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項制度,讓中國站在世界之巔,同時讓中國在世界眾國腳下苟活

一項制度,讓中國站在世界之巔,同時讓中國在世界眾國腳下苟活

說到社會變革,通常有兩種驅力來推動,一種是內部的力量,當然內部的也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一種是外部的力量。

對於內部來講都是人民內部的矛盾,世人不會上綱上線自我抹殺,但要是哪種外部的力量改變了自己的國家,通常都會讓國人頓時凝聚成一股批判外人的力量,變得空前團結。中國社會的轉型時期是按照正常人類社會發展分為幾個階段的,比較重要的有奴隸社會轉為封建社會,封建社會再過度到資本主義社會或者社會主義等。

封建現在用來形容一些過於陳舊迂腐的思想,但在奴隸社會的時候,封建也曾是一種進步的思想,處在轉型期的朝代也變成了一股新的或舊的力量,關鍵看哪種社會適應了哪一種發展。

在周到秦的這段歷史體現了向封建社會過度的特點,這種轉變是人民內部的力量改變的,國人覺得這是種進步所以一點問題都沒有,反正誰來當皇帝都是漢人自己家的事。一開始封建就是各個邦國領主在自己家劃地而治還比較獨立,如春秋戰國時候很多諸侯自己家養門客,促生了士文化。那時的社會風氣很多方面比後來的朝代都開化很多。

到了強大的秦朝時封建變成了一種一人集權,統領天下不允許任何人挑戰皇權的局面,那時候還可以算為一種進步的力量,而演化了2000多年以後,過度壓制國人思想的封建制度已經跟不上世界的腳步,不再適用現在的世界。

清朝就是這個典型的例子,清朝的沒落是有這種最根本的原因的。清處在另一個社會轉型期,封建社會已經是阻礙社會發展的力量了,必須要改變,然而幾百年以來的固步自封讓清喪失了改變的力量,無論是外部還是內部,就外部力量來說,我們也早失去了如當年北方少數民族不斷注入新血液的競爭力,而內部更是一鍋粥。

清朝初期,雖然曾經有一片盛世的景象,但隨著乾隆時期乃至以後慢慢變成了「天朝上國」,中國就開始走上了下坡路。雖然在以前朝代的末期,都有興文字獄,禁錮思想等愚民政策,但表面上漢人也都還是以直言納諫作為一種士大夫精神來傳承的,就拿設立丞相或者宰相這件事兒來說,皇帝即便是權力最大,但是還是需要有個參謀來輔助國家的。

中國人重視科舉人才,目的也是為了培養這樣的國家棟樑。雖然也偶爾有取消宰相的事兒發生,但大多是分掉他們的權利。明清都不設宰相,清朝到了雍正時期,變了一種設置,有了軍機處,到乾隆時期,它成了一人掌管一切國家大權的機構。封建本身又是「裙帶」文化,所以這種落後可想而知。

明朝其實不鼓勵對外交往,但漢人還是知道互通有無的好處,甚至明朝還有萬國來朝,鄭和下西洋的事;到了清朝,還有順治康熙還曾一度重用湯若望的情況,到了乾隆時期則完全變成了一種排斥外來文化和力量的狀態,外國來進貢,看都不看一眼就扔進了國庫接灰,取消幾乎一切對外貿易。

自此再也沒有人能往外望一眼,而過度的打壓和控制國人的思想又成了清政府樂此不疲的事,軍隊廢弛,科學技術停滯,思想韁固,直到有一天外面的世界日新月異,最後被船堅炮利轟得成為一盤散沙。

100多年前那段難以忘卻屈辱,令每一個中國人至今汗顏,當人們終於意識到社會終將要改革的時候,似乎清朝已經趕不上趟兒了,大清被人罵的夠慘,因為這場歷史轉型不再是漢人和少數民族的那點事兒了,事關中華民族的尊嚴。清的覆滅是歷史的必然,在冥冥之中又何嘗不是一種偶然。團結是國家走向強大的基石,制度是國家走向強大的框架,人是國家走向強大的希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古文化 的精彩文章:

最應當感恩中國的國家,卻主動投入敵國懷抱,拿起刀槍踏進中國
一個骨子裡的侵略民族,四個兒子無一生還,親母痛哭:只恨生太少

TAG:歷史古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