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賽里斯」到「桃花石」 ——從前外國人都是如何稱呼中國的?

從「賽里斯」到「桃花石」 ——從前外國人都是如何稱呼中國的?

全文共5260字 | 閱讀需12分鐘

本文系中國國家歷史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小編微信號zggjls01,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從前外國人都是如何稱呼中國的?

自從兩千多年前張騫出使西域之後,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往之門被打開了,中外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密切、越來越頻繁。溝通交流,最起碼先要解決稱呼的問題。現在,就來扒一扒從前外國人都是如何稱呼中國的。

//

至那

//

在現存對中國的稱呼用語中,「至那」是歷史最悠久的(首先插一句,這個詞語最早並沒有任何蔑視之意),從它翻譯派生出後世許多稱呼中國的詞語,至今還在使用著。

「至那」一詞源於同為四大文明古國的古代印度。早在張騫出使西域之前,位於南亞次大陸的印度就已經同古代中國有了悠久的交往歷史。出使西域的張騫曾經在大夏國見到中國蜀地生產的蜀布、邛竹杖,是經過「身毒」輾轉販運到大夏的,這裡的「身毒」就是古印度。由此可見,古代印度與古代中國之間的民間交流歷史悠久,非常頻繁。世界上最早對中國的稱呼——「至那」源於印度,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至那」,就是古梵文中的Cīna一詞,這個詞語在漢譯佛經中很常見,因為是音譯,有時候用字同不一樣,有「至那」「脂那」或者「支那」,但都不脫離本音。除了古代印度的佛經之外,在古印度其他古文獻中,比如古印度的國寶級史詩《摩訶婆羅多》(Mahābhārata)和《羅摩衍那》(Rāmāyana),都提到了Cīna這個名字。雖然這些文獻的成書年代聚訟紛紜,沒有定論,但其中最核心、主要的部分,大致可以肯定是在公元前4至3世紀。

Cīna一詞的來源,歷來很多學者做了許多探究和討論,有的說這是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後來統一中國的秦朝的「秦」字譯音,也有的說是「荊」字的譯音,又有的說是「錦」字的譯音,多數人還是比較接受「秦」字的說法。古代印度人,又常在Cīna一詞前再加上mahā一詞,成為Mahācīna,音譯「摩訶至那」,意思是「大至那」或者「偉大的至那」,含有對偉大的中國尊崇的意思。

唐代西行求法的玄奘大師在其所著的《大唐西域記》中記載,當他見到印度的國王戒日王時,戒日王問玄奘:「大唐國在何方?經途所亘,去斯遠近?」玄奘答道:「當此東北數萬餘里,印度所謂摩至那國是也。」玄奘又說道:「至那者,前王之國號,大唐者,我君之國稱」。

玄奘西行求法

除了「摩訶至那」外,也有的在Cīna後面加上sthāna一詞,成為Cīnasthāna,佛經與中國史書里譯作「真旦」「振旦」「震旦」或者「摩訶震旦」,意思是「至那國」或「偉大的至那國」。

「震旦」這個詞讀起來、聽起來讓人覺得很古奧,地質學上把距今8-5.7億年前的時代叫做「震旦紀」。1924年,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問中國,梁啟超給他取了一個「竺震旦」的中國名字,「竺」表示「天竺」,這是古代中國對古印度的稱呼,「震旦」是古印度對古代中國的稱呼,一個名字包含了兩大文明古國的古稱,非常貼切恰當,梁任公不愧是飽學之士。

竺震旦與徐志摩、林徽因合影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支那」這個詞語最初是中性的,並沒有輕蔑、蔑視之意思。唐代僧人義凈在《南海寄歸內法傳》之三《師資之道》中即曾使用過「支那」一詞,其文云:「且如西國名大唐為支那者,直是其名,更無別義。」直到近代,中國人在著述、文章中也有使用的。20世紀初年是「支那」一詞在中國的盛行期,尤其是在資產階級改良派和革命派的報刊書籍中,風行一時,在各種書刊的大小標題上經常出現。1905年,黃興等人創辦了《二十世紀之支那》的著名刊物。書籍之名中出現此詞的也很多,如《支那文明史》《支那全書》《支那四千年開化史》等。1904年,連一向不願輕易沿用日本名詞的嚴復,也破例使用了「支那」一詞。他批評《巴黎茶花女遺事》的名句即云:「可憐一卷《茶花女》,斷盡支那盪子腸。」「支那」一詞變了味是伴隨著日本軍國主義逐步對中國的侵略擴張,以及對中國人民的蔑視而逐漸為國人熟知的。從此之後,中國人就不再用這個詞語指稱自己的國家。

不過,「支那」在現代漢語辭彙中留下了一個小小的尾巴,就是「印度支那(Indochina)」。在地理上,將位於印度和中國之間的中南半島稱為「印度支那半島」,簡稱「印支半島」,國內出版的地圖上,如果是標註地形,還是用這個詞。

從梵文的Cīna一詞,衍生出今天世界上大多數語言中稱呼中國的專名:波斯文的Chīn,阿拉伯文的Sīn,拉丁文的Sinae,英文、德文的China,法文的Chine,義大利文的Cina,以及其他語言中指代中國的辭彙。

//

賽里斯(Seres)

//

據張星烺《中西交通史料彙編》考證,歐洲人最早對中國的記述,見於公元前4世紀希臘人克特希阿斯的著作,其中稱呼中國為「賽里斯」,他在其所著的《福提烏斯文庫》中記載:

據說,賽里斯人身材高大,有人見到過他們,有十三腕尺高,可以活到二百歲。(注釋:腕尺為古代歐洲計量單位,自肘至中指末端,古希臘1腕尺合18.22英寸,十三腕尺約為6米多)

作者也是道聽途說,沒有親眼見到,虛構成分多於寫實(身高超過6米,壽命為200歲)。即使這樣,這也是西語文獻中第一次出現關於中國的記載。公元前一世紀古羅馬時期,執政官凱撒穿著一件華麗中國絲袍去看戲,艷麗華貴的中國絲綢吸引了戲場觀眾,人們紛紛站立圍觀,讚嘆不已。

電影中的凱撒

而後中國絲綢不斷輸入西方,立即博得了西方各國富裕階層的高度讚賞,都把中國絲綢視為無上珍品,稱之為「東方絢麗的朝霞」,成為貴族階級引以為榮的稀世之寶。但西方人並不了解絲綢產於何處,也不知道是如何生產的(當時認為絲綢是從樹葉中結實,摘下來之後沾水製成),後來從販綢者那裡得知,這種名貴的絲綢來自東方的一個大國,由於不知如何稱呼,就命名為「賽里斯」,希臘語就是「絲綢之國」的意思。

4世紀的希臘史學家馬塞里努斯在其所著的《史記》一書中,根據曾經到過中國的商人的描述,以及通過其他途徑的道聽途說,設想了他心目中的中國:

賽里斯國疆域遼闊,沃原千里……物產也很豐富,有五穀雜糧、乾鮮水果、牛羊牲畜,真是應有盡有,品繁而量眾。那裡的城市較為稀疏,但規模較大,物產豐富,人煙稠密。

他更讚美中國人熱愛和平的本性:

賽里斯人完全不懂得進行戰爭和使用武器。賽里斯人最喜歡安靜地修身養性,所以他們是最容易和睦相處的鄰居。在他們那裡,晴空萬里,皓月明朗,氣候溫和宜人,即使颳風也不是凜冽的寒風,而是和煦的微風。

這與其說是歷史記載,更不如說是對中國這個生產絲綢的美麗國家的完美設想。

從拉丁文的「Sinae」這個詞,派生出了「Sino」這個表示「中國、東方」的前綴詞,例如表達中美、中日、中歐關係,使用Sino-US,Sino-Japan,Sino-Euro等詞語。國內一些大企業的英文翻譯也使用了這個詞語前綴,比如中國石化sinopec,中國重汽sinotruck,中儲糧sinograin,等等。希臘語中還有一個表示中國的形容詞「Sinaean」,這是一個非常褒義的詞,詞根除表示中國的外,還有「神居住的地方」之意。新浪網英文「sina」即取此義。

//

秦尼斯坦(Tzinisthan)

//

公元545年,希臘人科斯馬斯寫成了《世界基督教諸國風土記》,書中稱中國為「秦尼策國(Tzinitza)」,又名「秦尼斯達國(Tzinista)」。古代印度也稱中國為「秦那斯坦那(Chinasthana)」,都是發音相近的同根詞的不同音譯,但這些都沒有確鑿的實物佐證。到了唐代,在外國人嘴裡,中國也妥妥地加入了「斯坦」的行列,被稱為秦尼斯坦(Tzinisthan)。您還別不信,「秦尼斯坦」石證如山,就在古代的長安、今天的西安。說起「秦尼斯坦」不得不說記載這個名詞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現在安身於西安碑林第二室,是研究中、西交通史的珍貴實物資料、國寶級文物。此碑是唐建中二年( 781年)來自中亞的吐火羅人景凈撰,呂秀岩(呂洞賓)書並題額。明天啟三年(1623年)出土。

「大秦」是中國古代對羅馬帝國的稱呼,景教是基督教的一個支派。公元五世紀創始於敘利亞聶思脫里,又稱「聶思脫里派」。唐太宗貞觀年間傳入長安。碑額上楷書「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額上三角處、蓮花座上刻十字架圖案。碑側及碑身下部刻有七十餘個敘利亞文字的景教僧名及其職稱。

碑文上的古代敘利亞文字

碑文主體文字為漢字,起首為:「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頌(並序)。大秦寺僧景凈述,秦尼斯坦教父、區主教兼長老亞當(亞當,其名源於《聖經》,即前文景凈的不同譯名)。」除了漢字外,碑文上還有古代敘利亞文,在這種文字中,稱呼當時的中國為「秦尼斯坦(Tzinissthan)」, 巴基斯坦的友人們知道之後一定會覺得更加親切了。

//

契丹(Китай)

//

在俄羅斯等眾多斯拉夫國家中,現在仍然稱呼中國為Китай,直譯過來是「契丹」,稱中國人為「Kitaitsy」,直譯為「契丹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俄語名稱,直接翻譯過來是「契丹人民共和國」。

在中世紀從中亞直到西歐,「契丹」一直是對中國的通稱,在俄語(Kitay)、希臘語(Kitala)和中古英語(Cathay)中,整個中國都稱為「契丹」。元代來華的馬可·波羅在其著作《馬可·波羅行記》中即稱中國為「契丹」,稱當時的元大都(今北京)為「汗八里」。在該書第 83 章《大汗之宮廷》到第 104 章《契丹州之開始及桑乾河石橋》詳細描述了「汗八里」的繁華。明代來到中國的利瑪竇,經過實地考察,證實了《馬可·波羅行記》所稱「契丹」(Cathay)即中國,所稱「汗八里」即中國北京。

斯拉夫國家裡「契丹」一詞,源自13世紀至15世紀統治俄羅斯的金帳汗國,是繼承自蒙古人的叫法。

除了斯拉夫國家外,突厥語國家(中亞各國)稱中國為「Kaitay」「Kathay」「Hatay」「Katay」;西亞國家(伊朗、阿富汗、伊拉克等)稱中國為「Katay」「Khatay」,均源於「契丹」一詞的不同音譯。

「契丹」在中國史書中也稱為「遼」,是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傳九帝,享國二百一十九年 (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 )。公元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部落聯盟首領,公元916年定國號為「契丹」。947年,遼太宗耶律德光率軍南下中原,攻佔汴京後登基稱帝,改國號為遼,983年復更名為「大契丹」。遼朝強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

遼國與北宋、西夏、金四國鼎立

從突厥語「Kathay」演化出一個拉丁語辭彙「Cathay」,也有表示中國之意。香港「國泰航空」英語為Cathay Pacific flies 即源於此。

//

桃花石

//

此桃花石非彼桃花石

「桃花石」這一漢譯辭彙,最早見於元代丘處機《長春真人西遊記》。公元1221年,長春真人丘處機應成吉思汗之召,去中亞的索格底亞那,途經阿里馬城(今新疆伊犁霍城縣境內)。丘處機的隨行弟子李志常後來記述當地見聞時說:「農者亦決渠灌田,土人惟以瓶取水,戴而歸。及見中原汲具,喜曰:『桃花石諸事皆巧。』桃花石,謂漢人也。」這是迄今所見到的稱中國為「桃花石」的唯一漢文史料。

影視劇《射鵰英雄傳》中的丘處機

「桃花石」源於「喀喇汗王朝」。從公元九世紀末到十三世紀初,在現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部及帕米爾以西以北地區,出現了一個以喀什噶爾為都城 ,由蔥嶺西回鶻聯合其他民族建立的突厥地方政權,史稱「喀喇汗王朝」,該政權的許多汗王,都喜歡冠以「Tabghaj」的稱號,今通譯作「桃花石」,如「桃花石布格拉汗哈森」「桃花石汗摩訶末」等,意思是桃花石是喀喇汗朝時期的錢幣。1980年3月於新疆阿圖什縣出土的喀喇汗王朝的錢幣,背後銘文中有「蘇來曼卡得爾桃花石可汗」字樣。

桃花石錢幣

//

陶格司(Tagus)、唐格司(Tamghaj)

//

陶格司(Taugas),這是東羅馬帝國(395-1453年)文獻中記載的對中國的稱呼。公元七世紀初的東羅馬歷史學家西摩卡塔在其所著的《陶格司國記》中有如下記載:

陶格司(Taugas)國主,號泰山(Taissan),猶言上帝之子也。國內寧謐,無亂事,因威權皆由國君一家世襲,不容爭辯。陶格司中央有大河,分國為二部分。先代全境,裂為二國,以河為界,時相攻伐。二國衣制不同,尚黑者號黑衣國,尚紅者號紅衣國。當今莫利斯皇帝君幸羅馬之際,黑衣國渡河,攻紅衣國,克之,遂統治全帝國。……國中有蠶,絲即由之吐出。蠶種甚多,各色皆有。

如果不詳細解釋一下,很難讓人明白這是對古代中國歷史的記載。這裡「陶格斯」(Taugas)據學者考證為當時統治中國北方的「大魏」(北魏)兩字的轉音(也有學者認為是「拓跋」的轉音),指代整個中國,國主號泰山(Taissan)是漢語「天子」兩字的轉音。文中所稱中央大河即長江,江北為隋朝,兵服尚黑,江南為陳朝,兵服尚紅,後來隋文帝渡長江滅陳,統一中國,即書中記載的黑衣國渡河滅紅衣國之事。

東羅馬帝國歷史學家描述的中國隋朝滅陳之戰,讓人覺得怪怪的

西摩卡塔《陶格司國記》實際上記錄了中國自東晉之後南北分裂,直到隋文帝重新統一中國的史事。

中世紀伊斯蘭學者阿爾比魯尼(973-1049)在其所著的《地理書》稱中國為「唐格司」。

揚州為發克富爾(Faghfur)之王居,其稱號曰唐格司汗(Tamghajkan)。

發克富爾(Faghfur)為古代阿拉伯及波斯著作中對中國皇帝的稱呼。馬可波羅在在所著的《馬可波羅遊記》中也以此稱呼宋朝皇帝。

桃花石、陶格司、唐格司為同一詞語在不同語言中的轉音。

除了西方世界之外,東南亞國家對中國的稱呼也各不相同。緬甸語稱呼中國為「德祐」,意思為「同樣」,指的是緬甸人看到中國人後覺得和自己人一樣。泰國語言中,稱呼中國為「昆真(Kon jin)」,寮國稱中國為「Chin」,柬埔寨稱中國為「Chen」,大概都與「秦」發音相關。

以上所列是歷史上外部世界曾有過的對中國的稱呼,其中「至那(China)」和「契丹(Китай)」還在使用著。一番比較之後,還是覺著我們自己的「中國」這個稱呼最好。順便說一下,「中國」兩字最早出現是在西周早期的青銅器「何尊」,尊內底部鑄有銘文122字,其中有「宅茲中國」四個字,你能找出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歷史 的精彩文章:

傳統文化中,桃木劍為何能辟邪驅鬼?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博士

TAG:中國國家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