食西瓜以清熱生津;當兩顴潮紅,伴有手腳心熱,夜間睡眠時出汗,多為陰虛內熱,可服用百合、玉竹、石斛、等滋陰的藥物;

當一位久病重症患者,原本面色晦暗,突然兩顴泛紅像化過妝一樣,這是虛陽外浮的表現,屬於病情危重之象,此時需立即就醫。

面黃

亞洲人膚色普遍較歐美人士偏黃,但面色過黃,且不明潤多與脾虛有濕相關。若患者面色黃,臉色發枯,無光澤,這屬於「萎黃」,多為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可服用党參、白朮、當歸等健脾養血的藥物;若患者面色黃而形體虛胖,這屬於「黃胖」,多為脾氣虧虛,濕邪內停所致,可服用薏苡仁、茯苓等健脾利濕藥物,配合針灸足三里、豐隆等穴位;

岐黃小廣告

論調理脾胃、祛濕的效果,八珍粉當仁不讓。八珍粉這個方子時至今日已經有很多配伍、這個當年慈禧太后的養生用品發展至今、側重也各不相同。在這款八珍糕方子裡面,山藥、蓮子肉、白扁豆都是健脾補脾;茯苓和薏米是利水祛濕;芡實收澀養身,山楂消食健胃,麥芽舒肝健脾和胃。這樣一來,整個方子有陰有陽,有升有降,平和有偏,難怪有人說,八珍糕是千年養生第一糕。

如果出現「三黃」即目黃、身黃、小便黃,這是「黃疸」的表現,其中黃色鮮明如橘色稱為「陽黃」,多為濕熱內蘊的表現,可以服用茵陳、虎杖、金錢草等清熱利濕退黃葯;黃色晦暗如煙熏色稱為「陰黃」,多屬寒濕內困,可服用附子、乾薑、白朮等葯,以溫化寒濕退黃。

面白

面色發白多與身體虛弱,大失血或受嚴寒侵襲有關。若面色淡白無華,這屬於氣血虧虛,可服用党參、黃芪、龍眼肉、大棗等補益氣血的藥物;若面色蒼白,伴有身體劇烈疼痛,此為實寒證,可服用党參、乾薑、肉桂等以溫中散寒。

面黑

面色發黑,使人首先想到的是腎虛,因「腎主水」,水色上泛至面部,則顯色黑;其次與血瘀有關,血液運行受阻,長久聚在某處顯於面部則晦暗。此外還與寒凝有關,因為「血得溫則行,得寒則凝」,寒邪閉阻經脈,血行不暢,顯於面部同樣呈黑色。

總之,面色變化常常在身體狀態異常的早期表現出來,在日常生活中運用中醫望面色的基本方法,可以及時了解機體的健康狀態,同時也為防治疾病起到積極的作用。

「好看」是一種鼓勵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仰望岐黃 的精彩文章:

這水果被國際公認為強致癌物,我國卻還有6000萬人無法自拔!
被低估的中醫食療:在廚房裡就能把病吃好

TAG:仰望岐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