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個終日逃亡的人,帶著中國最後的希望殉國,次日十萬人追隨赴死

一個終日逃亡的人,帶著中國最後的希望殉國,次日十萬人追隨赴死

所有忠臣烈士在人格和品格上都差不多,而他們的故事一直被人們一代代的講述,我們從這些故事當中,懂得了什麼叫做骨氣,而中國人從來都有這種不懼生死,不畏強權的英雄主義,這是中國人自己掙來的英勇之氣,即使在以文弱著名的朝代南宋,讀聖賢書的人也是這樣。

我們都知道宋朝的滅亡,最後是以陸秀夫背著9歲的小皇帝跳海殉國作為標誌的,然而很多人並不知道在這縱身一跳中,背後是多少鐵骨錚錚的漢子的無數次掙扎。今天讓我們把聚光燈放在最後南宋臨亡前的那些日子,去看看這個叫陸秀夫的一代宰相。

陸秀夫像很多中國古代正統出身的科舉才子一樣,很小就顯示了自己的聰明才智,7歲能作詩寫文章,19歲高中進士,這是很多人都無法做到的事兒,所以可以說他是個天才。陸秀夫的聰明才智當然躲不過名眼人的眼睛,他被淮南制置使李庭芝一眼相中,從此做了李庭芝的幕僚。

儼然做幕僚,陸秀夫也是最出色的。很多人都不知道為什麼,一個不大合群甚至很內向的人,居然一直受到李庭芝的喜愛,甚至一直將他帶在身邊,其實李庭芝是真的識貨的人,他知道陸秀夫這個人的才能究竟如何,日後定能成大器。所以相當重視陸的意見。事實證明,伯樂的眼光十分正確。

眼看南宋到了岌岌可危的關頭,元朝軍隊打了過來,李庭芝的其他幕僚們都紛紛自尋活路去了,但陸秀夫始終都沒有背信棄義,其忠誠忠義的品質初現端倪。李庭芝非常感動,認為這種良好的品格應該屬於整個國家,隨後力舉陸秀夫在朝廷中臨危受命。這是宋朝所缺的的官員啊。

強弩之末的大宋已經亂了分寸,文武百官該逃命的都去逃命了,這種落荒而逃的狼狽相要得益於左丞相留夢炎,是他先帶著妻兒老小開了個頭。新任左丞相上任的儀式上只來了6個文官,現場十分冷清。也難怪太皇太后搬出了殺手鐧,在半怨半請再加點威逼利誘的模式下,催促百官留守盡職,可是都已經沒有半點兒作用了。

臨安落陷了,陸秀夫等人帶著國家未來的希望,和益王等逃到了福州,並支持益王登了基,這就是端宗,他們重新安定朝廷,希望在這裡再復興大宋。想法總是豐滿的,而現實是很骨感的,宋朝此時已經是到了無人可用的地步了,幾個文弱書生怎麼對付兇悍的蒙古軍隊啊。

元軍隊對殘存的「小朝廷」圍追堵截,一定要滅之而後快,逼得陳宜中等人只能往海上逃跑,後來棲息在一座島上,可是多日的顛簸和這場心力憔悴的逃亡把端宗折騰駕崩了。眾人一時失去了方向,在這關鍵時刻還是陸秀夫出來振奮了人心,並豪言只要衛王趙昺尚在,大宋就還有希望,只要一同奮鬥,定能奪回漢人土地。

有了新的皇帝,大家也恢復了信心,陸秀夫成了大宋最後的稻草和最後的左丞相。但是這一切改變不了元軍滅亡南宋的事實,在張弘范大舉進攻崖山後,已知道自己無法改變國運的陸秀夫,盛裝來到皇帝跟前教導9歲的小皇帝:國事至此,陛下當為國死。德祐皇帝(趙顯)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

說罷,他命人將他和小皇帝用白絹纏住,帶著玉璽,一起跳海殉國,跟在後面一起從容就義的還有很多君臣,次日海上漂浮著10萬屍身。元軍後來打撈上來小皇帝的遺體驗明了正身。不過後來據說陸大人和小皇帝都被百姓找回安葬了起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古文化 的精彩文章:

中國第一場對外戰爭,雖憑數量消耗一年獲勝,但讓中國進步半世紀
一男子,只來過中國一次,四千萬國人卻因其而死,活到八十八歲

TAG:歷史古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