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因,書畫雙絕的一代名妓
詩畫雙絕的名妓
說起晚明時期的名妓才女,大多數人想到的是秦淮八艷。
她們個個色藝雙絕,且都有著曲折轟動的愛情故事。
今天要講到的晚明才女李因,在秦淮八艷的盛名之下,或許容易被大眾忽略,但她的才情卻毫不遜色。
辛巳(1641年)作 梅雀圖
李因(1611~1685),字今生,號是菴、龕山逸史、海昌女史,錢塘(今杭州)人。晚明著名詩人、畫家。
李因的生平和民國女畫家潘玉良很像,早年雖流落風塵,但受到過很好的詩書繪畫教育,從良後,丈夫對她的繪畫非常欣賞支持,因此人生出現轉機。
因家貧墮入風塵,幸得名士垂青
菊竹 斗方 水墨金箋
李因少時家境貧困,卻「生而韶秀」,嗜書愛畫,並得到父母的支持。雖生活艱難,缺紙少筆,但她經常在青苔之上或者用落下的柿樹葉寫字作畫,史書上有「積苔為紙,掃柿為書,帷螢為燈」的記載。在這樣的艱難家庭環境里,李因通過刻苦學習,詩畫「便臻其妙,年及笄,已知名於時」。後因家貧而墮入風塵,成為江浙名妓。
蔬果
明末名妓嫁名士蔚為風潮,李因由於才華出眾,十五歲時便得到江南名士葛征奇的垂青。葛征奇,字無奇,號介龕。浙江海寧人,明末進士,官至光祿寺少卿。葛征奇擅長作詩,有《蕪園詩集》行世。一天偶然得見李因的《早梅》詩,讀到「一枝留待晚春開」一句,心有所會,遂聘她為側室。兩人互相欣賞,伉儷情深,過著幸福的生活。
從良後隨丈夫遊覽各地,飽讀詩書
婚後,李因隨葛征奇職務調動,「溯太湖、渡金焦、涉黃河、泛濟水、達幽燕」,15年中幾乎跑遍半個中國,仍孜孜不倦,嗜書成癖,即使在旅途中、車船里、驢背上,均不忘讀書吟詩。雖然身為女子,看到晚明的戰亂,她慷慨寫到:「徒懷報國慚彤管,灑血征袍羨木蘭」。
甲戌(1634)年作 四季花禽卷
一次,李因隨葛征奇乘舟過宿州,兵變猝起,行李首飾盡失,李因獨抱詩稿而逃。由此可見,她對詩文愛得深沉,在逃命之際,首先想到的是帶走詩稿而不是首飾行李。
落雁圖
明崇禎十六年(1643),32歲的李因出詩集《竹笑軒吟草》和《續竹笑軒吟草》各一卷,共260餘首,多為旅途之作,其詩筆清奇,有中唐遺韻。丈夫葛征奇為其詩集作序,稱其詩「清揚婉嫵,如晨露初桐,又如微雲疏雨,自成逸品,即老宿臣公不能相下。」
李因詩作
荷塘鴛鴦
【郊居用松陵集韻】
避世牆東住,牽船岸上居。
雨分三徑竹,晴曝一床書。
上坂驅黃櫝,臨淵網白魚。
衡門楱草遍,長者莫停車。
【長安秋日】
高樹秋聲入夢遲,
夜來風雨簟涼時。
季鷹自解歸來好,
縱乏蒓鱸也動思。
【秋江晚泊】
石尤風急泊沙灣,日落寒江鷗鷺間。
秋水空明千里月,荒煙暝鎖萬重山。
樵歌野唱猶行路,僧寺殘鍾獨掩關。
潦倒篷窗愁客夢,漫披詩史手重刪。
【寒食二首】
月落池塘野水澄,桃花雨岸掛魚罾。
冷淘寒食無煙火,古剎深山何處燈。
野岸蛙鳴隔浦聽,小池春漲漾新萍。
瀟瀟不斷黃昏雨,寒食煙消鬼火青。
踏入文人圈,畫藝得長進
花鳥
自從從良嫁給葛征奇之後,李因隨夫君進入文人社交圈,開闊了胸襟視野,加上丈夫也酷愛繪畫,二人畫藝得以長進。葛征奇嘗坦言:「花鳥我不如姬,山水姬不如我。」每加以題跋,必在畫上鈐以「介庵」的印章。葛征奇和李因的字型大小分別是「介龕」與「是庵」,「介庵」是從兩人字型大小中各取一字而成,可見兩人感情之深。
丙辰(1666)年作 蓉花白鷺
李因花鳥畫以陳淳(明「白陽」一派畫家,與徐渭並稱為「白陽、青藤」)為師,其畫多用水墨,幽淡欲絕,於形似之外求其神,在中國古代女性畫家中十分難得。不僅得陳淳之真髓,還注重師法造化,追求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
李因 松枝雙棲圖
據畫史記載,李因「每遇林木孤清,雲日蕩漾,即奮臂振衣,磨墨汁升許,劈箋作花卉數本。」經過不懈努力,她最終在創作上避開了女畫家慣有的「構圖小氣、筆致纖弱」等弊病,以「瀟洒隨意」及「疏爽雋逸」的藝術風貌備受時人讚許。
局部
清順治二年(1645),葛征奇去世,李因當時才34歲,此後40年中,窮困凄涼,四壁蕭然,以紡織為生。兼作畫自給,雖歷經順治、康熙兩朝,卻始終以明人自居,在畫中從不署清代年號。
局部
晚年李因仍奮發學習、寫作,以詩書繪畫為伴,正如自述所謂「白髮蓬鬆強自支,挑燈獨坐苦吟詩。」 其後期之詩,格調更加深沉。論者謂「沈鬱抗壯,一往情深,有烈丈夫所難為者。」
胸懷丈夫氣,才美不外現
李因《芙蓉鴛鴦圖》
就是這樣一個胸懷丈夫氣的才女,展現在她的繪畫上也是如此。李因喜愛畫花鳥水墨寫意,女畫家很少能如她這般駕馭大尺幅的繪畫。
局部
這幅《芙蓉鴛鴦圖》是她的代表作品。她的筆致也不同於其他女畫家的纖弱,加之良好的詩詞素養,她的花鳥畫很自然的融入了詩歌的韻味。圖中充滿了野逸之趣,水岸旁一隻雄性鴛鴦一腳收起,回頭梳理自己的羽毛,頸部的羽冠和張開的翅羽煞是好看。它身後一塊巨石露出一角,石頭上部一叢木芙蓉開的絢爛。一隻雌鴛鴦打遠處飛來,突然注意到岸上的雄鴛鴦,它拗著頭,視線穿過蘆葦很難挪開。
局部
無論是勾勒芙蓉花的線條,巨石上遊走的皴筆,還是沒骨的舒展羽毛,李因的落筆都很瀟洒。見畫如見人,透過她的筆觸,得以想見其落落大方的性格。她的畫風雖然與男性無異,內心深處的細膩時不時還是會流露出來,她用雌鴛鴦的視野注視雄性,別有一番情愫。
李因《牡丹圖》
這幅《牡丹圖》系清順治八年(1651)的作品,李因時年41歲。傳統的牡丹畫作多是色彩艷麗,色澤明快,極致逼真,意在凸顯牡丹的雍容華貴。而李因的這幅作品綾本,卻為墨筆。或有人說這樣的牡丹脫離了真實的牡丹,毫無寫實,與實不符。但這就是中國的水墨牡丹,普通人看到的是妖嬈多彩的牡丹花,而李因的妖嬈多彩卻如同其一生的際遇與才情一般,「才美而不外現」。
她堅持的那種雍容華貴在其心中,如同這設墨牡丹,表面無色,卻開得繁盛無比,拋開富貴榮華,追求的是歷盡風霜、甘於平淡超俗的品格。
砍竹圖
荷鳥圖
花卉
河塘戲趣
縱觀李因的一生,貧賤動亂並沒有讓她自我放逐,反而是勤學苦吟改變了她的命運。
她崛起於塵埃之中,即便一身壯氣豪情,仍不免「空令歲月磨」。
但也正是她的孜孜不倦,讓我們透過詩情畫意,見證了她不屈的靈魂。
來源:吳冠中
※少兒美術行業大風口來了!2019年度北京小央美美術教育集團加盟漲費倒計時5天,全球品牌升級!和你一起迎接行業風口
※謝稚柳:陳老蓮這種迂怪的個性表現,是不足為訓的
TAG:美術世界 |