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華:為人民做學問 為時代獻精品
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時的重要講話中強調,新時代呼喚著傑出的文學家、藝術家、理論家,文藝創作、學術創新擁有無比廣闊的空間,要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是做好新形勢下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根本遵循。廣大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緊跟時代潮流,堅持為人民做學問,為時代獻精品,以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作出新的貢獻。
第一,記錄新時代、投身新時代,與時代同步、與時代同行。
當今世界形勢複雜多變,各種政治思潮激蕩,國際合作和全球治理面臨嚴峻挑戰。在世界經濟復甦緩慢和國際難民潮等壓力下,傳統國際格局破裂重組,西方政治世界出現裂痕。一些西方國家為轉移矛盾,極力尋找外部敵人,以圖彌合國內矛盾,拉近國際盟友。近期有國際媒體稱,西式民主已死,西方政治失去方向,陷入失序和混亂之中。在西方政治分裂與衰落的背景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社會大局保持穩定,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西方之亂」與「中國之治」的對比很好地詮釋了世界正處於一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時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中居於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黨中央一直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古往今來,世界上任何一個大國復興,既是經濟總量、軍事外交、科技力量等硬實力的提高,也必然伴隨著思想文化、價值觀念等軟實力的提升。在世界的東方,中國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穩步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超越了西方大國「零和競爭」和唯我獨尊的邏輯思維定式,獲得了國際上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的響應。中國成就、中國之道猶如耀眼明星愈發矚目,吸引著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目光。
今年我們將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70年砥礪奮進,中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無論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這都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鬥史詩。欣逢盛世,新時代的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理應用筆尖去記錄新時代、擁抱新時代、謳歌新時代、奉獻新時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義不容辭,熱烈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全面總結70年來黨和人民的奮鬥實踐,深刻解讀新中國70年歷史性變革中所蘊藏的內在邏輯,講清楚歷史性成就背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優勢,更好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為黨和人民繼續前進提供強大精神激勵。
第二,堅守中國立場、拓寬世界視野,多出自主性、獨創性、集成性和原創性的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切有價值、有意義的文藝創作和學術研究,都應該反映現實、觀照現實,都應該有利於解決現實問題、回答現實課題。希望大家立足中國現實,植根中國大地,把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和當代中國人精彩生活表現好展示好,把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闡釋好」。新時代為我們對外講述中國思想、中國道路、中國方案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和國際條件。但我們也必須認識到,中國文化「走出去」面臨著巨大挑戰:首先是需要衝破幾百年來形成的西方話語霸權和重圍,其次是遭遇當下愈發焦慮恐慌的西方世界的抵制和詆毀,最後是中國發展需要真正做到「內外兼修」,在精神文化和戰略思維等方面不斷提升。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家間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制度、價值觀和以此為基礎的綜合國力較量。在各種衡量標準中,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水平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發展程度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因此,充分認識和精心謀劃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推動其更好地「走出去」,已是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任務。新時代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積極回應時代要求,以提升原創能力為出發點,不做西方理論的「搬運工」。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要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守正出新,提出具有自主性、獨創性的理論觀點。
第三,為人民做學問,奉獻時代精品和傳世佳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首先要搞清楚為誰創作、為誰立言這一根本問題。人民是創作的源頭活水,實踐是理論研究的豐厚土壤和不竭源泉。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多到實地調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狀況、把握群眾思想脈搏,著眼群眾需要解疑釋惑、闡明道理,把學問寫進群眾心坎里,把論文寫在廣闊的中國大地上。
我們要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長期以來,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深入研究和回答我國發展和我們黨執政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出一大批重要學術成果,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了重大貢獻。但與黨和人民的期望相比,與中國的綜合國力相比,哲學社會科學事業還存在不小的差距。現在我國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論文大國,包括高校教師在內的哲學社會科學從業者人數眾多,但多少年來,與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進程相比,哲學社會科學創新不足。如同文化文藝領域一樣,存在有高原、缺高峰,有數量、缺質量,有專家、缺大師的現象。
現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不斷健全,研究隊伍不斷壯大,研究水平和創新能力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取得豐碩成果。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其中存在的「不明、不高、不強、不足、不夠、不全、不良、不實」等「八大不足」,如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戰略還不十分明確,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水平總體不高,學術原創能力還不強等,還存在有數量缺質量、有專家缺大師的「兩大缺憾」。總體來講,文化文藝和哲學社會科學領域服務黨和國家、服務社會的作用需要進一步發揮。我們的研究人數、論文數量、政府投入等在世界上排在前列,但目前在學術命題、學術思想、學術觀點、學術標準、學術話語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還不太相稱。不僅如此,一些方面還沾染了「大幹快上」等浮躁風氣,說大話、講空話等現象多有出現,更阻礙了社科整體水平的提升。另外,作為哲學社會科學領域最近幾年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和載體,智庫建設正在中國形成熱潮。這輪「智庫熱」在總體上增強了社科領域的思想深度以及社科學者建言獻策的廣度,但與國家和社會的要求和期待仍有差距,問題不少。如「智庫熱」背後出現了有用成果短缺,「庫」多「智」少的現象。一些地方的智庫建設,往往熱衷於搭檯子、掛牌子、拉場子、鋪攤子、請名人,忽視了智庫自身建設和內功修鍊。一些智庫研究脫離實際、坐而論道,「好看但不中用」。有的智庫專家單純追求所謂社會影響力和媒體影響力,忽視為民立言、為政府獻策之根本。
上述種種現象阻礙了哲學社會科學與時代同發展。如果不認真對待,結果會是理論探索落後於實踐創新,科研創新落後於政治和政策,學術研究落後於鮮活的生活。要改變這一狀況,需要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加倍努力,不斷在解決影響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上取得明顯進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重申,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為此,哲學社會科學建設尤其應強調質量為先,哲學社會科學領域也應勇於「自我革命」,在資源配置、學科設立和知識生產領域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關停並轉」等方式,補短板、調結構繼而提質增效,以此提高中國學術的原創力和影響力。
要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樹立高遠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國情懷,努力做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有貢獻的藝術家和學問家;要堅守高尚職業道德,多下苦功、多練真功,做到勤業精業。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諄諄相告。新時代的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一定要勤奮耕耘、紮實勞作,為人民做學問,為國家獻智慧,以質量為先,奉獻時代精品和傳世佳作,絕不辜負黨和國家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殷切期望。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情報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陳宣宇 排版編輯:陳宣宇
※《中國社會科學》2018年發文機構榜單公布
※《國際問題研究》2019年第1期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