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岡石窟來自北魏時期的佛像,歷經1500多年 散發異域之美
雲岡石窟位於中國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約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000米,現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軀,是我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據文獻記載,北魏和平年間(公元460年至465年)由一個著名的和尚曇曜主持。在京城(平城,今大同市)西郊武周塞,開鑿石窟五所,現存雲岡第16窟至20窟。
就是當時開鑿最早的所謂"曇曜五窟"。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於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前。從石窟所保存的紀年銘刻和藝術風格上看,這處宏偉的藝術工程基本上都是北魏的遺物,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
曇曜五窟中的第15窟內部雕有一萬餘尊小佛坐像,人稱萬佛洞。佛像雖小,但各個惟妙惟肖,活靈活現。16窟則是以高13.5米的釋迦像為中心,周壁雕有千佛和佛龕。主佛威嚴莊重,四壁精巧生輝。17窟主像是三世佛,正中是交彌勒坐像,東、西兩壁各雕龕,東座西立。
18窟主要雕有一個高15米的左臂袒露,身披千佛袈裟的立像。19窟的主像是三世像,窟中有高達16.8米的釋迦坐像,是雲岡石窟中的第二大佛像。窟外東西鑿有兩個耳洞,分別雕有高8米的坐佛像。
如今的石窟規劃中,可參觀的景點主要分為八個石窟,每一窟都有自己的特色。一號石窟規模較小,是典型的唐代風格,窟內雕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號石窟沒有主窟,表面共計大小佛龕二十二處,佛像和菩薩像體態均勻,各個生動形象,有的菩薩還出現提跨扭臂的現象。
建造雲岡石窟消耗了大量的錢,致使國庫空虛。文成帝只好讓雲岡石窟工程停工。到了北魏孝文帝心中已有打算,決定遷都洛陽。洛陽周圍是魏國的真正根基、那了居住著的百姓都是漢人。
人數很少的是鮮卑人,想控制全國,根本不能穩定大局。孝文帝仰慕漢文化。為適應政治上的需要,穩定皇位,必須用佔領雲中大同的辦法佔領洛陽,在洛陽建都,但有歌難以解決的問題鮮卑貴族在平城大同安家落戶,決不願意南遷一步,況且南遷離他們的家鄉離內蒙越來越遠,肯定會全力反對。
※全球最偏遠小島: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群島
※我國特殊的民族,有歐洲人的面孔,卻不許說他們是「老外」
TAG:時尚在指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