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弘仁《黃山圖冊》
《黃山圖冊》共六十開,裝裱成六冊,又有題跋一冊。可以說是弘仁在黃山紀游寫生的最集中展現,在他的每一幅作品上都題寫了紀游寫生的地名,著名的有天都峰、蓮花庵、小心坡、觀音岩、一線天、光明頂、白龍潭、慈光寺、文殊院、桃花溝等等。
所繪六十幅中,幾乎一圖一法,設色五十一開,墨筆九開,其中有對傳統構圖的取法,有描繪願景的,也有描繪近景的,更多靈感還是來自黃山實景。可以說是弘仁經過實地考察,在尊重實際景點的基礎之上對其進行了重新構思、提煉,並融自己的情於景中(所有冊頁中均使用「弘仁」圓印,鈐蓋位置也是經過精心設計,圓圓的紅色小印,不但於構圖中平衡對稱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在意象上有的像日出,有的像日落,有的如日中天,於畫幅中起到了點睛之效)。
慈光寺僧弘眉在弘仁去世後三年修《黃山志》,其中記到:「(弘仁)長棲靜黃山,杖履所徑,輒作一小圖,層巒聳秀,淡遠蕭疏,悉備諸家體制,有超然塵外之趣味。」這是弘仁畫《黃山圖冊》的真實記錄。
冊後還有查士標、唐允甲、蕭雲叢、楊自發、汪滋穂、饒景、汪家珍、程邃等八人題跋,對弘仁的藝術風格和人品進行了評價,是研究弘仁非常珍貴的史料。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弘仁(1610-1664),徽州歙縣江家塢人,字無智,號漸江。俗姓江,名韜,字大奇,又名舫,字鷗盟。明末諸生。少時孤貧,以校勘所得贍母。母亡後,絕意仕進,遠遊福建武夷山幔亭,從建陽古航禪師為僧。
順治十三年(1656)由閩返歙,往西干五明寺。康熙元年(1662)冬,游廬山,飽飫星霜,遍參尊宿。二年(1663)返里。三年(1664)十二月二十二日圓寂河西五明寺,葬披雲峰麓。
弘仁能詩善畫,為新安畫派奠基人。與里人查士標、孫逸、汪之瑞又並稱「新安四大家」(亦稱「海陽四家」)。
弘仁返歙後每歲必游黃山,以「江南真山水為稿本」,曾作黃山真景50幅,筆墨蒼勁整潔。富有秀逸之氣,給人以清新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