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企鵝號不是個好生意

企鵝號不是個好生意

企鵝號成了一個不賺錢又影響品牌的生意,騰訊得考慮是不是有必要繼續投入。

文 |韓洪剛

編輯 |李洋

頭圖來源 |東方IC

經「露露」一役,三表總結說,騰訊的資產在流失。

事實可能更嚴重些,這牽涉一個業務存在的必要性。拋開什麼盜號風波和腐敗可能性的話題,我們就來粗略算筆賬好了,看看引起巨大輿論風波的背後,騰訊到底能賺多少錢。

按照目前企鵝號等資訊平台補貼用戶的標準,「露露」們每生產 1000 閱讀量,平台方提供的相應補貼約在 30 元左右,而假如按照行規——每六七條內容左右加入一條信息流廣告、每 1000 次廣告閱讀可以帶來的收益約在 40 至 60 元左右。這相當於,平台每投入200塊錢,才能換來50元收入。

這個市場只能靠做大規模取勝。今日頭條風騷之餘,一度第二的一點資訊一直尚未盈利。

你自然可以說,前期虧損後期賺錢是互聯網常態,但目前各平台之間的內容爭奪依然激烈,各家還沒法停止補貼,加之2018年下半年以來,廣告行業不景氣,流量價格反而出現了下降。

從長期看,廣告主只會越來越不信任做號一族建立起的低質流量——由於這個人群購買能力較弱,低質內容轉化購買的效率並不夠理想。下載量或許是一個重要的效果考核指標,但目前已鮮少有投資機構僅憑用戶規模判斷一個公司的好壞了——當寒冬來臨,紅利已過,規模不如利潤重要——買量行為也將趨於理性。

這不僅是對露露的挑戰,更是對企鵝號這類做號集中地平台的巨大挑戰。

能夠看出,企鵝號的誕生是為了應對頭條號,這是一種戰略選擇。但目前頭條的重心早已向視頻傾斜。騰訊補貼的錢花得不僅沒有效率,還給自己製造了巨大的麻煩。

騰訊應對此事發起的清退計劃看起來難以實施。在目前的商業模式下,優質內容難以和「露露體」對抗,而假如向這些「低流量」內容傾斜補貼,前面的賬本則將更不平衡。

「露露事件」背後,騰訊不僅需要考慮如何改良現有企鵝號運營機制,更重要的是思考它在微信公眾號以外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內容因為流量而成了熱鬧的生意,但想要做好這門生意,卻不是筆簡單的賬。這就是商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微博Q4營收擋住了抖音衝擊,一直播推動增值服務收入大漲
華為發布摺疊屏手機Mate X,號稱全球最快5G手機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