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AI「立法」新紀元:需要多方共同參與,充分溝通

AI「立法」新紀元:需要多方共同參與,充分溝通

我們面臨的法律和倫理挑戰可能在20年內就會發生。因為屆時,機器人與人類能力相當。——地平線創始人兼CEO余凱

今天的 AI 已經走出來實驗室、象牙塔,快速滲透到人類社會生活中的,我們在享受技術進步的便利時,潛在的威脅也隨之而來——法律盲區、倫理挑戰、監管的空白地帶……如何在發揮AI價值的同時,規避其帶來的風險?

AI「立法」新紀元:需要多方共同參與,充分溝通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AI開啟立法新紀元

最近的兩會上,AI立法成了熱門話題。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 4 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大會發言人張業遂表示,全國人大常委會已將一些與人工智慧密切相關的立法項目,如數字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和修改科學技術進步法等,列入本屆五年的立法規劃。同時把人工智慧方面立法列入抓緊研究項目,圍繞相關法律問題進行深入的調查論證。科技圈的大佬如百度董事長李彥宏、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楊傑等,和學術屆的專家,紛紛建言獻策,共同探討AI立法的實踐。

儘管世界的各國政府對人工智慧的重視程度有過之無不及,不過,有關AI立法和道德準則的制定,僅有少數國家作出明確的規定,如德國的「道路交通法第八修正案」。目前,中國的人工智慧實力已經走在世界前列,而配套的法律法規,也理應不甘人後。

AI 是個新事物,覆蓋的領域廣,牽涉的利益也是方方面面,所以在立法上也就需要更多的探索與討論。作為 AI 行業的踐行者——AI 企業是如何看待以及探索 AI 立法呢?動點科技採訪了人工智慧獨角獸地平線和數坤科技。

自動駕駛的「新法」制定需多方共同參與

「技術層面其實沒有難題,難點在於企業的價值觀。」地平線創始人兼 CEO 余凱認為 AI 的發展中:我們面臨很大的挑戰是人與人、人與客觀世界的關係,以及要怎麼定位人和機器之間的關係。余凱是技術發展的樂觀派,他預測,我們面臨的法律和倫理挑戰可能在20年里就會發生。因為屆時,機器人與人類能力相當。那到時,人類應該如何處理這種關係?

以備受關注的自動駕駛為例,曾有人提出「無人駕駛汽車在危險情況下是否可以不計後果地保護自己的主人?」 ,余凱認為這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一個永恆的倫理問題。「無人駕駛技術只是手段,機器智能不應該凌駕於人類倫理之上。」他認為,其背後的決策邏輯涉及到法律和倫理問題,需要相關的政府機構、學術專家、企業的共同參與制定相關的規定。

此外,自動駕駛還涉及一個富有爭議性的話題,即:事故發生後的定責問題。余凱認為這是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必然會衍生出的法律問題,也是一個系統性的社會工程。其需要制定一套明確、清晰的機制來明確責任劃分。「所以要完善地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技術專家和法律專家共同來制定更加細節的法律細則。從具體操作流程來上來說,未來原則上應該也是技術協助執法部門定責,保險公司賠付。」他說。

顯然,針對自動駕駛領域的相關法律規則制定,需要多方參與,每一個細節都必不可少。

為新技術制定新法規,需謹慎使用現有政策工具

醫療行業是一個與倫理道德密不可分的領域。有的技術理想主義者發表了機器人代替醫生的觀點,引起了極大的爭議。「目前醫療AI的定位是輔助醫生,而非替代醫生直接面對患者。」數坤科技的創始人馬春娥認為決策者依舊是醫生,而技術則是工具。其實,這樣清晰的定位可以減少很多麻煩的倫理道德問題。

對於AI醫療來說,面臨的最明顯的法律法規問題則是審批問題。「醫療 AI 產品涉及到醫 CFDA 三類證,目前國家相關部門正在制定針對AI的審批標準。」馬春娥表示,對於新一代的醫療 AI 產品,在之前的產品分類、審批、發證等流程和標準上沒有先例可循。「在評審資料庫建設和監管方面,仍在摸索階段,但大方向已清晰。此外,醫療AI產品的性能、演算法模型、應用界面等都在快速更新,傳統增項或者升級審批無法滿足行業發展需求。」她補充解釋道。

那麼,對於複雜嚴謹的醫療行業,AI 在立法探索有哪些關鍵因素呢?首先,她認為,從以往經驗來看,對於新技術,制定新法律法規,最好是評估現有政策工具,謹慎使用。「因為新的法律法規和稅收政策可能會阻礙AI的推廣和使用。」她解釋道,由於 AI 技術的應用領域跨度很大,過度管理可能會無意間減少市場主體(尤其是創業公司和小型企業)創造和提供的技術的數量。「政策制定者需要和業內及時溝通,制定有利於AI技術長遠發展的法律法規。」她說。企業是AI 醫療產品的研發者和推廣者,本身最清楚面臨法律和倫理風險。而建立一套完善行業規範,也需要行業協會、行業企業共同努力。

具體到產品審批方面,她認為,由於可能造成傷害大小的不一致,AI 醫療產品的分級監管也非常重要。如美國將能夠提供明確診斷結果的AI輔助診斷產品視為具有最高風險等級的醫療器械進行監管,除需進行一般監管外,還需進行上市前審批( PMA)。對於低風險的AI醫療產品,美國FDA採取「數字醫療軟體預認證計劃」。經過預認證的開發主體即有資格直接銷售自己的低風險醫療 AI 產品,而無需經過FDA的額外審查和一系列入市審查。

AI 作為一個新技術,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實踐、試錯。現在是時候集中各家智慧與經驗,總結其規律。就如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在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發言時的建議一樣:由政府主管部門牽頭,組織跨學科領域的行業專家、人工智慧企業代表、行業用戶和公眾等相關方,開展人工智慧倫理的研究和頂層設計,制定人工智慧倫理的指引性文件。每個 AI 業內人都需要有這樣的責任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動點科技 的精彩文章:

本田的 Urban EV 擁有一塊寬大的儀錶盤觸摸屏
體驗消費的時代,如何在老炮們的ROCK U中製造同感 | 創業

TAG:動點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