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火索與戰爭
有時小事件引發大戰爭,而有時雙方陳兵百萬又難以爆發衝突,這到底怎麼回事呢?
小事件大戰爭
1337年—1453年期間,英法兩國進行了一場世界歷史上最長的戰爭,史稱「百年戰爭」。這場耗盡了兩國的國力,使得兩國經濟重創,民不聊生。說來好笑,這場長達116年的戰爭竟然是一面旗幟引起的。
14世紀,佛蘭德斯地區(現在的比利時、荷蘭)是當時歐洲最富裕的地區,以紡織業聞名歐洲,全歐洲的達官貴族的衣料全來自於這個地方。法國控制著這個地區,各種苛捐雜稅讓佛蘭德斯人難以忍受,但他們又不敢反抗法王,因為教皇契約上規定,如果反對國王,將處200萬法郎的罰款,而當時主教是受法王控制的。佛蘭德斯人既想獲得自由又不想交罰款,怎麼辦呢?
他們想到了英王,認為與其自己反抗法王,不如挑撥英王去攻打法王。佛蘭德斯人對英王說,他們厭煩法王,很想歸順英王,但又不能違背教皇契約。如果英王能在自己的旗幟圖像獅子旁邊加上百合(因為百合是法王旗幟的圖像),那麼英王也就是法王了,如果這樣我們歸順你的話,既符合我們的心愿,也不違背教皇的契約,何樂而不為呢?
英王聽了非常高興,照著佛蘭德斯人的話去做了。法王聽後非常震怒,當時英王是法國貴族,在法國有領地,對法王有臣屬關係,現在竟然稱法王,簡直是犯上,是可忍,孰不可忍?就這樣,英法百年戰爭拉開了序幕。
難道就因為一面旗英法打了一百多年的戰爭嗎?其實歷史遠比一面旗子要複雜得多,一面旗子的爭執,只不過是歷史積怨的一根導火索。
從歷史上說,英法有很深的歷史根源。10世紀,北歐有一群海盜不斷襲擾法國,法王無力抵抗,為了安撫這群海盜,法王在西海岸划了一片地讓他們定居下來,於是建立了諾曼底公國。11世紀,諾曼底人威廉率眾入侵了英格蘭並成為英王。
14世紀時,法王為了統一全國,逐漸清除了英王在法國的一些領地,如諾曼底等,但英王非但不肯,還想奪回被法王收回的祖先領地,雙方的矛盾不可調和。另外,英法兩國王室還有通婚的傳統,一旦法國王室繼承人出了問題,英王也有資格參與競爭,這是合理合法的,沒有人有異議。
法國卡佩王朝絕嗣,英王愛德華三世想以法王外甥的身份繼承法國王位,但王位被王族的旁系腓力六世所獲,為了爭奪王位,應該說是英法百年戰爭的直接原因。再加上前面講的佛蘭德斯地區的爭奪,英法之間的矛盾早晚要爆發,只是需要找個借口,這時旗幟的圖像問題成了導火索,從而引爆了這場時間最長的戰爭。
像英法百年戰爭這樣的由一個事件引發的大戰,在歷史上並不是孤例,例如我們熟悉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爆發的導火索就是奧匈帝國的皇儲夫婦到薩拉熱窩視察時,被塞爾維亞的一名青年所刺死。難道就因為這件事而爆發一次世界大戰嗎?很顯然不是,這件事只是一個導火索,它引爆了歐洲列強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和壓抑的歷史積怨。
從當時現實狀況看,德奧的同盟國集團與英法俄的協約國集團為了爭搶海外殖民地和控制巴爾幹半島,其利益衝突已愈發緊張,隨時都可能爆發戰爭,只欠導火索了,這時薩拉熱窩事件爆發了,戰爭找到了借口,一戰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上述兩次大戰都是由小事引發的,值得我們深思,但有時,雙方敵對幾十年,即使遇到了大危機,也無法引爆戰爭,這又是為什麼呢?
難以引爆的核危機
1962年,蘇聯在古巴秘密地部署了核導彈,美國通過飛機偵察確認了這一事實,對美國的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於是,美國總統肯尼迪全面封鎖了古巴,要求蘇聯撤出核彈,赫魯曉夫最終服軟,避免了一場核戰危機。作為交換,美國保證不進攻古巴,並且從土耳其撤出瞄準蘇聯的核彈。這就是震驚世界的古巴導彈危機。這裡讓人深思的是,捅了這麼大的簍子,美蘇兩家為什麼沒有爆發戰爭呢?
這要從當時美蘇冷戰的大背景去理解。二戰中美蘇是同盟,共同反抗法西斯,二戰後由於美蘇國家利益相悖,意識形態截然不同,雙方進入了冷戰時期,形成了兩極世界。雖然在20世紀60年代初,蘇聯處於劣勢,美國佔據優勢,但雙方都有巨大的核武庫,一旦發生戰爭,雙方將同歸於盡,使戰爭變得不可思議。另外,二戰剛剛結束,給世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雙方都有意地避免直接的衝突,從而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這時美蘇兩家主要進行戰略態勢的爭奪,即使擦槍走火也是進行局部的小規模戰爭,如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和中東戰爭等。
古巴導彈危機之所以爆發,其深層次原因是蘇聯在與美國的戰略態勢競爭中處於劣勢,美國的核彈部署在西德、義大利和土耳其,直接威脅蘇聯的安全,而蘇聯的導彈都是中短程導彈,根本打不到美國本土,只能對美國的盟友西歐和遠東地區造成威脅。赫魯曉夫心理很不平衡,要想辦法把蘇聯的核彈安在美國的家門口,既讓美國感受到威脅,又改變美攻蘇守的戰略態勢,形成世界均勢。
這時,古巴由於受到美國的威脅而向蘇聯求助,為蘇聯提供了一個機會。赫魯曉夫認為,如果在古巴站穩腳跟,可以進一步影響拉丁美洲的社會主義運動,打擊美國的囂張氣焰。即使最糟糕的情況,大部分核彈被美國摧毀,剩下幾枚也會對美國造成致命的打擊。赫魯曉夫認為美國總統肯尼迪性格懦弱,有可能容忍他的冒險行為,赫魯曉夫的誤判給他自己造成了被動。
但正在大選中的美國總統肯尼迪,在證實這個事件之後,感到事態非常嚴重,一方面對美國構成了直接威脅,另一方面損害了美國在自由主義世界的威信,必須堅決打擊。肯尼迪強硬要求蘇聯必須撤回核彈。最終,赫魯曉夫被迫撤走了核彈,從而結束了古巴導彈危機。
從戰略上看,蘇聯沒有達到它的目的,可以說是失敗的,但美國也做了一定讓步,保證不侵犯古巴,保證從土耳其撤出瞄準蘇聯的核彈。
釣魚島會成為導火索嗎?
冷戰時期的這次危機可以說有驚無險,其主要原因是,雙方雖然劍拔弩張,但都沒有全面開戰的意願和把握,因此即使到了最危急的時刻,雙方最終還是在剋制和理性中解決了問題。
這讓我們不禁想起當前的中日釣魚島危機,中日之間會因為釣魚島爭端而走向戰爭嗎?
雙方是否戰爭,要看雙方的政策和意願,只要一方想發動戰爭,那麼這場戰爭就很難避免,因為戰爭的發動方會很容易找到借口。比如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日軍借口一名演習的士兵失蹤,從而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如果雙方都不想打仗,那麼這場戰爭很難發動起來。中日兩國現在就處於這種狀況。
首先我們應該明白,中日雙方是有矛盾的,日本有一個海洋大國戰略,不會放棄周邊的爭議島嶼,中國也不可能放棄釣魚島,否則中國會被封鎖在第一島鏈內,無法進入太平洋,成為海洋大國。但中日之間的這種矛盾,還沒有成為兩國之間的主要矛盾。中國的主要問題是發展我們的經濟,而當前我們的經濟又遇到了極大的困難。日本的經濟也處於蕭條期,如果再遇上一場戰爭,那它的政治大國之夢就遙遙無期了。因此,從當前情況看,中日兩國領導人必定會理性看待釣魚島爭端,中日之間進行一場戰爭的可能性極小。
但這不等於以後中日之間不會有一場大的戰爭。通過仔細研究我們會發現現在的日本所處的狀態與二戰前的日本和二戰前的德國非常相似,二戰前的德國不服輸,心懷怨恨,不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省,又遇上經濟危機;二戰前的日本遇到了經濟危機,右翼分子與軍國主義相勾結,走上了擴張之路。
在這裡,我們必須警醒,如果右翼分子裹挾日本走上軍國主義道路,妄圖改變二戰秩序,我們必須做好戰爭準備,否則我們會像二戰前英法綏靖德國一樣,最後自食其果。
※蜣螂的糞球是「空調」
※最痴迷外星人的天文學家——弗蘭克·德雷克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