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維權大數據:9成消費者遭遇侵權,網購、房產是重災區
一年一度的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到來,那麼,過去一年,消費者的維權狀況如何呢?《維度》聯合騰訊財經對過去一年消費者的維權狀況做了調研,回收有效問卷11655份。調查數據顯示,過去一年,91.6%的消費者都曾遭遇侵權,其中超半數的侵權行為發生在網購領域,但僅有37.1%的消費者選擇維權。
9成消費者被侵權,網購成重災區
「過去一年,您是否遭遇過侵權」,面對這一問題有91.6%的消費者都給出了肯定的答案。整體來看,年紀越大的消費者,遭遇侵權的比例越高。
《維度》調查顯示,40.10%的消費者遭遇的侵權都發生在網路交易中,27.70%發生在實體交易中,還有32.20%的消費者在兩種類型的交易中都曾遭遇過侵權。具體到被侵權的領域,有超半數(50.40%)的消費者都表示自己被侵權最嚴重的是網購;其次則是通信網路領域,有26.60%的消費者都表示遭遇過侵權;買房租房中遭遇侵權的消費者佔比位列第三,達到20.10%。
在2018年的消費者維權調查中,投訴量最高的三大行業分別是網購、房產和消費金融,今年的調查中消費金融已被通信網路取代了前三名的位置,可見2018年國家大力加強對消費金融領域的管理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分析人士認為,消費者網購時無法直接接觸商品,是消費者遭遇侵權頻發的主要原因。
小米最近網購就被商家給坑了。
上個月,小米在網上看中了一套骨瓷餐具,頁面提示骨粉含量40%,所附的檢測報告顯示磷酸三鈣含量 40%,客服也承諾實物與宣傳完全一致。但當他花費2000元買回5套餐具後,卻發現合格證上標註的磷酸三鈣含量只有30%。
「商家明顯就是虛假宣傳」。小米說,網購時只能通過商家的描述來判斷商品是否合適,自己輕信了商家描述才買回了完全與自己需求不符的餐具。
在《維度》調查中,38.10%的消費者都有過和小米相似的遭遇,被商家的虛假宣傳誘導消費。不過,這還不是消費者遭遇最多的侵權行為,數據顯示,近半數(48.10%)消費者都曾遭遇過商家的霸王條款。
趙先生在聚投訴平台上發帖稱,自己在營業廳報裝寬頻,工作人員稱必須綁定「贈送」的2張手機卡才能安裝寬頻,且手機卡不能銷號。但自己已有2張手機卡,並不需要額外的手機卡。
「商家這樣的捆綁消費,讓我比以往單獨安裝寬頻要多花近一倍的錢」。趙先生對此很氣憤,這不就是霸王條款嗎?
其實,商家的霸王條款在各個行業中都早已存在且屢禁不止,甚至有些霸王條款規定因為其長時間存在而已被消費者認可。現在不妨想想,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規定,如「謝絕自帶酒水」「最終解釋權歸商家所有」「一經售出概不退還」,但你是否認真考慮過這些其實也是商家的霸王條款呢?
超6成消費者放棄維權,95後維權意識最差
前文已經提到,過去一年,超9成的消費者都曾在消費中遭遇侵權。那麼,消費者遭遇侵權後會如何做呢?
《維度》調查中,超37.10%的受訪者表示自己被侵權後進行了維權,超6成(62.90%)受訪者並未選擇維權。
從不同代際的維權情況來看,年紀越小,維權意識越差。數據顯示,95後中僅28.23%的受訪者在被侵權後進行了維權。
分析人士認為,年輕人在維權方面缺乏經驗,當遭遇侵權時可能會因為不知道該如何維權而放棄。
調研中,《維度》也發現,整體來看,近4成(36.90%)消費者不維權的原因是擔心維權周期長,「投訴了也沒人處理,白白浪費時間」。而95後中卻有33.51%的消費者都是因為「投訴無門,不知道在哪兒、怎麼維權」而放棄,這一比例遠高於其他年齡段。
小亮通過某中介平台租房,退租時就遇到了阻撓。中介聲稱需要繳納198元的衛生費才可退租,但這一費用並未在租房合同中說明,中介之前也從未提過這一費用。小亮不想給,但中介的態度卻很明確,這筆錢會直接從押金里扣除。
「為了198塊錢,還要耗費時間和精力跟中介扯皮」。小亮說,他開始也想要維權,但是損失也不大,還不如吃了這個啞巴虧,「只要能拿回來大部分的押金就好了。」
在進一步調查消費者對於維權的態度時,只有13.90%的消費者表示如果遇到侵權將堅決維權,近3成(28.90%)的消費者表示自己肯定不會維權,選擇「自認倒霉,忍氣吞聲」。近6成的消費者(57.20%)還是選擇了「視侵權行為、損失而定」。
正如小亮所說,如果要損失掉1980元,那他肯定會積極維權,不能讓中介白白坑了自己的錢。但現在只是198元的糾紛,感覺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有點不值當。
但珊珊卻完全不認同這樣的觀點,在她看來,哪怕只是19.8元的糾紛,商家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權益,就一定要積極維權,讓對方受到應有的處罰。
《維度》調研數據也顯示,對於積極維權的消費者而言,近半數(49.30%)人之所以進行維權,都是希望不良商家受到處罰,此外還分別有23.90%和18.40%的消費者是希望獲得經濟賠償和提醒後來者避免踩坑。
維權渠道多樣化,超2成消費者維權周期超半年
小偉在某品牌專賣店定製了兩套衣櫃,安裝完成後不到2個月,衣櫃就出現了裂縫。他找到商家維修,但不久柜子再次出現問題。等他再次聯繫商家,商家卻總是推脫再等幾天就上門維修,此後他多次聯繫後仍然沒能得到答覆。
《維度》調查中,積極維權的消費者中,超半數(50.70%)都表示問題已經多次反映,但仍未解決;僅5%的消費者表示,投訴後問題被及時解決。同時,數據顯示,23.30%的消費者維權周期在半年及以上。
同時,數據顯示,消費者年紀越小,維權周期越短。其中,45%的50後維權周期超半年,而95後中這一比例只有18.21%。
專家認為,年輕人對網路的接觸更多,雖然一部分年輕人的維權積極性不高,但當他們進行維權時,更多會選擇互聯網舉報、在社交平台曝光等方式,更容易督促商家儘快解決問題。因此,年輕人的維權周期反而更短。
《維度》調查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數據顯示,近4成95後再被侵權後會在貼吧、微博等社交平台進行曝光或在聚投訴等互聯網舉報平台投訴,而50後中這一比例不到2成。
可見,不同維權方式的選擇也會影響到維權的效果。
小偉遭遇侵權後,選擇的是跟商家溝通,但顯然問題並未得到及時解決。《維度》調查中,有18.80%的消費者都表示,最不滿意的維權方式就是找商家理論、私了。
事實上,消費者可以選擇的維權方式還是很多的。《維度》調查顯示,在遭遇侵權後, 48.60%消費者更偏向的維權方式是向消協等有關部門投訴。此外,45.60%的消費者也會選擇向商家所屬平台投訴。找商家理論、在互聯網舉報平台投訴、在社交平台曝光、向媒體曝光、想消費品生產方投訴、報警、起訴等也是不少消費者會選擇的途徑。
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的消費水平也在不斷增強。但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不良商家,假冒偽劣、虛假宣傳、哄抬物價等行為都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幸好,我們的維權途徑已經越來越多。
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即將到來,希望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能夠提高自己的維權意識,在自身權益受到侵犯的時候能夠及時通過合法途徑維權。
來源:維度視角,作者:《維度》木木
※恆大步入高質量增長軌道:2018年核心凈利同比增90%
※10年最慘:可口可樂暴跌1000億,預示著什麼?
TAG:政商參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