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提高待遇加強培訓 穩定和壯大技能人才隊伍

提高待遇加強培訓 穩定和壯大技能人才隊伍

中國航空報訊:一邊是缺口巨大,一邊是流失嚴重,多年來,我國技能人才隊伍的這種尷尬局面沒有什麼改善,年輕人越來越不願意從事技能工作。談朋友、買房子、生孩子,是現在「90後」技術工人三大辭職熱詞。企業技術工人短缺的現象,是來自產業一線的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的共同關注。航空界4位來自企業生產一線的全國人大代表——航空工業凌峰軍品分廠加工中心班長劉忠、中航鋰電生產調度邢京龍、航空工業陝飛部件廠鉚裝鉗工趙平、中國航發黎明數控操作工栗生銳對此深有感觸。他們建議國家出台高技能人才長效激勵政策,儘快落實《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和《關於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促進高等教育均衡化,加強高等職業教育,切實改善和提高技術工人的待遇,真正提高技術工人的政治、經濟、社會待遇和職業素質,為技能人才儲備後備力量。

完善教育體系,解決技能人才的結構性短缺

企業技術工人短缺,尤其是高級技能人才的短缺,成為我國高端製造業發展繞不開的一個坎。我國裝備製造業處於轉型升級關鍵期,急需各類技術技能人才。但現狀是,職業院校招生難、企業招工難、技能人才短缺,對中國裝備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帶來較大影響。

在栗生銳看來,國家雖然早在2006年就已經開始實施稱為「高職211工程」的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但截至目前其影響力、實際發揮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引領帶動作用、就業前景、待遇等,相比於普通高等教育的「985、211」高校要差很多,面臨著淪為二流、三流大學的困境。因此建議:按市場需求由教育部嚴格控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人數,迫使生源向高等職業教育轉化。引導普通高校,特別是部分影響力較大的「985、211」高校採取定向職業培養的方式向社會輸送技術應用型人才,試點建設具有影響力的既培養學術型人才又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綜合型高校,補足技術應用型人才短缺,並開設技術技能複合專業課程設定,培養適應國家發展需要的緊缺高端技術技能複合型人才,促進高等教育均衡發展。

隨著信息化發展和智能製造的推進,現在的產業工人與原來的產業工人的素質要求已經大相徑庭,原來是會看圖紙就能加工出零件,現在則不然,例如,高檔數控機床、智能裝備、數字化生產線等先進應用技術技能均已達到本科,甚至研究生的技術層級,技術工人,尤其是高級技能人才,還要具備工藝、材料、商業、管理等多重能力。劉忠說:「現在已經突破了傳統技術工人的概念,是全方位、全面了解技術和市場,應該說工人工作的範圍已經發生了改變。」栗生銳建議優秀高職設立本科、研究生學位學歷教育。

優秀技能人才的養成,不是靠學校教育就能一蹴而就的,是一個長期學習和實踐的過程。邢京龍建議加強企校合作,完善培訓學習體系,把更多的一線工人納入技能工人培訓體系中去,從事業發展和個人價值實現上,為產業工人提供成長的途徑和平台。

趙平

趙平認為,總理在政府報告中指出,要從失業保險基金中拿出1000億元用於1500萬人次職工技能培訓,高職院校擴招100萬人,這是從源頭解決企業招人、招人才難的問題。加快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銜接,改善技能人才、技術人才的成長渠道的力度很大。他建議國家應該對西部欠發達地區的技術技能人才給予更多的關注和資金政策支持。

中央地方多發力,切切實實提高技能人員待遇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由高速發展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在高端裝備、智能製造、現代服務業等領域高技能人才短缺問題凸顯,已不能適應我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求。

人才短缺的問題,與技術工人待遇偏低有很大關係。很多年輕人寧願去送外賣,也不願意當工人。根據美團發布的數據,美團在線騎手270萬人,其中三分之一騎手前一份職業是產業工人。這是一個令人惋惜的現狀。

「大部分企業一線工人工作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白天、黑夜兩班倒,甚至工作環境屬於高危高壓作業,付出和報酬不成正比,辭職現象頻繁。」邢京龍說,「產業工人人才缺口本來就大,隊伍還不穩定,這對我國製造業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不僅普通技術工人的待遇偏低,高級技能人員的待遇,也是相對偏低的。「高技能人才與其他職業高收入人群收入相差懸殊。被譽為『工人院士』的中華技能大賽一等獎的獲得者,以前的獎金也只有1萬元,2017年提高到3萬元。高技能人才努力拚搏向上的積極性不高,缺乏創新創造動力。」栗生銳對此感觸頗深。

近年來,這個問題引起了國家高度重視,2017年中辦、國辦出台了《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要求創新技能導向的激勵機制,進一步鼓勵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增強生產服務一線崗位對勞動者吸引力,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2018年3月,中辦、國辦出台了《關於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其中對高技能人才格外重視,提出多項激勵政策,給廣大產業工人帶來了福音和希望。

但是,在各地實施過程中很多因政府資金來源缺乏、體制機制、企業效益和成本增高等原因,無法有效落實。

邢京龍

邢京龍認為,提高工人待遇,不單單是指工資獎金,也可以從提高工人的社會待遇入手,比如,近年各地出台人才引進政策,解決畢業人才的落戶、購房等基礎生活需求。但多數人才政策側重本科以上學歷人才,對中等職業院校包含技工學校的政策較少。他希望在職業院校畢業生的落戶、安家、子女教育等方面給予幫助,有利於企業人才隊伍的穩定,有利於校企合作培養的深化發展,為企業培養更多的技能人才。

栗生銳和劉忠則希望國家加大對高級技能人才的正向激勵,讓普通產業工人看到自己的職業前景。他們建議由國家、各級政府及行業設立專項資金,對包括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以及享受各級政府特殊津貼的人員,或各級政府、行業評選認定的高技能人才。每月給予一定津貼,避免由企業支付造成企業負擔和獎勵不均衡,形成正向激勵的長效機制。

代表們還認為,要從社會價值觀和輿論導向上積極引導,讓人們對技術工人的職業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認識。工匠精神已經連續三年進入政府工作報告,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勞動、尊重技能人才的氛圍,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航空 的精彩文章:

藍天勁舞 錘鍊「鯤鵬」鐵翼
美國空軍X-60A高超聲速飛行試驗平台完成關鍵設計評審

TAG:看航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