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關條約》清朝割讓遼東半島後,法俄德三國為何干涉日本還遼?
《馬關條約》清朝割讓遼東半島後,法俄德三國為何干涉日本還遼?
中日甲午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轉折點,這場戰爭使得西方列強認清了中國的實力,本來甲午戰爭之前西方各國還普遍認為清朝是強國,但昔日強國如今被一個彈丸小國日本打敗,西方各國就更看不起清朝了,從而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清朝在甲午海戰中敗給了日本,不得不求和,最後清朝派了李鴻章去與日本人談判,簽訂了《馬關條約》,條約規定清朝賠償兩億兩白銀;割讓台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以及遼東半島給日本;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辦廠。這一喪權辱國條約的簽訂大大刺激了國人,國人的民族意識自此覺醒。
然而雖然條約簽訂完了,但是事情還沒有結束。李鴻章將《馬關條約》的內容告訴了西方列強,西方列強得知後的反應也各不相同。
首先英國在甲午戰爭之前是很看好並支持中國的,畢竟經過了三十多年的洋務運動如今的中國已經今非昔比。但是令英國沒有想到的是中國居然輸了,於是英國為了自身利益轉而支持新的亞洲霸主日本,並支持《馬關條約》的內容。
法國本來在戰爭中是置身事外的,因為法國在朝鮮沒有什麼利益,但是《馬關條約》日本割走了台灣,使得原本入侵印度支納半島並尋求下一步入侵台灣的法國幻想破滅了,於是法國很生氣,覺得日本動了自己的利益,反對《馬關條約》。
沙俄則一直窺覷中國的東北,警惕日本在朝鮮的一舉一動,曾經在甲午戰爭之前還警告日本從朝鮮撤軍,日本沒有理會。《馬關條約》簽訂後沙俄又警告日本不能侵佔中國東北,日本依舊沒有理會,還割走了遼東半島,觸及了沙俄在東北的利益,俄國自然是不能同意《馬關條約》的。
德國本來對中日之間的甲午戰爭採取觀望態度,但是隨著戰爭的進行,德國突然想將手伸進東亞,迫切的想得到中國山東的一個港口。但是《馬關條約》的簽訂讓德國的計劃泡湯了,使得德國對日本耿耿於懷,斷然不能接受《馬關條約》的內容。
所以傳統西方列強中只有英國是支持日本的,而法國、德國和俄國因為日本觸及了自己的國家利益而反對《馬關條約》,所以決定聯手進行干涉。畢竟國與國之間沒有朋友,只有利益,既然日本同時觸及了德法俄三國的利益,那麼三國聯手也是可以理解的。1895年4月23日,也就是馬關條約簽訂的一周後法國、德國和俄國三國政府向日本發出聯合通知:「今日本國割占遼東,既有危害中國之首都之虞,也讓朝鮮國之獨立有名無實,有礙維持遠東之和平,故今勸諭貴國確認放棄佔領遼東半島。」
對於法德俄三國的干涉,日本很是生氣,但是又無法拒絕。彼時日本剛剛經歷完甲午戰爭,如果拒絕三國要求勢必會再次發戰爭,日本的國力無法支持它與三國同時開戰,但是如果同意了三國的要求,日本的顏面又會有損。這可著實把日本難住了。這時日本又想拉攏英國來對付其他三國,可誰料英國壓根不理日本,對日本的照會說:「英國對日本抱有最誠篤之友情,同時也不能不考慮本國的利益。因此不能應日本之請而援助日本。」
日本硬抗三國肯定是抗不住的,只能答應三國的要求,答覆三國「日本帝國政府根據俄、德、法三國政府之友誼的忠告,決定放棄遼東半島之永久佔領。」但是日本要清朝補償自己放棄遼東半島的損失,也就是要清朝交贖遼費,並獅子大開口要一億兩,幾經磋商後數額才減到三千萬兩,中國交清贖遼費後日本將遼東永久還給中國並三個月內撤軍。
雖然法國、德國和俄國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才幫中國要回遼東半島的,但這也確實幫到了中國,否則遼東半島就要像台灣一樣被殖民半個世紀才會在抗日戰爭結束後回到中國,這是非常可怕的。
※作為我國最後兩個封建王朝,明朝和清朝滅亡有什麼不同?
※乾隆為何要為自己的八叔胤禩平反?是覺得雍正對待兄弟太嚴苛了?
TAG:風塵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