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百年前的一塊大洋,到底有多值錢?能買多少東西?看完你就知道!

百年前的一塊大洋,到底有多值錢?能買多少東西?看完你就知道!

民國時期的流通貨幣是銀元,俗稱大洋。那一塊大洋換算成現在的購買力,值多少錢呢?能買多少東西呢?民國時期的物價水平和現如今是不同的,但是貨物的價值相對來說是恆定的,所以我們可以對比當時的日常生活用品,估算出一塊大洋值多少錢。

當然,這只是一個大概的估計,因為每個時期的物價在不同地點都會發生變化,至於誤差,各位就當只是了解一下就好了,不必太過與較真。

民國時期的上海是全國的經濟中心,那我們就以上海的物價來進行對照參考。1920年到1925年這段時期,上海的大米價格是一市石9.5銀元,一斤大約是5分錢,一個大洋可以買18斤大米,大概摺合人民幣35-40元左右。之後十年里,價格開始上漲,一斤需要6分錢,一塊大洋只能買16斤大米了,大洋的購買力開始出現下降的趨勢了。而這個事情內,一塊大洋大概摺合人民幣30-35元左右。

但這裡比例折算是按當時上海地區的物價來計算的,不同地區也有較大的差異。比如20世紀30年代,一塊大洋可以在北平吃一頓非常豪華的涮羊肉火鍋了,而到了上海,一塊大洋只能吃一頓比較普通的西餐。而當時的報紙,一個大洋就可以滿足一個月的訂閱量,魯迅先生的《吶喊》,當時的售價是7角。如果你還有興趣去看電影的話,在上海你可以憑藉一塊大洋,買到10張電影票。

民國初期,魯迅還在北師做教授的時候,他的月薪是300塊大洋,換算成現在也就是一萬塊左右,相比普通人來講,已經算是非常高的待遇了。那個時候普通工人的工資一個月也就5個大洋,幹得好的有10個大洋,就連當年蔡鍔去雲南做總督的時候,工資也只有65塊大洋。因此不同階層的待遇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不過隨著國民政府的腐敗,物價開始上漲,大洋開始貶值,著名的四大家族開始囤貨不售,擾亂市場經濟,引起了社會的動蕩。這個時候的大洋過段時期就會出現貶值,1935年,國民政府迫不得已發布了法幣,但仍然沒有解決大洋貶值的問題,而民國後期的大洋摺合人民幣連10元都不到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民國初期的農村地區,一塊大洋可以讓一家人生活一個月,到了民國後期,一個普通人的工資雖然有二十塊大洋,看似大洋多了一倍,但實際購買力下降了一半,半個月不到這筆錢就會被消費乾淨。

總之,民國每個時期大洋的價值都不同,初期比較值錢,中期還行,後期就完全不行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屋裡給給 的精彩文章:

國產火炮出口訂單被搶,此國武器明明很一般,為何屢獲他國青睞?

TAG:屋裡給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