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戒律是一切修行基礎:不當作的不能作,應當作的不能不作

戒律是一切修行基礎:不當作的不能作,應當作的不能不作

戒律是一切修行基礎:不當作的不能作,應當作的不能不作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一、修戒

戒的定義是不當作的不能作,應當作的不能不作

總括起來,那就是「七佛通戒偈」的內容「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五戒十善是一切戒的基礎,所謂五戒十善,五戒就在十善之中,明白了十善也就明白了五戒。

十善的內容分為三類:

1、身業類有三種: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

2、口業類有四種:不兩舌挑撥,不惡言謾罵,不淫詞艷語,不亂語妄語。

3、意業類有三種:不貪慾,不嗔圭,不邪見。

把十善修好,就稱為三業清凈,如果身,口,意的三種行為,不能導入正軌,不能清凈下來,那不要說修持解脫,就連一個起碼的人格,也是夠不上的。

所以佛教的修持法門,是以持戒為一切法門的基礎。

不能持的清凈,那也沒有關係,漸漸地,持久了,習慣了,自然就會清凈,要是怕持戒便不受戒,乃至反對持戒,那就不行了。

如果看輕了戒的持守,他便不能學得佛法,縱然持咒,習定,能夠感通神鬼,那也僅是旁門左道而已。

二、修定

定,也就是禪定,如果說戒是為善去惡,定便是心的收攝,

心不散亂而住於一境的狀態便是禪定。

要想證得無我,首先要離欲,要想離欲,最好是修定。

修禪定,不是簡單的事,如果知見不正,夾雜妄念,比如為了求生天國而修禪定的人,便挾帶有情感信仰的成分,所以他的定力只能使他升天,只能使他依戀定樂而不在希望解脫生死,所以這不是佛教希望的。

通常所稱「著魔」,那又是等而下之的一類,那往往是把幻境認作是神跡,認作證果。

從不凈的妄念中產生的是幻境,未習定時,心太散亂,所以不易覺察,一旦把心稍微靜下,細微的妄想便會乘機顯現,這在缺少反省力的心態下,就會以為那是一種神跡。

這是很危險的,如果得不到正確的指導和矯正,那就容易成為神經錯亂的精神病患者了,那是很不幸的。

修定,最好是請已有禪定修養的人直接傳授,否則就容易出毛病。

三、修慧

慧,是睿智的意思。

修持佛法的目的是在求得解脫,如果只修戒定而不修智慧,還是不得解脫。

由戒而生定,由定而發慧,慧又轉過頭來指導持戒,指導修定,就這樣連環地形成螺旋狀態而向解脫之道邁進。

如果只修戒定而不修慧,那便是不得解脫要領的盲修瞎練。

從聽法(包括閱讀)而得的智慧,加以自心的思維而後的心得,從事於實踐,從實踐中所得的心得稱為修慧,若能親自體驗到了這種心得的本來面目,便是證慧。

雖然有些慧力特別高的人,不必經過呆板的禪定修持過程,一經點破,就得解脫,但在其解脫之際,仍得有一種定的力用促成,不過那是非常快速的,由此可見,我們也不必批評不修禪定的人就等於沒有修持,真正的大定深定,決不限於靜坐。

——摘選自聖嚴法師著《怎樣修持解脫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性本佛 的精彩文章:

地藏喊話:「放心,守護娑婆56億7千萬年,一秒也不會煩」(上)

TAG:人性本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