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俗話說「是葯三分毒」,注意這7種藥物能引起關節痛

俗話說「是葯三分毒」,注意這7種藥物能引起關節痛

關注「溫建民教授工作室」關注健康

上了年紀,關節容易出現大大小小的問題,大多數都是由於生活方式、疾病等引起的疼痛,但是也有一些藥物能引起關節疼痛,今天就來跟大家分析一下。

在生活中,有很多疾病都是需要長期吃藥的,如果長期吃藥的「利」是大於「弊」的話,那就不能拒絕吃藥了。例如常見的高血壓、高血糖如果沒有控制好,容易導致出現各種併發症,從而威脅生命安全的。

可能引發關節痛的7種藥物

在臨床應用比較廣泛的藥物中,就有一些藥物會使用藥者出現關節腫脹、疼痛、發炎等癥狀。那麼,哪些藥物會誘發關節腫痛呢?常見的主要有以下7類:

1.

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

該類藥物是具有抗炎、抗病毒、抗休克以及免疫抑制作用的多功能藥物,在臨床上應用十分廣泛,比較常見的有可的松、地塞米松等。

當患者大劑量或長時間地應用此類藥物時,就會出現骨質疏鬆關節的無菌性壞死,從而引發關節痛,嚴重時還可誘發化膿性關節炎。此外,使用此類藥物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時,如果突然減量停葯,還會使病情出現「反跳」,使已經消失的關節腫痛重現加重

2.

抗生素類藥物

如青黴素、四環素、鏈黴素、紅霉素、氯黴素以及磺胺類藥物等。在經常使用這類藥物的患者中,有一部分人會出現關節腫痛或關節炎等不良反應,而且這種關節痛或關節炎大多是出現在患者的近端指關節,並呈遊走性、對稱性、多發性發作。

當患者因病情需要而反覆大劑量地在關節內注射抗生素時,還能引起滑膜炎,使關節持續疼痛,嚴重時還可出現關節滲液。

3.

利尿劑

如雙氫克尿塞、氫氯噻嗪、速尿(也叫呋塞米)、利尿酸(也叫依他尼酸)等。

如果長期大劑量地應用此類藥物,患者可出現低鈉性或低鉀性肌肉痙攣關節腫痛

4.

抗結核類藥物

如異煙肼、環絲氨酸、吡嗪醯胺等。這類藥物雖然是結核病治療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它們能影響患者體內尿酸的排泄速度,使患者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增高。

長期應用此類藥物時,就會因尿酸鹽在組織、關節中結晶、沉積而誘發痛風性關節炎,進而出現指關節、腕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的紅腫和疼痛。

5.

丙種球蛋白和胎盤球蛋白

有些患者在注射這兩種藥物後會出現過敏性的關節痛。

6.

疫苗

在疫苗中,破傷風抗毒素白喉抗毒素狂犬病血清、傷寒疫苗等屬於生物製劑,這類製劑進入人體後有時會引起過敏反,因此有些患者使用上述疫苗後會出現關節痛、肌肉痛、發熱等癥狀。

7.

其他藥物

有些患者服用安妥明、煙酸、保泰松、左旋多巴、乙醯水楊酸等藥物時,會出現關節腫脹、疼痛等不良反應。

以上的藥物都是傳統的老葯,但是現在新葯層出不窮,藥物的不良反應很多,藥物的說明書有的詳細,有的簡單,大多數人沒有太多詳細閱讀藥品說明書的習慣。近幾年門診看了很多病人,接觸到一些藥物引起的關節痛,就屬於新葯,比如阿司匹林、莫西沙星、辛伐他汀、維生素A、雌激素等。

藥物引發關節痛要注意3點

1. 這些藥物引起的關節痛一般預後都比較好,大多患者在停用或減量使用此類藥物後,其關節的腫痛癥狀都可自行消失,且無後遺症。

2. 雖然藥物引起的關節腫痛一般不會引起嚴重後果,但患者也不可掉以輕心。在應用上述藥物的過程中,用藥者尤其應該注意自己是否對該藥物過敏,而且要嚴格掌握用藥的方法和劑量,並應注意觀察自己的身體反應。

3. 一旦出現了關節腫痛的癥狀,需立即諮詢醫生,並應減量或停用所使用的藥物。

溫建民教授提示

診治關節疼痛的病人一定要詢問長期慢性使用藥物的情況,要做到這方面的考慮和鑒別診斷。診治某些現有檢查手段無法解釋的情況也要想到「藥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醫本草堂 的精彩文章:

蜂蜜泡水大材小用!老中醫教你怎麼泡,以後肯定不這麼喝了!
哮喘不發作你就當沒事?哮喘致死的4個原因,每一個都不該忽視!

TAG:大醫本草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