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當我們不期待任何事,便可以成為自己

當我們不期待任何事,便可以成為自己

導讀

自古以來,修行的主要重點是擁有一顆清明、平靜的心,不管你做什麼事。我們所見到的、所聽聞的一切,沒有一件事是完美的。但是,就在這不完美裡頭,即是完美的實相。

文:鈴木大拙

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開拓出屬於自己的真正的道路,一旦做到了這一點,我們開拓出的道路,就會是一條遍通一切的道路。這話聽起來很玄。當你把一件事情徹底弄明白之後,你就會了解一切,但如果你試圖了解一切,這樣反而什麼都不會了解。

最好的方法是先了解你自己,了解自己之後,你就會了解一切。

所以,當你努力開拓自己的道路時,就能夠幫助他人,也會得到他人的幫助。開拓出自己的道路之前,你幫不上任何人的忙,也沒有任何人可以幫得上你的忙。

想要獲得這種真正的獨立,我們必須忘掉一切既有想法,一剎那接著一剎那去發現一些相當新穎而且不同的東西。這是我們活在世間應有的方式,所以我們說,真正的了解來自空性。

研究佛法之前,你應該對自己的心來一次大掃除。你必須把所有東西從房間里搬出來,把房間徹底清掃一遍。如果有必要,把房間打掃乾淨之後,你可以把所有東西再搬回去。

你也許用得著許多東西,所以不妨把它們一件件放回去。但如果其中有用不著的東西,那就沒有保留的必要,否則的話,你的房間就會堆滿破舊、沒用的垃圾。

當我們不期待任何事,我們便可以成為自己。這就是我們之道—— 完完全全地活在每一當下之中。

當我們試著要有所作為,要顯得特別,要達成什麼目標,便不能真正表達自己。渺小的自我會被表達出來,但宏大的自我本性不會顯現。

在當下此刻做你自己,總是做你自己,而不是執著於一個陳舊的自己。研習佛教,是研究你自己;研究你自己,是在每一個當下忘卻你自己。 與其在世界中尋覓些許成功,我們應努力於更深刻地經驗生命中的每一當下。

你過何種生活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欣賞和享受你的生命而不被事物的外相所迷惑。

若我們有一個慷慨從容的大心,而且具有堅強的精進精神,那麼便沒有什麼是值得擔憂的。

"佛"的真義與"平常心"無所不同,平常心與神聖莊嚴亦沒有區別。這是對自我的完全理解。

道元禪師說:如果我們不與一切人、一切眾生、世界上的所有事物,在宇宙的層次上共同修行,那便不是佛教之道。每當你用溫暖的心來從事事情,那便是實際的修行。這也就是如何關照事物,以及與人交流溝通的方法。

山嶽與河川,大地和天空,每一件事,都在鼓勵我們開悟。

自古以來,修行的主要重點是擁有一顆清明、平靜的心,不管你做什麼事。我們所見到的、所聽聞的一切,沒有一件事是完美的。但是,就在這不完美裡頭,即是完美的實相。

覺悟總是與你同在。困難的本身,也就是悟境;你的繁忙生活,也正是覺悟的活動。

不管是什麼,我們都應安然接受。一刻一刻地,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修習我們之道。沒有其它的方式可證得開悟。

證得開悟的意思是指在生活里有全然的沉靜,無有任何的分別心。

如果你是習禪的人,應該忘卻你的職位、工作或頭銜,不然的話,你不能以禪修的真實精神來修行。不要以好或壞、重或輕的方式對待事情,只要接受事物如其本然的狀態。」

己亥年(2019)觀世音菩薩聖誕

供燈法會共修

2019年3月25日,農曆己亥年二月十九,是觀世音菩薩聖誕。應大眾所請,積福慧啟建己亥年觀世音菩薩聖誕供燈法會共修,祈願眾等蒙觀世音菩薩慈力加被,逢凶化吉,罪障消除,有求必應,心想事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藏 的精彩文章:

出家人的順口溜,那些叢林中廣為流傳的「警策格言」
真誠平等地愛敬一切眾生,這是諸佛菩薩的大道!

TAG:佛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