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和蒙古帝國到底啥關係,元朝和以前的朝代比,又有啥不一樣
今天咱們來簡單說說元朝,說之前,得先明確兩個概念:蒙古帝國和元朝。很多人容易弄混,但這完全是兩回事。從時間上,蒙古帝國是成吉思汗建立的,元朝是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建立的,比蒙古帝國晚50多年;從空間上,蒙古帝國比元朝大,除了中國北部和蒙古,還包括中亞、西亞、俄羅斯南部這些地方;從法統上,可以說元朝是從蒙古帝國里脫胎出來的一個新政權。
那忽必烈為什麼要建立這麼一個新的政權呢?是因為原來的蒙古帝國,地盤雖然大,但是他們那套政治文化傳統,對他來說,已經不夠用了。最主要是在繼承權方面,蒙古不像漢人政權,有宗法制的傳統,權力交接的時候按照長幼,傳承有序,他們是要看實力的,包括你的能力、功勞,還有,能不能讓其他的手裡握有軍隊的宗室貴族認可你。在當時的蒙古政治傳統里,還有這種所謂原始民主的痕迹,蒙古大汗上位要經過一個形式上的推舉。忽必烈能上位,是因為他的哥哥蒙哥大汗,在攻打南宋的時候突然死在四川釣魚城了,蒙哥沒有指定繼承人,這樣忽必烈才有了機會。
在當時,蒙古帝國名義上是一個國家,但事實上已經分屬於幾個不同的汗國了,就相當於蒙古是個大公司,這幾個汗國是子公司,但都有相當大的自主權。這幾個汗國的可汗跟忽必烈基本都是叔伯兄弟,名義上他們都聽命於最高的大汗,但事實上誰都想在自己的地盤上,自己做主,誰都不希望出現一個有才能的、強勢的大汗,所以他們不同意忽必烈繼位,忽必烈費了很大一番周折,打敗他自己的親弟弟,這才當上大汗,但當時蒙古四大汗國里,有三個不承認他,所以這時候蒙古帝國事實上已經處於分裂了。
忽必烈宣稱他自己是蒙古大汗,但沒人真聽他的,而且他武力奪位,這畢竟是違背蒙古的傳統了,所以,從政治上說,他需要有一個新的法統,來給他自己正名,這個法統,就是中國的皇帝。另外從經濟上,當時蒙古的經濟非常落後,特別是在戶籍稅收方面,所以他也需要吞併南宋,因為南宋有錢啊。
然後,到1279年,崖山之戰,南宋大臣背著小皇帝跳海自殺,南宋滅亡,元朝統一全中國。忽必烈不但是蒙古的大汗,同時也成了中國的皇帝。忽必烈採用一些漢人的傳統辦法統治中國,他本人漢化程度也很高,但是出於警惕,他始終堅持把權力放在蒙古人手裡。這樣便導致他的帝國在根基上就出現了裂縫。
我們也可以說,這是元朝政治問題的總的根源所在。它的漢化是處在一種「夾生」狀態,半生不熟,殘留著很多蒙古那種隨意性很強的特點,所以我們看元朝的政府設置,很多部門就是單純的皇帝的服務機構,而元朝皇帝的皇位傳承,代際關係也是非常混亂,不仔細看看不明白,皇室內部的內鬥也特別激烈。
而且元朝的這種政治混亂,還有一個很嚴重的後果,那就是它打破了中國帝制運轉一千多年形成的一種權力結構的平衡。這話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皇帝,雖然權力很大,但皇權也受到一些制約。這種制約,在漢代,先是宗室親王,然後是外戚,再後來又有地方豪強大家族;在魏晉南北朝以及唐朝前期,是大家族的升級版:「門閥」「士族」,在唐後期是內有掌握禁軍的宦官,外有地方軍閥「節度使」,在宋朝,是士大夫,這些階層跟皇權,是一種互惠關係,也就是說,互相負有義務,雖然不對等,但總的來說能維持在一個平衡狀態。
而且除了這些有形的,還有無形但是往往更有效的,就是所謂「禮制」,也就是以儒家思想為主的那套行為準則和價值觀。這些東西的存在,就讓皇帝也不能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但是元朝,作為一個少數民族建立,又漢化不徹底的政權,把這些傳統都打破了,把游牧民族那種建立在軍事基礎上的酋長的隨性作風帶進來了,以至於在整個帝國權力結構當中,皇帝個人獨裁的程度越來越加強了。
※槍械欣賞系列,又是一組經典手槍圖,喜歡的快收藏
※這本《切爾諾貝利的悲鳴》描寫的第二個關鍵詞:恐懼
TAG:六百八學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