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崇禎自縊煤山前,秘密將兩位皇子送走,他是否打算讓兒子們復國?

崇禎自縊煤山前,秘密將兩位皇子送走,他是否打算讓兒子們復國?

「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大明末代君主崇禎皇帝朱由檢留下這段可歌可泣的遺言後,毅然在煤山自縊,四下無聲,身邊僅有一個太監王承恩,凄絕之境溢於言表。在殉國前,崇禎曾召集自己的家小,簡單安排了他們的後路,那就是:女眷殉國,男眷出逃。

周皇后在得知崇禎的意圖後顯得格外鎮靜,告慰夫君後自刎而去,其餘眾嬪妃大多如此。大女兒太平公主被崇禎亂劍砍暈,小女兒重傷不治。太子朱慈烺、永王朱慈炯卻被崇禎計劃秘密送出宮外逃難。雖然二人未成功出逃就先被李自成捕獲,但崇禎並不知道此事。那麼崇禎最初送走皇子的目的是什麼?他是否想過將來兒子們能夠為其復國?為了最大程度地還原崇禎帝的心理,我們先要最大程度還原當時大明所面對的狀況。

一 一手好牌被誰打爛?

崇禎元年,袁崇煥提出五年平遼的偉大戰略目標,崇禎信心滿滿,將其派往遼東支起抵禦後金的「關—寧—錦」防線屏障。可誰知這一年在全國範圍內發生了大災荒,各地災區民不聊生,大規模農民起義如雨後春筍紛紛竄立。隨後幾年,李自成、張獻忠領導的大順軍和大西軍成為農民軍主力,目標直指北京。

攘外必先安內,崇禎堅持的這一點並沒有錯,他將袁崇煥調往遼東的目的一是為了收復,二是為了牽制後金,以便自己能專心對付內憂。然而在崇禎三年,後金竟繞過了山海關連下永平四城,兵臨北京,袁崇煥得知消息後日夜兼程,馳援京師,雖救駕來遲但總算是救駕成功。事後崇禎處死了袁崇煥。

不過崇禎的精力還是沒有從國內轉移出來,他的努力在崇禎十一年的時候取得了最大成效。這一年,張獻忠部接受了明廷招降,而李自成的大順軍則遭遇了毀滅性的打擊,最狼狽時僅剩18人。崇禎眼看就要收復祖宗的江山,形勢一片大好。然而僅僅三年不到,張獻忠再反,李自成也死灰復燃,勢力重回巔峰,並攻入洛陽,殺死了福王朱常洵。

從這些事件中,我們不難發現,雖然崇禎帝在遺言中說的「諸臣之誤朕」的情況固然存在,但他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袁崇煥的死,對農民軍的不恰當處理,包括他自己的性格缺陷因素,導致了他錯失了收復全國的最佳機會。也就是說,崇禎深知自己完全有讓大明繼續喘息數十年的可能性,可惜一步錯步步錯,最後的方向偏離初衷太遠。

二 崇禎為何不南下避難,反而坐以待斃?

其實崇禎是有時間也有機會遷都的。這在歷史上不乏少數,唐朝的李隆基憑此奪回了長安,南宋朝廷憑此統治南中國二百多年。只可惜崇禎的骨氣比較硬,當大臣提出這個建議時,他不僅嚴厲駁回,更處分了一批企圖難逃的官員。然而沒過幾天,李自成直接包圍了北京,崇禎才明白此時想跑也跑不掉了。

於是他骨子裡的氣節再次奏效,崇禎決定以死殉國。他將兩個兒子安排送走逃難,或許就是希望日後兒子們可以為他光復大明,畢竟這一手好牌是他自己打爛的,自己必須留在京城,但皇子們卻不能就此殞滅。崇禎很明白,朱家人都是好樣的,分封各地的親王雖已自立江山,但也會高舉大明的旗幟,奮戰到底。試想若是兩位皇子沒有被李自成抓住,那麼後來被擁立為帝的就不是弘光帝或者永曆帝,因為崇禎的兒子具有更正統的號召力。

崇禎的自縊並非完全是因為逃不掉,其實更多的是明帝們令人敬佩的氣節。崇禎殉國後,唐王朱聿鍵被擁立為隆武帝,隆武帝被清軍俘虜後選擇了絕食而亡;鄭成功退守台灣後,並未擁立皇帝,但仍以永曆紀年,直到鄭克塽投降清朝,身在台灣的寧靖王朱術桂亦選擇了自殺殉國。由此可見,在國家危難之際的朱家人,都沒有丟掉大明最後的骨氣。

三 南明的復國機會,崇禎無法想像!

南明朝廷的確曾有兩次復國機會,均發生在永曆年間,一次是李自成的大順軍與南明軍隊展開合作痛擊清軍,先是收服了湖南全境,後來各地積極響應,軍民抗清情緒高漲,差點把清軍趕回了遼東。可惜永曆朝廷內鬥太嚴重,不僅排擠大順軍,其自己內部也在明爭暗鬥,最後被清軍抓住機會反了水。

第二次是張獻忠的大西軍與南明剩餘力量展開的繳清合作,此時張獻忠已被清軍亂箭射死,其部將李定國、孫可望等人投降南明,南明軍隊實力大增,曾一度將清軍趕回了北方據地,並擒殺兩名清軍悍將,搞得清廷都怕了,甚至想要和南明劃江而治。然而內鬥的問題又出現了,李定國和孫可望因為邀功問題分道揚鑣,孫可望投降清朝,李定國被告密擊殺。自此,南明徹底失去復國可能。

對於這樣跌宕起伏的劇情,崇禎帝顯然是預料不到的,但是他一定有過這種思考。天下局勢一天一個樣,朋友還是敵人,關係很快就改變,崇禎將兒子留作火種,必定是想過復國的。他犯下的錯誤他已經承擔,已經無愧於列祖列宗,他的兒子如果再將他的錯誤挽回,那就更好不過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憂歷史 的精彩文章:

二郎神捉住悟空後,太上老君獎勵他一樣東西,悟空聽說後甘願受罰
史上最任性詩人,用一個題目寫了315首詩,終寫出兩首千古名篇

TAG:解憂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