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波戰爭中,為何說波蘭唯一正確的選擇,只能是遲滯作戰
波蘭的領土就在歐洲國家中來說已經算得上一個大國了,人口也擁有三千多萬,雖然其中非波蘭本族的有將近一千萬,但如果能夠妥善動員,仍然是不可忽視的力量,然而,一個領土龐大,工業較發達,人口比較多的國家,在德國軍隊的攻勢之下,幾乎沒有一戰之力,諸多的部隊紛紛被圍剿,首都華沙不攻自破。客觀事實上,波蘭的確不如德國那麼強大,但這不是波蘭失敗的如此快的理由,如果上位者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戰爭持續的時間是可以拉長的,從而就可能出現新的轉機。
對於波蘭而言,唯一的正確選擇只能是選擇遲滯作戰,而不是波蘭政府選擇的「寸土必爭」,德國發動對波蘭的戰爭最大的威脅並不是來源於波蘭本身,無論波蘭如何的抵抗,終究還是得輸的,德國最大的威脅是時間,而對於波蘭而言最關鍵的就是要保留足夠數量的軍隊,而不是防禦多少的領土。「存地失人,人地皆失。」這是亘古不變的道理,然而,波蘭選擇的卻是將主要力量部署在最邊境地區,在德國交通線良好的,也就是德國可以快速集結的地區部署了太多的軍隊,這使得他們在面對第一波德國軍隊突擊的時候就損失慘重,從而失去了後面的抵抗的能力。
當然,事實的殘酷性就在於波蘭一旦選擇了遲滯作戰,而不是硬拼這樣看似勇敢的方式,他們的政府就不得不背負著未戰先怯,不戰而逃的名聲。
就遲滯作戰而言,波蘭的主要目光必須聚焦在即可斯洛伐克地區和動普魯士地區,確保這兩個地區的德國軍隊是無法衝擊過來的,也就是說,波蘭必須在南北修建防禦工事,抵擋來自於德國的進攻,避免自己的部隊被合圍。這是具有可行性的,就北方地區而言,布布爾河和納雷夫河以及曾經蘇聯修築的古老防禦工事都可以在北部地區形成強大的防禦體系,而南部地區由於是山地,只需要將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山口死死地卡住,就足以無憂。這兩項計劃作重要的就在於所需要的軍隊不多,如此的配置將縮減兩軍在數量上的差距。
這樣,選擇遲滯作戰的人力和空間都出來了。由於南北兩翼都可以使用遠低於德國的兵力完成相應作戰計劃,那麼主要的力量就都可以集中在波蘭的西部,在確保離開邊境線的同時又可以得知德國軍隊主力運動的地方,開始不斷的修築多條防禦戰線,隨著德國軍隊深入波蘭的內部,換來的就是他們軍隊調動的疲乏,鐵路網和公路網的不暢通都將為波蘭的遲滯作戰提供良好的條件。
所看到的是,西方國家根本不會就波蘭問題視而不見,波蘭每一分鐘的強硬抵抗,德國方面都不得不頂著西面越來越重的壓力,而一旦西方國家額軍隊主力集結完畢,開始對德國發起大規模的攻勢,居于波蘭境內的德國軍隊必然會由進攻轉為就地防守,然而部分的軍隊會派往本國西部。遲滯作戰雖然會讓波蘭失去重要的工業區,但是即便擁有這些工業區,波蘭自己也無力完成對德國的勝利,遲滯作戰將為波蘭自己保留下大量的軍隊,這才是最重要的。
※德軍前進路上的阻礙,布列斯特要塞攻防戰,德軍傷亡慘重
※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是如何從《中立法案》轉到《租借法案》的
TAG:旁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