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流浪地球》橫空出世,意味著中國人的想像力全面崛起

《流浪地球》橫空出世,意味著中國人的想像力全面崛起

悠長的中國歷史上,「實用」一直是絕大部分中國人的精神內核,利的一面是「實用」讓人們腳踏實地、綿延不絕的傳承著技藝和文化,弊的一面是「實用」抑制和拒斥人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造成人們的創造性和預見性難以培養和提升。「實用」分為「實在」和「有用」兩個層面,這兩個層面也是人們進行價值判斷的標準,若某個事物和想法處於人們的經驗範圍內、或人們相信它們存在的可能性很高,人們就認為它們是「實在」的、且「有價值」,反之,人們就認為它們是「虛假的」、且「無價值」;若某個事物和想法有助於人們滿足某種需求、或達成某種意圖,人們就認為它們是「有用」的、且「有價值」,反之,人們就認為它們是「無用的」、且「無價值」。

因「實在」和「有用」這兩個價值判斷標準過於根深蒂固,以致於很多人認為哲學、科學領域的基礎理論研究、眾多社會學科「無用」,「實在」和「有用」也如同兩個沉重的鉛墜,系在人們想像的翅膀上,使得人們不願「胡思亂想」、更不願向別人談及自己的奇思妙想,以防別人的冷嘲熱諷。不過,國產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的橫空出世,既引發了中國公眾的廣泛關注和熱議、也讓國際友人見識到了中國科幻電影和影迷們不同的風貌,某些媒體直呼中國人對科學和科幻展現了異乎尋常的熱情,可能中國人的想像力已經突破了「實用」的桎梏,正在全面崛起和蓬勃發展。

(流浪地球)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向平認為,「科學」和「科幻」不可等而視之、「科學」和「幻想」更不可以混淆概念,人們沒必要以現有的科學理論去解釋科幻電影、小說中的設定和情節,也不該要求科幻題材作品契合現有的科學規律,若以科學的標準去苛責《流浪地球》,這就是求全責備了。《流浪地球》提供了一個壯闊的背景和深邃的主題,以供影迷們暢想地球和人類的未來、幻想人們面臨滅頂之災時會有怎樣的表現、猜想人們如何解決棘手的問題和消除內部的矛盾等等,進而人們的想像力會穿越重重迷霧、與人類的命運緊密交織在一起。

一些人深陷「實用」的思維定勢中,禁不住的從科學的角度去分析和判斷「流浪地球計劃」是否可行、邏輯上是否合理,一再糾結人類讓地球停止自轉的設定是不可能實現的、或是糾結人類建造的「行星發動機」無法推動地球偏離軌道等等,進而對《流浪地球》做出了不公的評價、個人的觀影體驗也不好,這真是得不償失。

(流浪地球)

科幻題材作品引人入勝的魅力,就在於它憑藉「科學」的上升氣流,展開了天馬行空的幻想,這些幻想可能永遠留在了科幻題材作品中,但也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實現,比如儒勒.凡爾納在1869年至1870年連載的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中,幻想了潛水艇、電擊槍、完善的潛水設備、廣泛應用的電能、用煤發電等等,現今,他的種種幻想早已實現和屢見不鮮了。

更為重要的是,科幻題材作品飽含著批判和反思的精神,它把未來的圖景以一種活靈活現的方式展開,讓人們意識到「科學」這一柄雙刃劍是多麼銳利和危險、反思人們今時今日的一些作為究竟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比如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科幻電影《終結者2》中,既讓人們看到了「強人工智慧」的兩面性、又讓人們發覺擁核國家的「互相保證毀滅」是多麼荒謬。

(流浪地球)

小考題:你認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否抑制人們想像力的發展?歡迎你留言討論。

(本號專註於科技前沿、歷史拾遺、奇聞異事和人物品鑒,還望你的關注和訂閱,萬分感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讀百卷 的精彩文章:

人們為何「好心辦壞事」?某些情況中,善行也會引發人們的惡意
霍金逝世一周年,其三大定理可以流芳百世

TAG:品讀百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