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計程車」——記里鼓車
現代,汽車有里程錶記錄公里數。
其實,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漢朝,智慧的先民就發明了計算里程的計量工具。
叫做「記里鼓車」,也稱作記道車、大章車、記里車、司里車。
漢高祖劉邦的四弟楚王劉交的後裔——劉歆撰寫的《西京雜記》記載:
「漢朝輿駕祠甘泉汾陰,備千乘萬騎,太僕執轡,大將軍陪乘,名為大駕。司馬車駕四,中道。辟惡車駕四,中道。記道車駕四,中道。」
由此可見,最遲在西漢時期,記道車就出現了。
漢代科學家張衡在記道車的基礎上,利用齒輪咬合原理,研製了記里鼓車。
《古今注》記載:「記里車,車為二層,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層擊鼓,行十里上層擊鐲(古代一種小鍾)。」
這種車分上下兩層,上一層設有一口鐘,下一層設有一面鼓,車上有個頭戴峨冠、身穿袍服的木頭人,車子行走十里,木人就會擊鼓一次,擊鼓十次,就會敲鐘一次,以此計算行走的路程。
到了三國時期,曹魏的機械大師馬鈞,在前人的基礎上,對記里鼓車加以改進,製造了記里鼓車、指南車,同時還改良了織布的綾機,研製龍骨水車,利用水力驅動木偶舞蹈等。
東晉義熙十三年(公元417年)八月,劉裕擊敗秦軍,繳獲了記里鼓車、指南車等大量戰利品,運回建康城(今屬江蘇南京)。
《晉書》介紹說:「記里鼓車,駕四。形制如司南。其中有木人執槌向鼓,行一里則打一槌。」
此時的記里鼓車改進為每行走一里,就擊鼓一次。
宋朝時期,機械大師盧道隆對記里鼓車再次加以改進。
天聖五年(1027年),盧道隆製造了升級版的記里鼓車。
大觀元年(1107年),吳德仁再次改版記里鼓車,「凡用大小輪八,合二百八十五齒,遞相鉤鎖,犬牙相制,周而復始。」
減少了擊鐘的齒輪,使車子行走一里,木人同時擊鼓敲鐘。
新版的記里鼓車外形更加美觀,工藝水平遠超漢朝時期。
《宋史》記載:「記里鼓車一名大章車。赤質,四面畫花鳥,重台勻欄鏤拱。行一里則上層木人擊鼓,十里則次層木人擊鐲。一轅,鳳首,駕四馬。駕士舊十八人。太宗雍熙四年(987年)增為三十人。」
令人惋惜的是,記里鼓車之後多用於皇帝出行時的一種儀仗,原本計算里程的功能反而被逐漸弱化。
到了元朝時期,記里鼓車的製造技術徹底失傳。
記里鼓車從此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先人的智慧總是令我們匪夷所思!
後人的傳承也總是令我們喟然長嘆!
※此人剛中進士就被從族譜上除名,30年後,族人才知族長英明
※歷代帝王都崇尚何種服色?皇家壟斷黃色袍服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TAG:漢周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