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飽諳世事慵開眼,會盡人情只點頭,啥意思?做人的藝術
俗語:飽諳世事慵開眼,會盡人情只點頭,啥意思?做人的藝術
明代沈自徵所寫的《鞭歌妓》這一雜劇中有這樣一段台詞:飽諳世事慵開眼,會盡人情只點頭。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飽經風霜嘗盡人間酸甜苦辣的人,不管事態如何反覆變化,都懶得再睜開眼睛去過問其中的是非,盡量多點頭就可以了。
戰國著名的思想家莊子曾經提出過一個境界,就是呆若木雞之境。這個詞在莊子口中和現在絕不是一個意思,莊子有雲「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異。」他的意思是說,別看這隻雞像只木雞一樣呆傻不會攻擊,但他本身的精神德行已經完備,別的雞根本不敢應戰。
這句話和標題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我點頭並不是因為我只會點頭,而是我已經飽經了風霜,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不在意了而已,要是覺得這樣就可以隨便欺辱我,那就大錯特錯了。
而現在這句話一般用於形容老人精於世故,擅長逆來順受,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很多人聽到明哲保身這四個字,總會感到非常不屑,比如明朝時朝廷有「泥塑三閣老,紙糊六尚書」的俗話,就是諷刺那些看權臣臉色行事,沒有自己主見,只知道明哲保身的官員,覺得這種人為保命趨炎附會,不值一提。
但事實上,正如古書有雲,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明哲保身不等於自輕自賤,真正會做人的人,是那些利用人情世故保全自己,實現自己抱負的人。
戰國時期秦國有一個非常厲害的將軍名叫王翦,他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這個人在攻打楚國的時候,向秦始皇提出了很多過分的要求,比如要去楚國打仗,就必須給他更多的土地和財物,以惠及他的子孫。
秦始皇答應了他的要求,他才出征。而路上,王翦又連續五次派人向秦始皇請求財物土地,很多人知道了,都開始看不起王翦,認為他趁機勒索王室,不是君子作為。
面對這些指責,王翦始終淡然處之,因為他知道,秦始皇生性多疑,此時秦國軍隊都在自己手中,只有向秦王多多要求金銀財物,才能表現出自己除了金錢外別無他求,消除秦王認為他擁兵自重的嫌疑。王翦正是看穿了秦王的心思,才會不再在意世間的流言蜚語,用自污的方式保全自己。這可以說是明哲保身的最高境界了。
現代社會,人們逐漸拋棄了中庸的思想,主張張揚個性,解放思想。這樣做肯定是有利於一個人發揮自己最大的價值,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一個人過分展現自我,不懂得明哲保身,暫時屈服,是很難勝利到最後一刻的。
※常說:蓋房莫蓋背水路,關於下句卻有分歧,老祖宗說的在理嗎?
※俗語: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來自老祖宗的智慧,學習了
TAG:鼓瑟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