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魯友明委員:別讓「小試劑」誤了科研大事

魯友明委員:別讓「小試劑」誤了科研大事

四四方方的紙盒並不大,裡面整齊地碼放著一根根裝著液體的小細管,它們是生命醫學研究中常用到的生物試劑。別看體積小,少了它們,很多實驗都無法開展。

然而,令全國政協委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副院長魯友明感到困擾的是,在實際科研中,研究所需的生物試劑不是隨時想用就有得用。

「目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用試劑超過90%依賴進口,存在採購時間長、質量難保證、價格昂貴等問題。」魯友明對科技日報記者說道。

國外的試劑公司鮮有在中國開展直銷業務,大多是設立分公司或者一級代理等。魯友明介紹,高校院所採購進口科研用試劑,主要通過遍布全國近500家不同大小的試劑代理公司,採購時間周期過長,一般超過30天。

「實驗等不起啊,我們一般需要在6天內使用相關試劑進行檢測,試劑沒有到,下一步的工作就無法開展,等待的過程很心焦。」魯友明說道。

出於生物安全的考慮,國家對生物材料進出口有一套複雜的流程和標準。在魯友明看來,科研用生物試劑主要用於開展相關實驗,不同於用於人體的生物製劑,希望海關等部門能開通專門的綠色通道,縮短其通關時間。

不僅是等待的時間長,代理公司提供的科研試劑的質量也參差不齊。生物試劑通常需要低溫保存,由於缺乏相應的儲藏和冷鏈運輸能力,一些代理公司提供的試劑往往在運輸過程中就被損壞。

多了中間環節,進口試劑的價格也貴了不少。魯友明介紹,由於代理公司的介入,一般進口試劑價格比國外生產廠商出口價格平均上漲至少一倍以上,比如在美國售價280美元的抗體,在國內購買至少需要5000元人民幣。

對此,魯友明建議,允許高等院校直接進口科研用試劑,給予免稅等優惠政策,減少採購進口試劑的中間環節,既能保證試劑質量,同時還能節省科研經費。

高校院所科研用試劑超過90%依賴進口,國產科研試劑差在哪?在魯友明看來,從研發實力和質量控制角度而言,國內試劑生產企業和國際上知名的老牌葯企相比,還有著相當的距離。同時,生物學實驗講求可重複性,用國際上知名品牌的科研試劑做出的實驗結果,更容易被接受和認同。

「國產科研試劑想要在市場上有更多的話語權,還需要大家靜下心來認真對待,做好相關的基礎研究。急功近利的氛圍里,很難有真正的突破。」魯友明強調。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軍事醫學研究院唐麗/賀福初團隊揭示肝損傷再生與修復新機制
中國科學家發現:對乙肝病毒攜帶者血液活檢可發現早期肝癌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