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何理解《圓覺經》中所說的「垢盡對除」的「對」字?

如何理解《圓覺經》中所說的「垢盡對除」的「對」字?

如何理解《圓覺經》中所說的「垢盡對除」的「對」字?

圖文:皆仁法師

有人問起:「《圓覺經》『對離幻垢,說名菩薩。垢盡對除,即無對垢及說名者』中『對』是什麼意思?」

我們先來看這一段經文完整的部分。

《圓覺經》中說:「善男子!譬如清凈摩尼寶珠,映於五色隨方各現,諸愚痴者見彼摩尼實有五色。善男子!圓覺凈性現於身心隨類各應,彼愚痴者說凈圓覺實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復如是;由此不能遠於幻化。是故我說身心幻垢,對離幻垢說名菩薩;垢盡對除,即無對垢及說名者。」

那麼這段經文是什麼意思呢?應該如何理解呢?

其實,這一段經文是彰顯絕待真心的,用以顯示圓照清凈覺相的體。

經文中,用摩尼寶珠來比喻圓照凈心,用寶珠隨現五色的特性來比喻五蘊身心。

然後進一步觀察,這妙圓無礙的覺心,本來並沒有五蘊,只是因為無明之業幻化而顯現,都是從妙明真心中顯現出來的。就像那摩尼寶珠根據映照的各種顏色而隨機映現各種顏色一樣。但是眾生不能明了自己的真心,所以錯認五蘊的幻相為實,就像愚痴的人手執摩尼寶珠,見珠子映現出來各種顏色就以為珠子本來就有各種顏色。

眾生錯認五蘊為「我」,障蔽了妙明真心之體,所以稱之為幻垢。也就是因為錯認五蘊的幻身為實而以此障蔽了妙明真心,就像摩尼寶珠的光芒被塵垢所遮蔽一樣。

當菩薩以觀的智慧照破五蘊皆空之後,明了妙明真心,這時才堪稱為菩薩。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還有二元對立的相對之心在的話,那還是無明尚在,真體並未顯現。只有對待一忘,能所雙絕的時候,才能彰顯絕待的真心啊。

最後,借宏智禪師的一首偈子作為結尾:「絕待而靈,無得而名。就位難辨,借功證成。合伴應時節,隨事放光明。神歌社舞閑心適,塊雨條風樂太平。」

大家能夠體會到嗎?

微信公眾號:念念隨筆

id:nnsuibi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念念觀自在 的精彩文章:

學佛者是否應該見義勇為?看看佛陀是怎麼為我們做示範的?
已無力吐槽日本人的腦洞,高台寺推出機器人觀音,你怎麼看?

TAG:念念觀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