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何明辨正信與迷信的信仰?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區分這兩「化」

如何明辨正信與迷信的信仰?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區分這兩「化」

如何明辨正信與迷信的信仰?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區分這兩「化」!

宗教教化是著重在正信的信仰。何謂正信呢?正是相對於邪而論。正信就是正法的心,正法即是真理,真理是能夠配合事物的道理,融通事理易明易解。比如:因果即是。

許多虛無的道理聽起來似乎融通,好像深奧莫測,但是大家深入了解,卻難以體證,甚至因為難以契合事理,越修持越憂慮,如此的【真理】便不適用於絕大多數眾生修持。因為現在佛魔齊降之際,真理是循正道易行的方向闡揚,並非求以艱澀,使眾生難窺全貌。

如何明辨正信與迷信的信仰呢?最簡單的方式,即是修學行持的方式是【聖化】,而不是【神化】。何謂聖化呢?聖化即是追求聖賢的道理,以期人人可成堯舜。

所以聖化是貼近生活的,易學,易行,易懂,易證的法門。何謂神化呢?神化是追求虛幻難解的假象,相對於聖化,道理難懂,甚至不會成證。總言之,聖化在生活實踐體證,比如:道德,禮節皆是。所以聖化是正信。

迷信不如不信,尤其現處三期末劫非常時刻,佛魔齊降,易修易迷,所以在依循正信法門應有修學道德的基礎,而非一味追求神通。

然則,眾生們時常落入修學神通的窠臼,以為獲得神通即可以超生了死,其實這就是迷信的觀念。時值叔季,必須把握轉迷為智的機緣,因為唯有智能輔助成道,而非以迷信成證。所以大家處世不應染執迷欲,才能真正滌濾煩惱,以清凈無染之心回歸仙鄉。

證道依佛家語即涅盤;依道家語即逍遙自在。

道家基本之義,即是自然,即是無為而無不為。無為是本,無不為是末,之所以分為本末,是為使靈兒明白脈絡。無為與無不為形同【體用】的關係,體用看似二種名詞,其實均出於【一】,一體二面,由一而二而三而生萬物,種種演繹是為【無為】而說,為【無不為】而有諸名相之設定供實踐。

換言之,無為是德目自身,無不為即是實踐德目,倘若二者無法相輔相成,無為將凝滯;倘若僅有無不為,一切將失規矩。再淺言無為與無不為,比如一石頭置於地面,陽光所照及目光所見,僅有其上之表面,並無法窺見其底部,因而必須藉【無不為】的實踐,方能翻轉石頭,看見其【無為】的底部。

無為是自身圓滿,獨立且無依恃,但必須藉以無不為的修養方可朗照一切,當眾生修持達到無是無非,無美無丑,無求希求時,即是由無不為逐步清凈而無為,因為無為是自然而然的產生,雖可藉由方法軌道進修,但若非自為,一切將僅止空談。

大家生活在世塵,五色五音常擾心靈,所以要踏步【無不為】的目標已有困難,更遑論達到【無為】自然之境。所以要目標追求證道之境界,可以由致虛,守靜,心齋,坐忘起始,再輔以道德之實踐,相信不久即可體會沖虛朗朗之歡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衫小紳士 的精彩文章:

佛說:人生莫可輕命,切記!
印光大師:念佛沒有「好」與「不好」,一切雜念皆因這四個字!

TAG:青衫小紳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