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親人去世前,為什麼會流淚?真的是「決親淚」?

親人去世前,為什麼會流淚?真的是「決親淚」?

(本文為原創文字,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與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生理學》、《中醫基礎理論》

「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徐志摩的詩意,道盡了人世間多少告別時刻的寫意和瀟洒。

然而,人間真正的告別,卻遠遠不如詩歌那樣浪漫。比如我們身邊的親人,在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往往要留下眼淚。

這眼淚是什麼?是不舍,是悔恨,抑或是感激?在我們中國民間,老百姓將其稱為「決親淚」,即將逝之人用一滴淚,來和家人作別。畢竟,來世,誰都不是誰的誰。

曾有一老者,生前愛人、兒子紛紛去世,只有孫子遠在外地謀生活。老人對孫子時常挂念,卻有不敢打電話,怕打擾孫子的工作。實在太想了,悶得慌,她就把孫子的照片拿出來,對著照片說話。哪怕說著說著就流淚。

後來,老人因病卧床,處於彌留之際。但是,儘管幾個女兒都圍在周邊,老人依然未能咽下最後一口氣。家人說,她可能是在等孫子。後來,孫子急匆匆從外地趕來,輕輕撫著老人的手。老人家忽然眼角流出淚了,緊接著,似乎想拼勁全身力氣把眼睛睜開,怎奈實在沒有這個能力了,於是就濕潤著眼角,表情歸於平靜,離開了。

老人離世之前留下的眼淚,到底怎麼解釋?真的蘊含那麼多意義嗎?

其實,這從科學的角度說,一切,都可能源於我們活著的人的美好臆想。

我們的人體,實際上總是在不停地分泌淚水。不然,我們的眼睛早就乾涸壞掉了。這個過程,對於相當一部分人來說,哪怕到了彌留之際,也依然進行著。但是,人之將死,隨著瞳孔的擴大、眼肌的僵硬、眼壓的消失,我們分泌出的眼淚再沒有了以往的通道(淚小管)可以下注儲存,於是就只能流出體外。這就形成了流淚現象。

同時,人處於彌留之際的時候,大部分人已經陷入深度的昏迷。這個時候,病人幾乎沒有清晰的意識和思維,更不要說回憶一生的過往,或等待某位親人的到來。可以說,在沒有此類精神活動的情況下,病人無法因為情緒的波動而留下眼淚。

因此,我們可以肯定地說,親人去世前流下的眼淚,只是一種生理現象,並沒有太多意義。

另外,我們也可以從中醫的角度來理解。

我們的肝,開竅於目。眼淚這個東西,其生成,要歸功於肝陰、肝血的濡養和滋潤。同時,眼淚之所以不會在一般情況下流下來,歸功於肝氣的收攝和疏通。那麼當人之將死,肝氣欲絕的時候,我們的肝氣再也管不住「眼淚」了,於是它們就流了下來。總之,這是人彌留之際,肝氣欲絕的表現。

其實,肝氣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意味著死亡過程的真正開始。因為在中醫理論中,肝主藏血和疏泄。正常情況下,人體一身機能的正常開展,都離不開血液。肝氣絕,肝血不再濡養一身。這就像本是萬家燈火的時候,突然停電一般,我們的身體也就由此進入永夜了。其次,肝主疏泄,為一身氣機運轉的樞紐。臟腑氣機的升降出入,乃是功能發揮、生命維繫的根本。而今,肝氣絕,則疏泄廢,臟腑氣化止,我們的生命自然也就隨之消逝了。

其實,肝氣絕的表現,又不僅僅表現為流眼淚。比如說,有些人在去世前,舌頭會縮小,最後蜷縮在口腔內。這其實就是肝不能主筋而導致的蜷縮。

但是,儘管上述這些都是客觀的生命現象,為生命的正常轉規,但是作為在世的我們,卻依然會用充滿溫情的眼光來看待它。我們情願相信,親人離世前的眼淚,包含著不舍和惦念。其實,實事求是地說,這是我們在世之人內心情感的投射。真正不舍、惦念的,是我們自己。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腎為昇陽之根,肝為昇陽之樞!明此道理,天下無疾
人有「鬼門」,遍布全身,司人生死,定人性命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