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孤獨的東京:我可以一個人生活

孤獨的東京:我可以一個人生活

孤獨的東京

東京許多電影院還沒有網路售票。售票員從玻璃窗口的圓洞里遞出一張座位表,指指這裡是銀幕,問你想坐前部、後部還是中部,想坐左側、右側還是中間。

我當然是選中部,不偏左也不偏右的中間座位,但日本人不。多數情況下影廳坐不滿,不過就算稍熱門的場次,先被人挑走的也是角落裡的位置,我喜歡的座位通常會被剩下。因為日本人來看電影,喜歡坐最後一排,靠牆邊,或是靠過道,起身入座,悄無聲息。孤獨的東京:我可以一個人生活

在東京,想讓自己的存在變得「悄無聲息」,是很容易的。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娛樂,一個人居住,自動售貨機、便利店、一人卡拉OK包廂、漫畫咖啡單人間、膠囊酒店、單身公寓……餐館喜歡用吧台式長桌,但是能隔著吧台和料理師傅聊天,那是高級餐廳或面向外國遊客的地方才有的事。

更普遍的是自動售券機,點餐付錢,不需一言半語。「一蘭拉麵」做得最徹底,面的軟硬、湯的濃淡,用鉛筆在表格上畫圈選擇;每個座位之間用隔板隔開,創造出天地之間只有你與拉麵相互凝望的絕對空間,哪怕桌板只有50厘米長,40厘米寬。

膠囊酒店的床鋪有多大空間呢?90厘米寬,200厘米長,110厘米高。這意味著你只能以匍匐的姿勢鑽進去,在裡面坐或躺,不能直起腰。膠囊酒店最初在1970年於大阪登場,設計師黑川紀章從宇宙飛船機艙中獲得靈感,用樹脂纖維板搭建起能隔音、保溫,有空調、換氣系統,電視、電源齊備的空間。

局促是沒錯,不過東京處處皆是如此。最近的膠囊酒店形態又進化成了更有設計感的空間,比如池袋的Book&Bed,更像個帶咖啡館的書店,讓你在雜誌、寫真集的簇擁下入眠;還有一家膠囊酒店「9Hours」,名字起得就很妙,給狹小的住宿空間加上了「9小時」的時間限定,洗澡、睡覺、梳妝三項基本需求被換算成1+7+1小時,精準計算後的高效率模塊。

不僅是商業空間,卧室客廳廚房全部集中於一室的「1K」布局在東京最為普遍,有一種家居布置的理念,倡導「特意選擇狹小的住宅」。付費租賃時裝的服務airCloset取得了商業成功,以月租訂閱的方式將穿過的衣服寄回,連衣櫥都不必擁有。

三成東京居民單身——這個比例並不比巴黎或斯德哥爾摩高,在世界大都市中屬於中游水平,但平均居住面積卻幾乎是最小的。在我也成為東京的一個臨時居民之後,適應了狹小和靜默,隨即愛上了這種都市空間。或者說正因為它狹小,所以對單身者友好;它無聲、匿名,所以是自由的。

陪一個來東京旅遊的朋友,見路上人人戴口罩,她很緊張:「是在流行什麼疾病?」我笑:「沒有,只是日本人特別喜歡戴口罩而已。」日本人很小心,時時注意不「打擾別人」,不給人添麻煩。戴口罩的理由可能是昨天打了一個噴嚏,有可能是到了花粉過敏的季節(花粉過敏的日本人特別多)。戴口罩多數時候不是為了抵禦外界的病菌,而是怕公眾場合里自己的噴嚏打擾到別人。但我懷疑,有些人戴口罩,只是想在公眾場合保持徹底的「匿名性」。

是否日本人里患社交恐懼症的人特別多?根據日本內閣府公布的數字,15至34歲閉門不出的年輕人達到54萬,估計在全年齡層超過百萬。我不敢下論斷,但比起中國人來,日本人確實更習慣與人保持一定距離。都市空間的個人化並非東京獨有,但日本人處世的距離感,加上現代都市的匿名性特徵,讓遁世隱居在日本變成了一項更為輕鬆的選擇。

是越來越多的單人間、一人份套餐、自助系統培養出了逃遁到個人小世界的習慣?還是對自由獨立的需要,讓具有流動性、匿名性的「單身空間」變多了?我認為當然是後者。「一個人」的狀態才是都市人的常態;單身者,才是未來城市居民的平均肖像。

移動頻率提高了,人們旅行、出差,在移動中工作,人際關係被濃縮到手機社交網路里,空間的、物理上的連接變得弱化。它與傳統的鄉土的人際關係——人人都認識你,知道你父母是誰,從哪來到哪去——完全相反。

濃密人際關係的減弱不一定是個消極的趨勢,它也可以是一種解放。「一人空間」的增多,讓人更容易走出家門,而不是相反。大部分人買衣服時不希望被店員的目光盯著,害怕被推薦試穿,再品評一番,所以自助超市般的快時尚店應運而生。一蘭拉麵推出有隔板的「味覺集中席」座位之後,女性客人的比例提高了。原本拉麵店的印象是店員綁著白頭巾吆喝著「歡迎光臨」,跟上班族和男學生肩挨肩擠著坐,讓女性望而卻步。

在東京覓食,我常想像自己化身《孤獨的美食家》里的井之頭五郎——在吃飯這件事情上,社交要素被徹底去除,一切遷就、寒暄都不需要。而重要的是這座城市,街道的氣味——畢竟大久保和中目黑的氣氛全然不同,想吃什麼的心情也會跟著改變。店面的外觀,菜單的陳列,店員動作迅捷利落或是慢悠悠,其他食客是上班族或是年輕主婦,觀察他們點了什麼——當然,沒有和他們聊天的必要。

獨自一人覓食的時候,陌生食客於我,只作為店的背景存在。《孤獨的美食家》片頭裡說,覓食是「現代社會平等賦予所有人的,不被任何人打擾的孤高的行為」。不被任何人打擾,是它成立的前提。說起來有些矛盾,學會和日本人一樣享受孤獨,才感覺到融入了東京這個城市。屏蔽掉外界目光,成為一個都市裡的「孤魂」,極其快活。

(高寧薦自《視野》)

責編:Ester

作者:李思園
     來源:《今日文摘》2018年第14期
 

作者寫於2019-03-1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圓周率會出現在很多與圓無關的公式中?
五分鐘了解古代有沒有年終獎,古代人的年終獎到底有多少?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