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有遠見的父母,都不會逼孩子做這些事

有遠見的父母,都不會逼孩子做這些事

文:vipJr

孩子是家庭的一份子,他們也會有自己的真實需求,這需求中重要一部分就是希望父母能看到自己,能尊重自己的意願。

最近看到的一則新聞令人印象深刻,一位父親為了鍛煉女兒獨立,讓年僅10歲的女兒一人買票乘火車去外婆家。這突如其來的考驗,讓之前沒有獨行經驗的女孩,急得在火車站大哭,好在被民警及時發現,聯繫了女孩的父親,並且對其進行了批評教育。

網友的評論里,大家普遍認為父親的心太大,甚至指責這樣的父親是「人販子」的同類。

這位父親的出發點是好的,他並非想「陷害」女兒,而是為了女兒好,希望她有獨行的勇氣,只是用錯了方法。

出於「為孩子好」的角度,很多父母都會在不自覺中做出一些「傻氣」的行為,在不經意間展現了實力「坑娃」的絕技。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

逼孩子分享

大部分孩子都會有「自我中心」階段,認為自己擁有的東西就是自己的,東西被別人拿去,會有一種無助感,而且也根本不能真正理解分享的意義。

而父母常常礙於情面,一旦發現別的孩子喜歡自家孩子的玩具或者食物,即使孩子不願意,可能也會強迫孩子去分享。甚至可能會因為孩子拒絕,而給他貼上「自私」「小氣」的標籤,但這其實極不利於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容易讓孩子喪失自主性,甚至會破壞孩子的界限感。

而缺乏界限感的孩子,長大後處理人際關係會有更多的障礙和困擾,父母要求孩子大方,不僅沒有幫助孩子更好融入社交環境,反而是害了他。

逼著孩子「懂事」

我一個親戚,信奉「飢餓」教育法,對於孩子要買的東西,索要十回,才滿足一回。

後來,他的孩子變得「懂事」了,在超市看到琳琅滿目的玩具,不再鬧著要買,看到各種各樣的零食,也不說要吃了。

可在幼兒園,這孩子卻是一個「問題孩子」,今天搶小朋友的玩具,明天搶小朋友的零食。

如果家長過於主觀,對孩子需求的刻意壓制甚至忽視,會讓孩子產生懷疑:是不是因為爸爸媽媽不愛他才會這麼做。

臨床心理學家Dr.Jonice Webb曾經提出過一個概念叫做「童年期情感忽視(Childhood Emotion Neglect,CEN)」。概括來說就是,父母在子女童年時期沒給到足夠的情感回應,將會給孩子造成低自尊與自卑、沒有歸屬感、沒有安全感、甚至抑鬱等心理創傷,並嚴重影響到他們今後的個人成長與人際交往。

孩子童年的需求不被滿足,以後彌補再多也無濟於事。孩子將會變成一個內心有「洞」的人。

逼迫孩子勇敢

十歲那一年,我被一隻老鼠嚇得半死,爸爸說我膽子太小,這樣不好,為了「鍛煉」我的膽量,讓我一個人睡在主屋之外的側屋。

晚上熄燈一會後,就有窸窸窣窣的聲音。開燈後,地上的三四隻老鼠來回穿梭,我嚇得睡意全無。

與老鼠共住的日子,我的膽量沒有增長,神經卻衰弱了,後來喝了好長時間的中藥。

現在的我,不僅害怕老鼠,還對窸窸窣窣的聲音有恐懼。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心理定勢效應「,說的是當我們對某個事物有了固定的害怕印象時,就會在感覺和思維中不斷地強化這個最初的認知。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是最值得信任的人。如果父母在沒為他做好心理建設和準備的時候,就把他推向未知的恐懼中,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打擊,是人為在給孩子製造一個大深淵,讓孩子變得更無助。

逼迫孩子表演

《少年說2》節目中,一個小女孩吐槽每逢家裡來客人,爸爸都逼著自己給客人表演才藝。

聽到這話,旁邊的主持人也非常能感同身受,因為這也是他的「童年陰影」。

對於一些外向型的孩子來說,在大家面前表演也許是能夠幫助他們自信的提升。而內向型的孩子如果被強迫表演,很容易造成這些孩子的心理負擔,讓他們失去對家長的信任和依賴。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內心深處的渴望就是獲得父母的認可和尊重。當父母要求孩子去做某件事的時候,如果不顧及他的意願和感受,也不事先徵求孩子的意見,那尊重就根本無從談起。

孩子有自己的成長規律,父母的逼迫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更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養出一個內心孤獨的孩子

著名心理學家卡爾·榮格說:「孤獨並不是來自身邊無人,感到孤獨的真正原因是因為一個人無法與他人交流對其最要緊的感受。」

父母逼迫孩子,就是在自己和孩子之間,挖下了一道溝,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溝會變得越來越寬,越來越深。父母的所作所為會把自己變成獨裁者的身份,而不是一個溫暖的可以信賴的親人。

養出一個「虛偽」的孩子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的「真自我」、「假自我」理論認為, 「假自我」是對真實的自己有所掩飾,不願意接受不符合自我想像的我。

在父母逼迫下,孩子戴著面具,變成一個「假自我」的個體,不再說真話,明明很害怕,卻努力佯裝淡定的模樣,以為只有這樣父母才會滿意,得到父母的愛。

養出一個叛逆的孩子

孩子的叛逆,並非天生就有,而是家長不適當的教養方式造成的。

孩子內心的恐懼不被父母看見和接納,會認為父母是不愛自己的。於是,內心就會被激起逆反情緒,被迫塑造出一個處處與父母陣風響度的「自我」以保護自己。

如果毫無準備,亦無依據的逼迫孩子,我們就是在給親子關係做減法。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父母該如何做才能避免掉入「逼迫」孩子的坑呢?

首先,請允許孩子的不完美

世上無完人,何況是一個孩子,父母需要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比如,膽小、怕生等等。請理解他們,給他們一些時間,讓他們去慢慢成長。父母足夠的愛,才是孩子成長最好的捷徑,也是他們行走天涯的勇氣。

做孩子成長路上的陪伴者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托馬斯·戈登博士在書中有一段話:「懂得接納的父母,願意讓孩子編寫自己的人生『程序』;不懂得接納的父母,會感覺有必要為孩子編寫他的人生。」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孩子不需要一個時時推著他們快步前進的父母,而是需要一個能在關鍵時刻伸手拉一把他們的父母。我們不妨先放慢自己的腳步,靜下心來觀察,來聆聽,來陪伴,當我們更懂孩子時,我們就掌握了幫助他健康快樂成長的秘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校家長 的精彩文章:

孩子做事沒目標和動力?建議父母這樣做
媽媽嫌孩子太鬧獨自下車,大多數家長都誤解了「虎式教育」!

TAG:名校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