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沒落的實體零售巨頭:這家德國超市,近十年收入減少了3000億

沒落的實體零售巨頭:這家德國超市,近十年收入減少了3000億

近幾年,受到電商的衝擊下,實體零售業的生意真的不好做,接連關掉的知名超商不勝其數,尤其是來自海外的實體零售商,在國內上演了一波大撤退,目前留下來的包括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傳統的零售商都在積極的轉型。在2019年得到的最新消息是,遇到瓶頸的麥德龍也表示要在大中華地區尋找合作夥伴。

公開的資料顯示:來自德國的麥德龍超市是一家零售批發超市集團,成立於上世紀60年代。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長為德國最大、歐洲第二、世界第三的零售批發超市集團。長年穩居世界五百強企業榜單。

麥德龍在全球的市場地位,相信很多人多多少少都了解。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大概在十年前,麥德龍的業績達到巔峰,年營收達到655億歐元。但好景不長,在近幾年營收下滑到220億歐元,相比最高峰年收入減少了六成左右(約合人民幣3300億)。

當年,麥德龍在德國以上萬平方米的倉儲式商店開始了企業的歷程。他們的倉儲式超市是將超市和倉儲合二為一的業態,這一模式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省掉了傳統零售企業獨立的倉庫和配送中心,經營中實現了快速補貨,保證超市低成本高效率運作。獨特的商業模式讓其迅速的成為全球零售巨頭。

在上世紀90年代,麥德龍與國內的企業錦江集團合作,建立了錦江麥德龍現購自運有限公司,成為了第一家獲得批准在多個主要城市建立連鎖商場的合資企業,可以說它填補了當時國內大型商超的空白市場。

剛開始,在選址上麥德龍不同於其他商超,他們不選擇在主要的大城市中心開店,而是選在大城市城鄉結合部的高速公路或主幹道附近,營業面積上萬平米,加上建設與營業面積同等的停車場,其實需要的成本非常高。這也造成了它無法在國內市場迅速地擴張的原因。

與其他超市不同的是,麥德龍雖然也服務個人消費者,但主要還是針對酒店、餐飲、中小零售商和企業食堂等B端客戶,有數據顯示,國內麥德龍的門店數不及沃爾瑪、家樂福的多,在全國只有93家店鋪,布局覆蓋面有限,消費群體自然也是有限的,因此在這種高投入,低收入的情況下,自然是輸給沃爾瑪、家樂福等其他競爭對手。

從一開始,高傲的麥德龍便嚴格控制會員數量,只有申請加入並擁有會員的顧客才能進場消費,且主要針對企業用戶及中高端客群。如今雖然在做向個人消費市場轉型的嘗試,但依然堅持主業沒有放棄。通過進駐主流電商平台、實體店改造和擴大服務範疇,這些年麥德龍也就轉型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但這些探索大都周期較長,難以快速扭轉頹勢。

有業內人士這樣表示:當年一些大型會員模式的商場,通過會員促銷等模式來捆綁消費者,但是隨著新生代消費者崛起,年輕一代成為消費主流後,他們更注重產品、便利性及消費場景,大賣場已經不能吸引新生代消費者。目前零售業已經進入了新零售發展時代,傳統實體零售業者必須在電商、實體業態升級方面作轉型,想要在這個市場上生存,你不但要行動敏捷,而且還要善於應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柳先說 的精彩文章:

中國小家電巨頭誕生:力壓蘇泊爾美的,它拿下全國七成的市場份額
一年生產100億包速食麵,這品牌比肩康師傅,逆襲成為行業黑馬

TAG:柳先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