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末五軍:一個是叛逃,另一個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明朝末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動蕩的時期。正所謂時勢造英雄。一般來說,到了某個王朝的末年,也就是這個王朝的衰落期,軍隊的戰鬥力都會急劇下降,例如,晚清時期,程朱是腐敗的,在列強和太平軍面前很多,再比如元朝末年,元朝最勇猛的皇帝切薛軍到後來竟然腐敗成了只會糟蹋財寶的土匪,被朱元璋殺的農民起義軍乾淨利落,但是歷史上有一個朝代,有先例,雖然在過去的幾年裡,但是軍隊的戰鬥力正在增長,這就是明朝。
在明末,人才不乏。 孫成宗,袁崇煥,盧祥生,孫傳庭,左良玉,李定國,滿桂,曹文釗等都是能夠拼搏的大師。 不僅有著名的將軍,還有一些鐵血大師。 這些部隊都服務於明朝。 不幸的是,他們仍然無法領導長期腐朽的大明王朝政權。
在明末歷史大潮的涌動中,中國大地上有五支精銳部隊橫空出世,他們影響著時勢,同時也被時勢所裹挾。最終他們被吞沒在歷史的塵埃中,卻也在塵埃中留下了中華的武魂!下面我們就一一盤點,這明末的五大最強軍隊。
第五名 天雄軍
盧象升的軍隊,是明末最強的軍隊之一,由於都是老鄉、朋友、兄弟、家人等等,往往一個人戰死,就可以激發大部分人的憤怒,所以戰鬥精神極強,一旦遇上敵人,就緊緊咬住打到底。不脫層皮沒法跑。但是如果只要有一個人逃跑,就會有很多人逃跑,導致戰鬥潰敗,然而盧象升的軍隊卻沒有這個顧慮,因為盧象升每次打仗都身先士卒,與士兵同甘共苦。
有次軍隊缺糧,士兵三天沒吃飯,盧象升同樣三天沒吃飯,甚至連水都不喝:「軍中嘗絕三日餉,象升亦水漿不入口,以是得將士心,戰輒有功。「 因其募兵所在地大名、廣平、順德在唐朝時屬天雄節度使管轄,後人便習慣性地把盧象升統轄的部隊統稱為 "天雄軍"。
根據盧象升自己所著的《盧象升疏牘》裡面所記載,天雄軍是一支步兵與騎兵結合,注重使用弓弩、火器等遠程武器的部隊。他所訓練的騎兵身著鐵甲、配備長槍和火銃,既能遠程打擊、也能衝鋒陷陣。
在明末,農民起義四起。盧象升率領兩千的天雄軍擊敗高迎祥(農民起義軍首領,自稱闖王)軍的上萬重甲騎兵高迎祥軍。用強弩的天雄軍,殺死重甲騎兵千餘人。在確山再次擊敗高迎祥軍。高迎祥攻擊南京,攻擊失利,轉戰滁州,天雄軍將其擊潰,追出五十餘里。
崇禎十一年冬,雖然貴為全國兵馬總指揮,但由於得罪朝中權貴楊嗣昌,身邊兵馬全被調走。這樣原本有七萬兵馬的盧象升,在被太監高起潛帶走四萬後,又被楊嗣昌調走兩萬多,只剩下五千天雄軍,而且都是老弱殘兵。盧象升帶領僅剩五千人的"天雄軍"來到河北巨鹿,不幸落入八萬清軍主力的包圍圈。天雄軍不懼強敵,與八旗軍進行了激烈的戰鬥,無奈雙拳難敵四手,情況不容樂觀。這時,盧象昇突然想起高起潛,他領兵數萬,就駐紮在離巨鹿僅僅五十里路遠的雞澤。於是他派出信使,向高起潛求援。但這個督軍太監對於自己的友軍,完全坐視不管,讓盧象昇發出的求援全都石沉大海。
孤立無助的天雄軍,只能圍繞在盧象昇身邊繼續奮戰。戰鬥從中午打到深夜,八旗付出慘烈的代價,天雄軍也打得彈盡糧絕,最終被清軍全部殲滅。盧象昇本人也在激戰中身中四箭,斬殺數十人之後力竭而死,年僅39歲。這支曾經力挽狂瀾的部隊和它的將領,就這樣在冷漠的友軍注目之下,血灑北國,於寒風冬雪中被埋葬。
第四名 秦兵
明末時代最精銳的部隊之一,陝西邊軍構成,約10000人,這支部隊由孫傳庭組建並統領,因其軍隊人員皆為秦嶺子弟,故稱秦兵(其多數兵員來自陝西榆林)。明史中有這樣一句話:傳庭死,而明朝滅。可見此人到底有多猛,當然這種牛人的手下自然也不會熊到哪裡去。
1636年,當第一任闖王高迎祥迎來他的人生巔峰之時,孫傳庭主動請纓,就任陝西巡撫。孫傳庭此人用兵穩健,謀略過人,在陝西組建秦軍。四個月後,他率領自己親自選拔訓練的秦兵,在子午谷黑水裕以逸待勞一舉擊潰強大的高迎祥並生擒。他手下的秦軍攻守兼備,進退有據,與流賊鏖戰多年,屢建戰功。
可以說,孫傳庭極善練兵治軍,通曉兵法,胸有籌謀,在明末實是第一等的帥才。此後的兩年,孫傳庭與洪承疇合作,逐漸擊潰掃平陝西各地農民軍,還把李自成打的只剩十八騎逃入深山。然而,卻在戰爭的關鍵時刻被下獄了,等孫傳庭再出獄時候,李自成已經今非昔比了,孫傳庭帶著烏合之眾的新兵被崇禎逼著出潼關,最後兵敗而亡。
第三名 關寧鐵騎
關寧鐵騎是明末組建的一支兵力並不很多、但戰鬥力相當強的騎兵部隊,是明末最精銳的部隊,能與後金的八旗軍正面交鋒。「關」是指山海關,「寧」指寧遠,山海關、寧遠、錦州等遼土是大明抵禦後金的重要防線,「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因此在歸附的遼民中精選身體強壯者充實軍隊,同時大力栽培祖大壽、滿桂、趙率教等一大批遼將。
關寧鐵騎。創建者明末第一戰略家孫承宗,領導者民族英雄袁崇煥,傳承者明末猛將祖大壽,終結者平西王吳三桂。看看它的歷任統帥,我們就能明白為什麼這隻支部隊可以堪稱大明最強兵團。這隻軍隊從創建起,就幾乎沒有敗績,滿清三代人都在關寧鐵騎手下吃過不少虧,其中還折了兩位皇帝(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之所以有如此強的實力,其主要的裝備就是重甲上,雙戰馬,配備火銃,不管是在戰場上面的機動性還是衝擊力,都非常的高,具有很強的戰鬥力,而且對於清軍幾乎都有血海深仇,是當時唯一能夠對抗後金騎兵的部隊,甚至還直接碾壓八旗軍。
在寧遠會戰中袁崇煥率領1萬兵力(實際上應該是9000兵)的關寧鐵騎打敗了努爾哈赤的13萬八旗鐵騎。這是努爾哈赤一輩子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打敗仗。接著,關寧鐵騎又在寧錦會戰和「北京保衛戰」中兩次擊敗了皇太極。
但這樣一支驍勇善戰的軍隊卻在崇禎皇帝的猜忌下最終土崩瓦解。袁崇煥被處死後,關寧鐵騎走向解體,一部分歸祖大壽指揮,一部分歸吳三桂指揮。隨著祖大壽和吳三桂先後降清,關寧鐵騎也成為了清軍入主中原、鎮壓農民軍的馬前卒。最後在平西王吳三桂反對康熙削番的造反中損失殆盡。明末三大軍(關寧鐵騎、秦兵和天雄軍,並稱為明末三大軍,是明朝末年戰鬥力最強的三支王牌部隊。)就此全部滅亡。
第二名 大明水師
大明水師圖
大明水師,是曾經世界第一的中國海軍。它的起源是元末朱元璋所部的兩大主力之一巢湖水師。在明成祖鼎盛時期的1420年,明王朝擁有3800艘船,其中1350艘巡船,1350艘戰船,以及駐紮在南京新江口基地的400艘大船和400艘運糧漕船,其中250艘是遠洋寶船,此外還擁有大量護洋巡江的警戒執法船和傳令船,威名遠揚的鄭和艦隊實際上只是強大的明帝國海軍的一支海上機動艦隊而已。
16世紀初葡萄牙殖民者東來,本想將澳門納為殖民地,但明朝水師在珠江口海戰中將其重創,使其打消念頭轉與中國通好。16世紀末日本發動侵朝戰爭,明朝水師在露梁海戰里大敗日本艦隊。即使到了腐敗透頂的明朝末期,明朝水師依然在澎湖之戰與料羅灣海戰中將荷蘭殖民者擊敗,17世紀中葉更是一舉攻佔荷蘭控制下的台灣。
第一名 戚家軍
戚家軍(又稱義烏兵、浙軍),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成軍於浙江義烏,總兵力四千人,主力是義烏的農民和礦工。戚家軍因為戚繼光從而得名,是明朝最有名氣的一支軍隊,戚家軍賴以成名的,是嚴明的軍紀,職業化的訓練水平,東亞最先進的裝備,百戰百勝的戰績。被譽為「16至17世紀東亞最強軍隊」。在多年轉戰南北的戎馬生涯中,戚家軍累計殲滅敵軍達十五萬,自身傷亡竟僅有二百餘,不得不讓人折服。
萬曆十五年,戚繼光病逝。在戚繼光身後,戚家軍是明朝少數能委以重任的中堅力量。南平倭寇、北擊蒙古、甚至入朝抗倭,百戰百勝。但戚家軍最後一場戰鬥,也是唯一一次敗仗,就發生在瀋陽城南的渾河岸邊。
明朝天啟年間,後金部落發展壯大,並不斷向明朝的遼東發動攻擊。當時,戚家軍由戚繼光的侄子戚金帶領。在朝廷的命令之下,三千精銳的戚家軍將士前往拯救危急的瀋陽城。與他們一起作戰的,還有來自四川的「白桿兵」。後者出自名將秦良玉麾下,戰力同樣不容小覷。
可惜,當這支不足萬人的援軍來到遼東時,瀋陽已被攻陷,明軍被迫面對數萬後金大軍。四川兵率先渡過渾河,與八旗兵展開激戰,一度打退後金的精銳騎兵。但最終獨木難支,後金軍渡過渾河,將戚家軍重重包圍。面對強敵,精銳的戚家軍絲毫不懼,列好車陣、架上火炮、排出著名的鴛鴦陣與八旗兵接戰。雙方廝殺甚久、不分伯仲。但明軍畢竟寡不敵眾,又被切斷補給,在戰鬥中損失漸多。
正在這生死攸關之際,來援的明軍部隊卻不敢加入戰鬥,只是隔岸觀火。而後金軍卻源源不斷地投入部隊,似乎要把戚家軍淹沒在人潮中。到了傍晚,戚家軍只剩下寥寥數十人。餘下的將士把主帥圍在中心,鴛鴦陣的陣型仍不動搖。他們彈盡糧絕,連箭矢都所剩無幾。後金軍隊將他們包圍、萬箭齊發。在友軍無情的注視下,這支驍勇之師倒在了滂沱的箭雨輓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