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談李光耀:從國人的角度,我們該如何評判,這位爭議很大的人物?

談李光耀:從國人的角度,我們該如何評判,這位爭議很大的人物?

新加坡確實是個彈丸之國。國土面積718.3平方公里,差不多就是我所在的湖北省會武漢的十二分之一;其總人口據去年的統計簡報為561萬人,約相當武漢的一半。

李光耀(1923-2015),祖籍廣東大埔高陂鎮,一個我小時每年要到好幾次的地方

但就是這樣一個蕞爾小邦,竟然在長達40年的時間裡,一直都是泱泱中國學習的榜樣,「最稱老師」。天朝上國最講面子,所謂禮失才求諸野,這種反常是三千年歷史都沒有的。

新加坡能如此民物蕃盛大國向風,當然主要是因為它的台前幕後,有個名為李光耀的高個子男人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對於新加坡人而言,李光耀就代表了新加坡」,這不是一句空話。而如何看待這位根自廣東大埔高陂鎮黨溪鄉中國礦工之孫,中國人的感覺向來複雜、矛盾且曖昧。他到底是炎黃之光,還是華夏孽子,輿論常常兩歧。

就我自己感想而言,假如能客觀地從政治價值和民生福祉的角度去看他,毫無疑問,無論我們怎麼看待他和他所執掌的新加坡對中政策,他都屬上個世紀東亞最傑出的數位領導人之列。李光耀其人,還是值得很多國家的領袖去學習和仿效的。

15nia3月29日,李光耀國葬,民眾在沿途冒雨相送,數不清的人們為之淚下

而且,我想,新加坡的治國經驗,也還不到我們貶損、批判、清剿、砸爛的時候。永遠向強者學習,永遠向優秀者討經,這是李光耀的成功經驗,也是中原人士應該有的廣闊心胸。

李光耀一生最大的貢獻,當然在於帶領百萬華人獨立建國,脫離殖民統治,並且只用了一代人就將一個沒人敢要的貧窮漁村,變為全面意義上的發達國家,身後留下一個經濟繁榮、政治清廉、社會穩定、秩序井然、風氣良好的新加坡。

1978年11月12日,李光耀在新加坡機場,迎接到訪的鄧先生

這是世界政治真正的奇蹟和模式。華人不乏海外稱王的歷史,但也從來沒有哪位可以做到如此獨步。在《李光耀回憶錄》一書里,李先生曾罕見地吐露他的自卑和憂慮,他對人說,「怎麼說我們(新加坡)都不過只是福建、廣東等地目不識丁、沒有田地的農民的後裔,他們(中國)儘是留守中原的達官顯宦、文人學士的後代」。他說這話時,是1970年前後,新加坡剛被驅逐出馬來西亞,他面對的還是一個廢墟一樣的國度。

差不多僅僅10年以後,他父母之邦的領袖——廣安鄧先生都要誠懇地號召向他學習, 「我從未想到,在現實面前會願意放棄一己之見,甚至還問我要他怎麼做。」 李光耀這個人,在險象叢生中,心心念念百萬生民,以一人只力駕馭著歷史浪潮,蹈過無數的險灘暗礁,讓國富民富,且保持民風淳樸,秩序井然,舉世稱道,實堪稱偉人。

早年的新加坡市中心

那時,美國傳奇報人湯姆·普雷特,曾親訪李光耀。在他筆下的新加坡,馬路上見不到片張飛舞的廢紙、拋擲的雜物,聽不到喧囂的汽車喇叭聲,也找不到流浪漢、乞丐,咖啡廳桌下根本摸不到什麼口香糖渣,女人可以放心走在深夜的街巷,癮君子不敢進公園騷擾…… 人類歷史上小民寡國的苟安理想,幸運的接合上現代文明政制的彝倫攸敘,就有了新加坡這樣恰如其分、偏安海表、天清地寧的太平小康景象。

這是世界歷史都難得一現的壯舉。中國精英全上古三代以來,躺在妓院的床上都會顛倒夢想的理想的道德世界、人間秩序、禮法並舉社會,卻在這片海外偏安的一隅,藉助一個廣東老鄉民的子孫,開除了鬱郁乎文哉之果。

1950年,與終身伴侶柯玉芝結婚照。在準備報考劍橋大學期間二人認識

不管我們中國人如何看待他,就一點而言,對新加坡數百萬生民而言,李光耀足以不朽。

對於中國人而言,李光耀最大的爭議大概在於:從血統上看他是純正華人, 不折不扣廣東客家第四代,但一生行事又是妥妥的「香蕉人」。中國人的思維,可以尊重對手,但永遠不能原諒「叛徒」。

李光耀一家,三子一女

李光耀的華裔身份,對國人而言,反倒是一道女媧鍊石也無法彌補的天裂。這一點直接導致近半個世紀以來,他在我們心中形象都非常複雜,也時不時為他錯愕,不知道如何定位他的「中國心」:一方面,他是一個以華人為主的國家的絕對主宰者,在國際上、在言論上、在道義上、甚至在實際事務上都常常力挺中國、助力中國,因此常使國人有「畢竟血濃於水」的感慨;但是另一方面,誇張的 「中國威脅論」又屢屢出自他口,在新加坡推行去中國化是不爭的事實,也因此他每每招致國人的口誅筆伐。

1972年2月18日,新加坡時任總理李光耀迎接到訪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但是,應該說,這一切都不是李氏關心的。新加坡及新加坡人如何生存,才是他念茲在茲的最大問題。他自幼受中國祖父李雲龍的言傳身教,漢語極其流利,中國古書也讀過不少,中國傳統的那一套「兵家要略」他並非全然陌生;同時他又深受英式教育的熏陶,就早歲就讀的是英國倫敦經濟學院,那時就深受到導師拉斯基社會主義理論影響,後來又是律師出身,所以那種反殖民、務實、理性等中西結合的理念根深蒂固。

這種人格準則和政策方略,加上罕見的自律精神,不僅讓新加坡浴血重生,也奇蹟般地得以周邊地緣政治中左右逢源。 所以,對於李光耀而言,美也好,中也好,根底都不是他親誰不親誰的問題,而是對於新加坡這個國家而言怎樣才是最有利的問題。他所有的選擇,都是從小國的國家戰略考慮出發的,非要說他親誰的話,可以斷言,他從來就不曾親過中,更未曾親過美,他親的肯定是自己的國家,永遠是自己的國家。

不失家庭天倫之樂

這種行事風格,可以說是所有偉大政治家的共性:凡事都從實務而非概念出發,一如漢代陸賈的主張,「制事者因其則,服藥者因其良,書不必起仲尼之門,葯不必出扁鵲之方」。治國安民之方,與小國生存之道,實效大於概念,也不務虛名,如此而已。

幾千年驕傲感混搭上近百年的自卑感累積下來,中國人已經很難改掉以中央之國自居與華夷必分的心態,對其他國家總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自我優越感,對海外華裔也不免有「非我族類其人必誅」的期待和苛責。

現代新加坡:一個清廉、富裕、安全、國民充滿幸福感的國家

這些,都是我們這些「天朝子民」們,至今難以如實、客觀評價李光耀的最大障礙。

就我認識而言,李光耀留給世人最大的精神遺產,應該在於竭力強調以憲治國,以制度立國,即便是李氏家族也不能凌駕於法律之上,致力並打造出了一個在平等公平的前提下,富裕、繁榮且清廉的國度。這個遺產和經驗,不僅屬於新加坡,也屬於現代中國及世界。

李光耀專斷的一面:1965年,他對工人代表說,「管新加坡人必須強硬如鐵!」

1959年6月,36歲的李光耀當選新加坡總理。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召開家庭會議,告誡家族中人,「你們不要妄想仗我的權勢發財,不要指望任何特殊照顧」,自己的愛孫犯法,也一視同仁處置。他這個做人為官原則,據說是受大埔祖父的影響。這位在英國輪船上任職的爺爺,自小就叮囑他,無論處在何種位置,「做什麼事情,都必須講求秩序、實力和效率,還有切不可藐視法律法規」,前律師李光耀銘記終生,並加以貫徹了終身。「最終我得到了什麼?一個成功的新加坡;我放棄了什麼?我的生活」,晚年的李光耀面對記者,先給自己做了自我論定。更可貴的是,他在身後留下一個必須人人奉行的機制,不至於「人走茶涼」。而今,新加坡的精英們,也幾乎從不自吹自擂,自我陶醉,而是更加強調危機意識。

逐漸退場:2004年8月12日,李光耀宣誓就任內閣資政,吳作棟宣誓就任國務資政

新加坡和李光耀曾經一度是我們最熱心向學的「老師」。而這些,都實在是值得我們再度張望的一部「資治通鑒」。

「書生輕議冢中人,冢中笑爾書生氣」。李光耀當然是說不完的,更不是我能說透的。

2010年10月3日,吻別妻子柯玉芝

但是,我也有自覺可以確信的道理:對於任何政治人物而言,他的「偉大」絕對不是讓舉國吹噓就可以得來的,也不是自己「雄才大略」 就可以改寫後世評判的,一切的依據還是在於,生前他到底給人民帶來了什麼,死後又給這個國家留下了什麼。 秦皇漢武,一切榮華富貴,只能暫留,終歸滅跡,到頭來全是虛空一片。唯有國民的口碑,和治國的實績,才是決定他是在史雲世海中是否可以超生脫死的唯一通關證明。

歸去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談論新加坡和李光耀,如果有意義,肯定不在家長里短,而是讓我們可以借這個前驅的導航可以揣摩,在當代中國依然千塋百冢的山谷里,我們該何去何從。吹牛和瞎嚷,都沒用。

唯有自己先遺忘了路,才會被世界遺忘。人和國家同理。

午間,閑談

新世紀百科全書

New-Encyclopedi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世紀百科全書 的精彩文章:

世界最無發展前途國家——尼日,看不到一點希望
人和宇宙有著怎樣聯繫?我們身體藏著130億年前宇宙秘密

TAG:新世紀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