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齊白石花鳥畫的真情妙趣:蟲入藤溪是雅君

齊白石花鳥畫的真情妙趣:蟲入藤溪是雅君

搶購點擊3800多張《中國古代繪畫高清電子圖庫》

搶購點擊工筆畫學習資料,白描稿、繪畫步驟等

自唐代以來, 「評畫以禽鳥為下,而蜂蝶蟬蟲又次之。」宋代《廣川畫跋》里記述了草蟲在中國畫史上的地位。歷史上草蟲一直不被文人看重,直至齊白石,才顛覆了草蟲的地位。也正因為如此,齊白石的作品成為書畫市場的翹楚。近日將在保利藝術博物館展出的齊白石工筆花卉草蟲巨冊完整十八開和在嘉德秋拍亮相的齊白石尺幅巨大的《吉壽永昌》,再次引起收藏界的極大關注。

其實,齊白石的作品從來沒有「高大上」的空洞說教,在他看似平凡的畫面里處處體現著人性的自尊與自愛,筆里墨里滲透出的多是老人的生活經驗和感悟,慧人慧心。他的藝術既有人間情味,又具風雅之趣,在親近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是脫除庸俗的心性與人間情感的溫馨。

畫雞妙法在羽毛

中國人喜歡大吉大利,「雞」、「吉」同音,所以雞的題材也就成了畫家和收藏家們的鐘愛,因此,藝術市場上雞作熱銷也就順理成章。在近代畫壇,提到畫雞,齊白石、徐悲鴻、李苦禪、王雪濤、唐雲、陳大羽等人風采各異,特色鮮明。我曾收藏過一幅許麟廬先生畫的雞,筆墨不凡,非常精彩。這幅畫是許老當年送給陸儼少大師的,畫上題著:儼兄正之。

後人畫雞,多受齊白石影響,特別是幾位畫得好的就直接是白石老人的入室弟子。那麼,白石老人畫雞有哪些特別之處呢?

白石老人畫雞是經過長期觀察和探索才形成了自己一套獨特方法的,他能通過造型和筆墨的差異,巧妙地畫出柴雞、油雞和竹雞的不同特徵,而且還能表現出雞在不同情景下的狀態。

這幅畫白石老人畫了兩隻在花叢下覓食的碩大柴雞,相互注視,並肩前行。

畫雞難在畫羽毛,我們看看白石老人是怎麼表現的。

雞尾用重墨完成,寥寥幾筆,清清楚楚。每一筆都強勁有力,充分表現出了雞的雄健。

在雞的背部,白石老人用細筆添加了一些小毛,這樣一下子就把雞毛的光澤表現了出來,油光鋥亮,同時也表現出了雞毛柔軟滑順的質地。

畫左邊這隻雞的腹部時,白石老人用重墨直接連到了雞腿部位,這樣就使雞的分量明顯加重了,這樣處理是與現實中的真雞有很大區別的。特別是畫重墨與上部羽毛的連接處時,墨色似斷似連故意留出了一道空隙,這樣就顯得羽毛蓬鬆、生動鮮活。這些關於羽毛的畫法都是白石老人的獨創,前輩畫家沒人這樣畫過,也正是在這些細微之處,才體現出了白石老人藝術的精妙。

除此之外,白石老人還特彆強調了雞冠的雄壯、雞眼的敏銳和雞爪的尖利。

在畫面上,白石老人還配上了一簇盛開的菊花,與兩隻大雞爭奇鬥豔,構成了一幅絕美的鄉間佳景。

一搶一護已忘言

白石老人喜畫松鼠葡萄,因為這個題材吉祥,是中國美術中的傳統題材之一。葡萄果實堆疊繁密,象徵豐產;而鼠在十二辰中為子,二者合在一起就是「多子」、「多福」、「富貴」之意,頗得人們喜愛。

在這幅作品中,白石老人以大筆飽水畫葡萄大葉,行筆洒脫,酣暢痛快。這幾片大葉錯落地佔據了畫面大部分空間,顯示了老人對用墨的自信,使觀者在墨中尋趣。只有了墨的葉面還不夠,接著白石老人又在墨線上做足文章。他以書法用筆寫藤蔓,筆走龍蛇,蒼枯盤結,精心穿插,盡得線條之大美。一串葡萄則以沒骨法圈出,潤澤飽滿,晶瑩剔透,與藤、葉形成對比,成為畫面之亮點。

在畫面的下方,白石老人重點描繪了兩隻正在搶食的松鼠,這也是本篇的主題。老人純用水墨暈染松鼠的外形,筆筆清晰,充分表現出了松鼠蓬鬆毛茸的質感。又用重墨點眼畫嘴描須,刻畫松鼠的神態。

這是兩隻正在搶吃葡萄的松鼠,一隻在吃,另一隻跑過來爭食,正在吃的一隻趕緊用爪子護住食物,另一隻急迫地用爪子上前去抓,一搶一護,情態動人,十分逼真。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每讀白石老人的畫,都會被他的神奇之筆所打動,都會不自覺地被他帶到無車馬之喧、無名利之逐的大自然中去。

引上檐楹牽牛花

1920年秋天,齊白石在好友齊如山的引薦下去拜訪梅蘭芳。這一年梅蘭芳僅26歲,但他早已是紅遍海內外的名伶。可以說,此時的梅蘭芳已是梅蘭芳,可齊白石還不是後來的齊白石。齊白石還正處在藝術變法的苦苦摸索中,其知名度還遠遠不夠。梅蘭芳在書房「輟玉軒」熱情接待了來賓,並親自鋪紙研墨向齊白石請教草蟲的畫法。齊白石精心畫了許多草蟲,還把作畫的心得講給梅蘭芳。為了答謝比他年長30多歲的白石先生的指教,梅蘭芳即興演唱了一段自己的代表曲目《貴妃醉酒》。

這次來訪,齊白石可謂收穫不小:一是結識了梅蘭芳;再就是在梅家,齊白石見到了百餘種牽牛花,並始畫牽牛花,逐漸使之成為了自己的代表性題材之一。

梅蘭芳也曾在自己畫的《牽牛花》上題款,描述自家養牽牛花的情景:「庭中多植盆景牽牛,絢爛可觀。」如此多的牽牛花品種,齊白石以前見所未見,自此之後,他就常到梅家來觀賞、寫生,與梅蘭芳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一次,齊白石畫牽牛花,把花朵畫得像小碗一般大,並且在上面題句道:「百本牽牛花碗大,三年無夢到梅家。」碰巧這幅畫被名畫家姚華看到,姚華認為齊白石是糊塗亂抹沒有根據。齊白石便把姚華拉到梅家,當姚華看到梅家的牽牛花的確長得如碗口大小後,非常慚愧,更加佩服齊白石在藝術上的認真態度。

為了感謝梅蘭芳,齊白石還特意畫了一幅牽牛花送給梅蘭芳,他在畫上題道:「畹華仁弟,嘗種牽牛花數百本,余畫此贈之,其趣味較所種者何如?」

是啊,白石老人筆下的牽牛花到底怎樣?我們就結合這幅畫看一看。

白石老人先用側鋒抹出葉子,用中鋒寫出枝條及花托。再用曙紅加胭脂在花托上方橫塗一筆。這一筆兩端略彎,中間略肥,畫出花的側面。然後,在橫筆上方自上向下並排側抹三四筆,構成花口。再用淡色將花冠與花托接上,形成完整花朵。最後再添上小蔓和數個花蕾。

整幅作品最引人眼目的是圖中的無數條藤蔓,雖是圖畫,卻是草書、篆書筆法,筆走龍蛇,條條帶勁。

這幅畫另一個特徵就是用色。紅艷絕倫的牽牛花,彷彿沾了一夜的甘露,迎著朝陽,嬌艷動人。紅的真紅,綠的真綠,色彩濃艷,充滿生命的活力。白石老人雖然大膽使用如此濃重的顏色,但他絕不是簡單地堆砌色彩,而是也像用墨一樣,分出陰陽向背和層次,用色彩去表現牽牛花的內在精神。

在人們的眼中牽牛花具有什麼精神呢?這當然是仁者見仁,我喜歡宋代詩人汪應長寫的《牽牛花》詩。他是這樣寫的:「 葉細枝柔獨立難,誰人抬起傍闌干。一朝引上檐楹去,不許時人眼下看。」意思是說牽牛花最初葉細枝柔難以獨立,但是一旦成長後爬上屋檐衝上雲霄,便令世人再也不敢輕視小瞧。這首詩提升了牽牛花的高度,賦予了它積極的意義。但是不管怎樣,我們透過白石老人筆下的牽牛花,分明能感受到活潑開朗的個性和一股不屈不撓奮發向上的精神。

寥寥幾筆寫春牛

《春牛圖》是中國傳統繪畫中常見的圖案,因其寓意著對豐收的希望和幸福的憧憬,以及對風調雨順的祈求,所以千百年來一直被視為吉祥的題材而長盛不衰,為人們喜聞樂見。

白石老人非常喜歡畫牛,也是畫牛的高手,因為他從小就放牛,對牛的習性和外貌非常熟悉,所以他能簡潔而又傳神地畫出牛的神態來。《春牛圖》即是白石老人畫牛題材的代表作,他獨創的背後畫牛法已成為經典。

這幅作品白石老人使用了極簡的筆墨,可謂簡之又簡,不能再簡。從背後畫牛,用淡墨沒骨法,只用四筆就完成了牛身和牛腿,然後添上牛頭和牛角。這裡用重墨只畫了一隻犄角,表現出了牛扭頭朝邊上看的動作。最後用重墨畫上尾巴,事先在尾巴處已經提前留好了一條空白線,這樣既顯得尾巴突出,又使牛屁股呈現立體感。一隻活靈活現的耕牛隻用了七筆,這種畫法古今少見。

接著,又用簡單的幾筆畫出了田野和條條垂下的柳絲。飄逸柔韌的線條從上而下,貫通全篇,彷彿讓人感受到了陣陣吹拂的春風,好一派悠然閑適的早春田園佳景。畫景手法亦簡,這是為了與畫牛相對應。

人們常說增一分則多,減一分則少,指的就是這種畫吧。

一蟲一物皆匠心

幾年前,我在拍場上舉下了這幅畫,這也是我在厚厚的一大本圖錄中精挑細選的結果。因為這隻大葫蘆金燦燦的,甚是喜人,取到畫後我便把它掛在了門廳顯眼的位置。

這幅畫尺寸不大,只有0.5平方尺,從以往的出版物中可以推斷,這幅畫是四開冊頁中的一開,是當年畫給胡佩衡的,後來,分開釋出,散落民間了。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這幅畫就陸陸續續出版過無數次,還曾經被用作齊白石作品集的封面,可見,作品的輕重與尺寸無關,這幅小畫足以能代表白石老人的藝術。

齊白石的繪畫經歷了從簡到繁再到簡的過程。他從最初的效仿八大、石濤,再到借鑒吳昌碩變法成自己的風格,最後從極其燦爛繁密中走了出來,形成明快、爽朗的面貌。白石老人晚年作品的簡,不是簡單,而是筆簡意不簡,是大道至簡。他的這類作品基本上都只畫一蟲一物,一鳥一花,但都別具匠心,趣味盎然。

在《葫蘆秋蟲》中,白石老人只用幾筆就抹出了一個落在地上的碩大葫蘆,葫蘆尾巴上畫柄的一筆,用淡墨中鋒寫出,起筆收筆時都稍微停頓,表現出了柄的兩端有節。畫螞蚱採用相對工細的手法,非常傳神。幾隻腳緊緊地抓住葫蘆,以免滑落。大腿上的針刺每一點都堅硬鋒利。這幅畫最精彩的當屬螞蚱的兩隻觸角,側鋒兩筆,似乎真的能讓人感到觸角在一上一下不停地揮動。螞蚱警覺的神態刻畫得相當逼真,好像隨時就要躍起飛走。

一幅小畫,如此簡單,白石老人僅用寥寥幾筆就把大自然中精彩的一瞬描繪了下來,並且有著極強的感染力,引人入勝。這樣的效果是與老人常年的細緻觀察和精湛的筆墨技巧分不開的。

花紋純狼毫工筆花鳥勾線筆

¥38元全國包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筆畫 的精彩文章:

李唐:南宋畫家的領袖,「大斧劈皴」的創始人
于敏的工筆人物《青春時節》

TAG:工筆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