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沒考到95分,親媽將孩子扔在了高速

沒考到95分,親媽將孩子扔在了高速

最近有一則新聞:一個洛陽的男孩,因為考試成績沒超過95分而被媽媽拳打腳踢,然後被扔在高速路口。

當群眾舉報後,民警前來詢問了原因,給其母親打電話時,這位狠心的媽媽竟然說:我就是不要他了,你們警察咋處理都行。

民警無奈之下和憤怒中的老母親解釋了遺棄罪要被判5年徒刑的,這位媽媽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繼續執拗:我不怕,你們告我吧!

民警耐心勸說這位極端的媽媽,孩子成績沒考好,當媽的要好好疏導而不是採用這樣的方法。

這位揚言寧願坐牢也不要親兒子的母親,完全聽不進任何勸告。

01

被作業逼得跳樓

在中國,無數家長都把孩子的成績視為最重要的事:成績考好了,給你獎勵;

考不好?等著受罰吧。

將成績和一個孩子所有的行為進行捆綁的結果,就像這位極端的母親一樣:一旦你的成績達不到我的要求,你就是辜負了我的養育之恩。

我們不知道這個在寒冷冬天被母親遺棄在高速路口的男孩,會不會從此留下心理陰影,但無疑他對大人的恐懼又加深了一層。

他不得回到那個令他害怕的家中,面對那個冷血的母親。

如果是一個心理素質稍微弱點的孩子,我們不難想像父母這種「視成績高於一切」的行為也許會釀成悲劇。

此前,深圳有一位13歲男生由於沒有完成寒假作業,連續三天被班主任要求在家補作業,最後被逼無奈的他選擇墜樓來結束生命。

死之前,他留下4封遺書。

男孩在給父母的那一封遺書中寫道:

「爸爸媽媽,我知道你討厭我,我走了,請不要傷心難過。」

雖然有人把男孩之死歸咎於班主任,也有人說他心理素質太弱,但是我們可以想像,男孩和父母之間的溝通也肯定出了問題。

如果是有包容心、能站在孩子角度考慮的父母,當孩子面臨困境時,會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和孩子溝通,引導他走出心理障礙。

可以說,逼死孩子的不是做不完的作業,而是在家庭和學校里,他找不到任何一個可以信任的人來訴說自己的煩惱,沒有一個大人可以鼓勵他、幫助他。

在他的周圍,冰冷陰森的成人世界築成了一道銅牆鐵壁,他無處可逃,看不到希望,只能自尋短見。

02

「作業焦慮」籠罩中國

成績、作業,這些都成了影響今日中國家庭關係的重要因素。

所謂「不寫作業,母慈子孝,連摟帶抱 ! 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嗷嗷喊叫!」,這樣的景象很多中國父母都熟悉。

上個月,湖南郴州的8歲男孩明明寒假作業沒寫完,父親一怒之下拿出菜刀想嚇唬兒子,結果誤傷了孩子小腿。

而近日在上海,一位老母親天天半夜因為孩子的作業問題大吼大叫,逼得鄰居3次報警。

2017年,據某中小學人工教育平台發布的互聯網大數據發布的《中國中小學寫作業壓力報告》的顯示,中國學生每天花在作業上的時間為2.82 小時,世界第一。而發達國家美國、加拿大等都只有1個多小時,澳洲也是1.2小時

有75.79%的家庭曾因寫作業問題發生過矛盾。

「作業焦慮」、「成績焦慮」讓中國家長的親子關係也備經考驗。

現階段,中國最缺的就是包容、耐心的父母,家長也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整天在一個充滿戾氣的家庭氛圍中生活,你覺得你能更好地學習工作嗎?

成人有選擇環境的自由,如果夫妻關係處理不當,可以離婚。但孩子有選擇的權利嗎,面對整天打罵他們的父母,他們只能承受。

是時候,我們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了。

理解和包容也許是為人父母的最難處,我們明明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渴望,但是所作所為卻慢慢失去了孩子的信任。

在西方社會,中產階級其實也很注重孩子的學習但很少有人像亞裔父母一樣極端激進。

我們很容易發現,一些在國內長大的孩子成績出色,但是由於從小父母採取高壓手段站在孩子的對立面對他們進行管理,所以長大後出國留學後就會發現自己缺乏西方人與生俱來的自信和陽光。

其實哪裡有什麼與生俱來的自信,還不都是家庭教育的關係。

03

自信是父母給的

在大眾眼裡,導演姜文是個自信爆棚的大男子漢。

但他近期在訪談節目中透露,其實自己私下裡非常不自信

其根源就是他在成長過程中,一直得不到他媽媽的肯定。

從小到大,姜文一直努力討好母親,希望得到她的認可。但是事業成功的他,唯獨得不到母親的點贊。

即便他考上中戲這樣的大事,他興沖沖地告訴媽媽,媽媽也是把通知書往旁邊一扔,說你看你衣服還沒洗呢。於是姜文就去洗衣服了。

和華人父母相比,西方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相處顯得更簡單,從小就把他們當成人一樣對待。

/ 善用愛的語言 /

亞裔父母擅長「打擊式教育」,非常害怕孩子驕傲自滿。我們很少聽到華人父母對孩子熱烈的讚美。

但我們經常可以聽到西方人把Good job!」(幹得好!),「Great!」(太棒啦!),「You are super!」(你真是天才!),諸如此類語言掛在嘴邊。

孩子們從小一直生活在正能量的激勵中,自然充滿了自信。

/ 向孩子認錯 /

父母做錯事向孩子主動道歉,這在傳統的華人父母看來,抹不開面子。

但在洋人看來司空見慣。父母也是人,只要人就會犯錯。

他們會主動向孩子道歉,求得原諒。因為他們覺得這並不是丟臉的事,錯誤面前人人平等。只有自己放低身段,才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孩子也能懂得承擔責任的意義。

/ 尊重孩子選擇的權利 /

西方父母通常都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和自由選擇權,很少有人像亞裔家長一樣把孩子當作滿足自己慾望的物品。

他們傾向於讓孩子按照自己的喜好,根據自己的能力,為自己做出各種選擇。

即使是學課外技能、參加考試比賽等,也會遵循孩子的意見和他們商量,讓他們知道父母非常尊重他們的看法和決定。

很少會像很多華人父母一樣想當然替孩子做決定,因為在大人眼裡總是覺得「小屁孩懂什麼啊「。

尊重孩子意味著要花更多時間去了解孩子,理解他們的感受和行為,從而去引導和鼓勵他們的興趣。

而不是平時疏於相處,偶爾站出來指手畫腳,施展一下家長權威那麼簡單。

/ 不苛求完美 /

華人家長都喜歡孩子做到盡善盡美,考試比賽得第一。一旦他們沒達到心理預期,就會像文章開頭的那位極端媽媽一樣,懲罰孩子。

但西方父母都覺得失敗可以讓孩子學到更多,因為他們相信人生本來都是由各種不完美組成的,「Imperfect life is the real life。」(不完美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所以,在西方生活,你經常可以看到父母對他們失敗的孩子親親抱抱,溫柔安慰:You will be better next time, I trust you!」 (你下次會做得更好的,我相信你!)「No worries! You already did a great job!」(沒事兒,你已經儘力做得很好了!)

/ 接受平凡 /

相比華人嚴重的名校情結、高分情結,雖然洋人父母也很注重孩子們的學業,但鮮有分數和狀元情結,因為他們相信人各有所長,不可能每個人都在學業上有所成就。

這就讓他們更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幫助孩子一起探索他們的潛在能力,培養知識以外的智慧和思辨能力。孩子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不斷探索和創新。

/ 我們是一夥的 /

很多華人家庭的親子關係很僵的原因,就在於父母一直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對立面,彷彿孩子永遠都在跟自己對著干。

如果觀察下和孩子關係親密無間的某些西方家庭,就會發現孩子無論做錯了什麼,父母親會站出來強調「We are in the same boat」(我們是一條船上的)。

從小讓孩子把自己當成成長路上的親密戰友非常重要。

因為只要孩子認為你站在他們的對立面,那所有的說教就等於零。而打罵責備懲罰這些看起來一時見效的行為,其實把你和孩子的距離越拉越遠。他們表面上順從,心理上叛逆。天長日久,他們就會覺得和父母無話可說。

/ 傾聽孩子/

家庭教育就是潤物細無聲,父母對孩子的耐心、包容也體現在了傾聽孩子方面。

很多西方家庭都非常注重晚餐時間和孩子們坐在一起,一家人互相交流的時間。孩子們可以把白天發生的事都告訴家長。

別小看每天儀式感一般的晚餐機會,這其實是父母好好學會傾聽的好機會。

華人父母通常喜歡告訴孩子一個答案,但是西方父母通常會選擇讓孩子告訴自己一個哪怕錯誤的答案。 即便可笑幼稚,他們也不會粗暴打斷,因為獨立的思考能力比一件事的答案本身更重要。

喜歡傾聽的家長其實就有更多了解孩子,培養和引導孩子思辨能力的機會。

///

沒有哪種家庭教育是完美的,父母的學習之路也永無止境。如何培養出既能考高分,又能通情達理雙商在線的孩子,是所有父母心中的難題。

但無疑,靠打罵打擊來逼迫孩子學習,一定是飲鴆止渴。一時的高分換來親子關係永遠的裂痕,絕對得不償失。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發現紐西蘭 的精彩文章:

傷痕很痛,祛疤很難,別用你的一生來試錯

TAG:發現紐西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