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波德戰爭的教訓,為何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打得那麼艱難

波德戰爭的教訓,為何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打得那麼艱難

波蘭,一個擁有三千四百萬人口,八十多萬現役軍人的國家,僅僅支撐了一個月的時間,便倒在了德國的鐵騎之下。同樣是抗擊法西斯的戰爭,東方的中國雖然堅持抗戰14年,全面抗戰8年,然而,這場戰爭卻打得極其的艱難,可以說,在戰爭初期,由於中國和日本國力相差懸殊,戰局足以維持已經算得上不錯的戰績,然而,在得到盟軍大量支援的情況下,為何整個的抗戰打得還是那麼的艱難,從波德戰爭中,我們是不是應該有所思考?

在戰爭後期,實質上已經是我方佔據了優勢地位,無論是在軍隊的數量還是武器裝備上,正面戰場的國軍早已不再是戰爭初期時候可以比較的了,30~40個精銳的美械師遠遠強於戰爭初期的幾個德械師,不談政治上的問題,軍隊存在的實際問題是,我們缺少「交通」,既包括鐵路交通也包括公路道路,日軍佔據的中國區域的交通條件比我們要好太多,一場戰役能否取得勝利,主要不在於軍隊戰士是否足夠的勇敢,而在於能否在關鍵的地方投入遠勝於敵人的兵力。抗日戰爭打的如此艱難,一直無法大舉反攻的原因:正面戰場的中國軍隊缺少有利的交通條件,無法在必要的時間投入遠多於敵人的軍力。

在波德戰爭中,德國軍隊雖然在空軍佔據絕對的優勢,但是那個還不是空戰決定的時代,歸根結底就在於陸軍,波蘭將本國大量優秀的軍隊投入到一個自己交通不太行,而德國鐵路交通發達的邊境地區上,戰爭一開始的時候,德國利用這一點優勢,迅速的將本國軍隊大量的集中起來,在波蘭西南形成了強大的突擊兵團,幾乎在轉瞬間,波蘭數個軍便被消滅的乾乾淨淨。

戰爭艱難的原因還在於來自軍隊指揮系統上的問題。隨著集團軍乃至於集團軍群的出現,戰爭的複雜程度已經超過了以往歷史上的任何時候,即便是經驗豐富的統帥也很難以在每一個決策之間做出正確的選擇,即便是集合整個參謀部的力量,也無法卻應對戰役中發生的大量的問題,這就要求部隊必須建立起新的指揮機制,德軍所使用的是「任務機制」,這一部隊要求完成哪個任務就可以了,而不需要在細分的越級指揮,干預下級如何實施的問題。

很顯然,正面戰場上的國軍在指揮層級上經常性的出現越位,不時總有一些高級領導想要來過一把癮。比如有個著名的老梗「機槍陣地前進五米。」這樣的指揮勢必就約束了實際戰地指揮官的自由性,弄得最後是軍長找不到師長,師長找不到自己的團長,一打聽上去,原來是被自己的上級給調走了。戰爭的複雜性要求上級指揮官只需要做好戰役總體布局上的事情,按照部隊的戰鬥力布置可以完成的戰鬥任務就可以了,並不需要過於詳細。

總的來說,正面戰場在前期的壓力是巨大的,能夠抗住日軍的進攻已經算是不錯,在這一階段上,許許多多的仁人志士以身殉國,無論是裝備最好的中央軍,還是裝備破舊的川軍,都打得非常的勇敢,然而,在戰爭的後期,這支軍隊並沒有在戰爭中去學習到更為先進的戰法,高層腐化,戰局艱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旁閱 的精彩文章:

莫爾德斯行為不端,黨衛隊報告他的出格行為,為何卻被希特勒訓斥
廉頗對藺相如無禮,為何趙王不處罰廉頗,看背後的帝王智謀

TAG:旁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